【陈氏家谱源流】祭拜颍川陈氏始祖应该去禹州

    中华陈氏网 2018年5月1日 陈辉斌


颍川陈氏的始祖,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有明确记载:“轸,楚相,封颍川侯,因徙颍川,称陈氏。”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还记载:“齐王建为秦所灭。三子:升、桓、轸。桓称王氏。……(轸)生婴,秦东阳令史。婴生成安君馀,馀生轨……”。陈氏族谱大多亦据此修撰。也就是说,颍川陈氏的始祖叫陈轸,是战国齐王建的第三子。仔细审视上述记载,很容易发现,人物时机相互龉龃,事实编撰失于检照: 齐王建,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公元前221年,山东临淄人,战国齐国末代君王。那么,齐王建的第三子,其生年则不会早于公元前250年。 陈婴,《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记载:“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秦二世二年(前208年)陈婴起兵时既称为“长者”,说明陈婴当时至少大于40岁,则陈婴约生于公元前250年。陈婴卒于公元前183年,东阳(今安徽天长)人,秦二世为东阳县令史,楚义帝封上柱国,汉高祖封堂邑侯。 陈馀,《史记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记载:“馀年少,父事耳,……”,说明陈馀至少小张耳20岁。张耳(前264~202年),大梁(今河南开封)人,楚义帝封常山王。由此则推陈馀约生于公元前245年。陈馀卒于公元前204年,也是大梁人,赵王歇封陈馀为代王,号成安君。 因此可以看出,齐王建第三子、陈婴、陈馀是同代人,年龄相当,所以陈馀的父亲不是堂邑侯陈婴,陈馀的祖父和曾祖父也不是齐王建第三子和齐王建。 公元前223年,楚国被秦所灭。此时的齐王建第三子,年龄当在25岁左右,既无资历亦无名望,怎能有机会去楚国拜相封侯?!所以,陈轸不是战国齐王建的第三子,即为定论。 那么,在楚国拜相封侯的陈轸是谁呢?不唯别者,正是驰骋于战国中期的纵横家陈轸! 《战国策韩策一?秦韩战于浊泽章》记载: 公元前317年,秦韩“修鱼之战”,秦军大败韩军,韩国处境危急。韩相公仲倗向韩宣惠王献一石二鸟之计,欲通过秦相张仪议和向秦国送上一座名城,与秦联合攻楚。 当楚怀王熊槐得知韩要联秦攻楚时,“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又见《韩非子?十过第十》《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 一国军政大事在紧急时刻,君王首先找谁来商议呢,当然是军政首脑!由此来看,此时陈轸应是楚国的令尹。 于是,陈轸向楚怀王献缓兵之计,要楚怀王大张旗鼓地在全国调集军队,让战车浩浩荡荡地塞满道路,声称要救援韩国,以阻止秦韩合兵。 结果,韩宣惠王果然中计,与秦国断交。秦惠文王嬴驷很是恼怒,兴兵对韩国进行讨伐,公元前314年,秦韩爆发“岸门之战”,楚国坐山观虎斗,韩军大败。 强省吾《中华川姓源流》说:“陈轸的缓兵之计运用成功,解除了楚国被两面夹击的态势,被楚怀王封为颍川侯,是为颍川陈氏始祖。”此说甚当,可与福建《古灵陈氏族谱》互证。 据《战国策秦策二?齐助楚攻秦章》记载: 公元前313年,齐国帮助楚国攻占了秦国的曲沃,秦国欲讨伐齐国,为了破坏楚齐联盟,秦惠文王对外佯称已免去张仪相职(又见《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于是张仪由秦至楚。张仪一面用重金收买楚怀王宠臣替自己说话,一面扬言,只要楚齐绝交,愿以商於六百里大小之秦地献楚,离间齐楚之交。陈轸竭力反对,并对楚王说:“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肯听。 陈轸和屈原是楚国合齐的中坚力量,此时屈原已遭罢黜(见《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可楚怀王利令智昏,不但未能听取陈轸的意见,反而罢黜了陈轸,后任张仪为令尹。 几个月后,楚怀王发现上当受骗,恼羞成怒,竟一意孤行,于公元前312年,派兵大举进攻秦国,经过“丹阳之战”和“蓝田之战”,楚军大败,损失惨重,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后魏文帝曹丕读史至此盛赞陈轸:“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见《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四)。 那么,陈轸被罢黜的是不是令尹之位呢?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欲穷陈轸章》记载: 公元前310年,失去了秦武王嬴荡信任的张仪回到魏国,被魏襄王魏嗣任命为相。其时,齐国准备讨伐魏国,为了阻止楚齐修复关系,分化和齐力量,又故伎重演,对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其意思就是,既然楚国已不再任你陈轸为令尹,就请你到我魏国来做丞相好了。这是史载陈轸在楚为令尹的最早佐证。 张仪的计谋是想等陈轸一到,立即把他囚禁起来。可是这个计谋被陈轸的儿子陈应识破,阻止陈轸前往,结果陈轸中途称病,转而去了齐国。 齐宣王辟疆闻讯,“因以鲁侯之车迎之。” 齐宣王用迎接鲁侯的规格迎接陈轸,在那个讲究礼仪规制的时代,这也是陈轸其时身份为侯的有力旁证。 宋公文《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序列考述》与骆科强《楚令尹昭鱼考》,两文中列出了楚怀王熊槐时期(公元前328~299年在位)的令尹任职时间: 昭鱼,约公元前328年至约公元前320年任令尹; 昭阳,约公元前320年至约公元前318年任令尹; 张仪,公元前313年,仅1月至数月任令尹; 昭鱼,约公元前313年至公元前299年任令尹。这是昭鱼第二度出任令尹。 纵观整个楚怀王时期,唯有楚怀王中期的约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313年之间,由谁任令尹,不可确知。 对照上述分析,陈轸在楚国拜相的时间,可以推断在约公元前318年至公元前313年之间。当在约公元前318年后,陈轸接替昭阳出任令尹。 陈轸,齐国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楚怀王以颍川为陈轸的封邑,后徙居颍川,又为颍川人。《战国策楚策一?张仪相秦谓昭雎章》在追述陈轸的事迹时说“陈轸,夏人也”,指的就是陈轸的迁居地颍川。 剖析自此,《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多数族谱载颍川陈氏始祖为齐王建第三子纯属移花接木。造成此谬的原因,台湾宋代以前的各派旧谱序云:“田齐传至齐王建,为秦所灭,是在公元前221年。建生三子,升、桓、昌。升、桓出走北海、陈留,后世改为王姓;昌公遭难奔颍川族祖轸公之后,恢复陈姓,成为颍川陈氏之一支。”给出了答案。或许,因为国破家亡,齐王建第三子“遭难奔颍川族祖轸公之后,恢复陈姓”,确有其事,但后来却讹传为齐王建第三子“轸,楚相,封颍川侯,因徙颍川,称陈氏。”以致宋时载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这就是颍川陈氏始祖的历史真相! 公元前307年之后,在楚国的政治活动中,未见陈轸的身影,可能此时因病告假回了封地颍川。今禹州市火龙镇老官陈村1972年出土一块“颍川侯陈轸故里”石碑。 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入武关被秦昭襄王嬴稷扣留,想必此时陈轸感念楚齐联合抗秦大业未竟,壮志未酬,于是再次出山,公元前298年,促成齐、韩、魏、赵联合抗秦,历时三年,齐、韩、魏大军攻入函谷关,危及咸阳,迫使秦国归还所侵韩魏之地,合纵攻秦取得胜利。这也是陈轸政治活动的最后年代,一代骄子,苍然谢幕! 今淄博市临淄区渠村发现陈轸的墓葬,陈轸殁后,归葬故国,落叶归根。子孙则留居颍川,开枝散叶,瓜瓞绵绵,成为陈姓中最为显赫的一支——颍川陈氏! 有关陈轸的主要事迹,见缪文远《陈轸事迹考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