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我族的世系关系

    中华朱氏网 2010年7月18日 朱琼瑶


朱熹与我的世系关系
朱琼瑶
朱熹和我有共同的祖先,即师古公。
师古公的曾祖父是朱敬则(字少连,最高官职为风阁鸾台平章事(宰相),生子一,介)。师古公的祖父是朱介(名光迪,号介,行二十二,官任灵州 别驾娶郑氏、金氏,居婺源,生子四,守温、守同、守和、守滔)。师古公的父亲是禹一公(一名墀,又名钦,字子敬,官任济阳令,娶汪氏、尹氏 ,合葬香田,生子二,师古、孟沽)
师古公(名涔,字山陵,又字以良,行三十二,官任唐殿中丞,唐僖宗乾符戊戌年(八七八年)遭黄巢战乱,奉祖父自金陵避居歙县黄墩,娶程氏,合葬桐川汪庄林乙山辛向)生子四,古训(名珉。一作驯,字尧臣,行二十二,任南杨行密幕下将,后裔居金陵),古僚(名环,又名瑰,字舜臣,行二十一,唐昭宗天佑中以剌史陶稚之命领兵五千镇戍婺源。娶杜氏,合葬万安乡十秋裹地名连桐 丑山未向,为茶院始祖(称茶院府郡),生子三,廷杰、廷隽、廷滔),古祝(名重,又名璋,字商臣,号桐川府君,行二十三,任淮南节度使,生于唐长庆四年,居香田,葬金家坞金子尖丁山癸向。娶汪氏,葬三都香田新塘源。生子二,鬲(上加两个无)、鼎,鼎之子四十八迁德兴),古佑(名瑾,字鼎臣 号南山黄墩主人,又号鬲山居士,生于唐太和元年(丁未)九月二十五日,卒于天复二年(壬戍),葬鬲山园壬山丙向。娶余氏,续陈氏,合葬歙之黄墩。生子五,春、满、园、林、秀)。
朱询,系涔公(师古公)长子朱珲(古佑公)五世孙,字性之,号首村,同光癸未(923)年登第,授从事郎,赠朝议大夫。询见朱氏由姑苏迁来新安后“世远族大,迁居不一,一源万派,一千千枝,云仍繁衍,有不相识如途人者,使不叙其迹叶而谱之,则世之下,昭穆何由辩哉”,故于宋开宝七年(924)首作了新安 《朱氏统宗世谱》,后此谱又经朱珲七世朱承护(1020 年)、十四世朱伯云(1174 年)和二十八世朱世恩(1555年)先后三次重修。
朱询首作《朱氏流源族谱序》是这样记载古佑公的:朱珲,字鼎臣、号篁墩主人,又号隔山居士。生于唐宝历二年(826)二月十八日子时,大中二年(848),登进士第,初授修职郎;僖宗乾符三年(876),敕牒马步军总管;广明元年(880),敕马步都总管兼宣歙讨击使,破黄巢克复歙池十五州;光启三年(887),制为勇卫将军江南招讨军容使;龙纪元年(889),除江南观察使;大顺元年(890),除勇卫将军兼宣歙观察使,景福元年(892),制封银青光禄大夫大宪御史,爵授歙州开国亭英侯,食邑五千户;光化三年(900),由篁墩隐居休宁隔山;乾化元年(911)九月八日子时卒,享年86岁,葬休宁隔山园。其墓地理位置及图形《朱氏统宗世谱》均有详细记载。
师古公四个儿子中的次子古僚公是朱熹的祖先,朱熹是师古公的第十世孙。
师古公的四子古佑公是我的祖先,我是师古公的第40世孙。
至于师古公四个儿子的排序,在不同支系的家谱中有不同的记载。
据朱询首作《朱氏流源族谱序》载:涔公生四子的排行为 (左“王”右“革”)、驯、瑰、重、(左“王”右“革”)因讨贼道经于歙之篁 墩,爱其山水之胜遂家焉。驯居朱衣巷,瑰于天佑中以陶雅之命,领兵三千镇婺源 因家焉,重居于彼斯,朱氏 世系昭昭可考也”。至此,宗谱对涔公之子兄弟四人、排行、迁居去向已载得很清楚了。即长子朱珲先居篁墩,后迁休宁隔山隐居;次子朱驯由篁墩迁往金陵句容朱衣巷,朱重年幼随季子朱瑰支婺源,后四子朱重又迁居婺源香田。
据清雍正和乾隆年间白鹿堂《朱氏宗谱》载:涔公四子的排行为:古训(玉)、古僚(瑰)、古祝(重)、古佑(珲)。按此推算,天佑三年(906)朱瑰奉陶雅之命带兵去婺源时,朱珲正值81岁高龄,那么大于81岁的二兄朱瑰不可能再领兵三千戍之婺源,职为制置,巡辖婺源、浮梁、德兴、祁门四县。朱林棣据此分析,朱涔的四子排行应为:珲(古佑)、驯(古训)、瑰(古僚)、重(古祝),似乎是有道理的。
  从新安朱氏源流名裔考(朱林棣著)(载于朱子网)一文中我看到了祖先生活的更多情形,他写道:
“珲公(古佑公)的子孙前期基本上散居在新安,其五子即春、满、园、林、秀的迁居情况:春公由歙之篁墩迁居休宁首村;满公迁居浮梁北城门都朱家营,今明溪诸派之祖,满娶吴氏生二子,次子文豪过继给秀公为嗣;园公先迁居霓湖后迁居双溪;林公迁居休宁回溪;秀公又名青公,白幼随父征讨,勇略过人,袭封英亭侯,先居休宁忠孝乡,后因征讨道经江西鄱阳湖浮北梡濑滩,喜其形胜为家,故为江西浮梁七溪朱氏始祖,娶吴氏生三子,文强、文辅、文盛,原先过继的文豪为长子。文豪官至吏部尚书,其子荣公和孙承裕均为紫金光禄大夫,传至22世浩公时为丞相,浩公之子智杰在川西为官衣锦还乡时途中遇盗受害,智杰公之次子与季子逃往安徽怀宁芦子山一带为家,现朱姓已成为那里的旺族。秀公第四子文盛居休宁忠孝乡,次子文强之子名佩为南唐翰林侍讲学士,佩有六子,长子承庠又生七子,次子敬柔居浮梁流溪,传至20世时,由流溪迁居祁门朱溪为21世。朱涔子孙不仅遍及新安,同时也有不少后裔因异地为官或经商或其他原因迁出新安的,以朱珲之长子春公子孙迁居为例,自朱氏来新安后,七世孙朱承应三子(惟谥、惟谨、惟谦)和朱承奉三子(惟斡、惟吉、惟聪)皆因异地为官迁居东阳、严州、衢州等地,朱承护七子其中有五子(惟仅、惟慎、惟香、惟裳、惟和)分别在建康、处州、衢州等地为官,后子孙世居彼地。
文中提到的秀公,文辅公都是我的直系祖先。秀公长子文辅,大中大夫 ,娶金氏。生子二: 钧,烈。文辅公长子钧,行一,迁江西乐平,住石砚山,是乐平始祖,唐授朝议大夫,兵部尚书。生子二:琪,陟。钧公次子陟,行三十二,生子二:元三,元四。陟公长子元三(黄帝的第100世孙),解元教授,娶 氏。生子一:端二。到黄帝第113世孙迁一公,在江西乐平县椿林镇,生子四:万一,万二,万三,万四。迁一公四子万四,官桐城县知,为乐平十六代,娶冯氏,生子三: 华三 ,君美, 升远。于元朝末年万四公携君美公(后改名为胜泗)、升远公后改名为胜祖)迁麻城,胜祖公为湖北麻城始祖。此后世代居住麻城,直到今天,麻城还有我许多的宗亲。
胜祖公以后直系祖先中特别值得我骄傲的是以下几位:
黄帝第123世孙,师律公,字夜叔,邑庠。公赋性聪明,为人孝友,绍新安之业,敦仁轨之风,让德化乡邻,雄才服宗族,总理户事数十余年,精明果决,人不敢干,以私乐易和平,人更雅重其量,寿八十余,预知归期,招亲门子侄,会饮,属毕后事,端坐而逝。配程氏孺人,合葬四山庙,康熙庚辰年(1700年)第一次续修谱,师律公为主修。子三:1正2士锦3世钧,女一,嫁熊,国学生。宗亲为感念他的功德,特为他创修师律公祠。
黄帝第126世孙汝机,字懋烈。(1757年-1812年)享年五十七岁,公少颖异,父兄素爱书,望公甚切,公以食指繁,产业薄,恐不能赡,因弃笔砚,习商贾,事适岁歉,资本无出,就戚好贷百金,罗孺人挖盖筐佽之,往贸荆川,越数年,稍有余积,为他人乾没,公尤愤成疾,设法偿前贷,复筹金,久贸,获大利,遂命季弟寿公佐之,家道益丰,公尝曰:曩予弃书业贸为家计耳,非予不爱书也。子孙之荣显必赖前人之积累,继自今予益勉,行善事,培子孙读书根本,以故姻串族党或得公之一言,或籍公之大力,因而转贫为富反败为成者,正复不少,至今咸感公之德云。娶罗氏,生于乾隆乙亥年六月初九日巳时,卒于道光癸卯年十二月十四日辰时。罗氏性情俭朴,心术仁慈,荆钗裙布,纺织维勤,铢稽寸累,助公经营,稍有余蓄,即帐乡邻,和丸训子,含饴弄孙,年方九秩,青鸟来迎,一门钦仰,奉作女箴。卒。合葬官培河母坟左。生子二:文焕,文燡(早卒),女二,嫁胡,詹。
黄帝第127世孙文焕公(1782年-1851年),字有章,号秀溪,国学生,诰封奉政大夫。娶罗氏,诰封宜人,生于乾隆乙巳年十月初二日巳时,卒于光绪丙子年二月初五日辰时,合葬白果大河东新屋岗山。光绪乙酉年立碑。生子七:1德型(荫棠)2德壬(超然)3德堂(继棠),4德垚5德坦(敦仁)6德瑞(运东)7德琼(宪南),女五,嫁罗,王,黄,李,刘。先曾祖妣罗太宜人生有懿德,事上抚下及处事理家,诸庸行,里党靡不称善,属望子孙,读书掇科第,尊师重道,意志素诚,确晚年于每岁开学时,必扶杖诣塾中,亲谒先生,而礼之,生平好善乐施,至老不倦,清道咸间,岁比不登,溺女之风遍乡里,太宜人恻然闵之,先与贫家妇有身者期以他日果产女娩后即量賙钱布饼饵有差,继则岁助财物,直至十二年,所生女能自食其力时乃止,由是溺女之风顿息。同治甲子寿八秋,会岁大饥,流亡,相属以小麦账族中孤寒者,凡二次,次什百石,复命诸子移筵赀若干并银二万两,买谷饷豫省光固南下灾黎,活人无算,太宜人亲见五代玄曾,寿九十二岁,无疾而终,事实详载邑乘人物志义仁类。道光十九年(1839年)第五次续修谱十三世孙,文鳌公主修,文焕公为总辑采访。
黄帝第128世孙超然公(1804年-1873年)派名德壬,字仲棠,号翔亭,一号爱村,候补同知,诰授奉政大夫。娶冯氏,诰授宜人,生于嘉庆乙丑年八月二十二日卯时,卒于光绪戊子年八月十二日未时,享寿八十四岁,合葬宅西鹅公丘。侧室萧氏,葬重庆府对河齐安公所义地谢家沟。萧氏寿五十八岁,续谭氏,葬重庆府江北厅香国寺西朱家花园西岗。谭氏寿七十岁。生子一,克镇,冯出。
德壬公少客巴渝,勤能俭朴,蔼然可亲,以业盐和棉花积资70余万,同治庚午春,先六叔曾祖赤臣公拟续宗谱,值兵燹,后宗祠仅剩破屋数楹入款荡然。公立捐白金三百,以为之介,始克蒇事,人到而今称之。中年后构翠微别墅于江北,朝夕学道,久之面有紫气,手写道书八十余册,丹铅诠注都遍,所得盖甚深也,时一临池鼓琴自乐得西蜀。收藏家周煌旧拓碑版数十册,古琴数床,常曰:吾以此遗子孙,后必有以书名一代者。吾师余子青先生云,无论入仕为商,苟能出群,非其精神大有过于人者,断断不能幸获,以此推之,公之精力其可及乎。冯太恭人性仁厚,好施予,吾乡有溺女之风,恭人闻邻里有此事必力阻,且遗以米布,全活者甚多云。
我的高祖,黄帝第129世孙克镇公(1827年-1884年)名玉标,字锦卿,号鳌峰,又字雅余,附贡生。葬邑东南盐田河梁家山,娶袁氏,生于道光乙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子时,卒于光绪庚子年二月初一日巳时,葬邑东唐殿区胡家山,生子三全寅,全宣,全安,女二,嫁梅,府庠,吴。其父翔亭常客蜀,克镇公承欢母氏,笃于内行,至性过人,成童后,膺父业,家益饶。读书勤敏,罔寒暑间,以博闻强识称,尝手抄巾箱五经十数卷,及汉唐以诗古文辞数十卷。弹琴咏诗,与物无竞,居心坦白,不立崖岸,乐道人之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趣复掩之。乡里佥推仰焉。尤好施与,咸同间,粤豫匪党蹂躏数省,麻邑适当其冲,贼退,岁大饥,罗太宜人撙衣节食,屡赈族党,先生躬亲其事,风雨罔懈。同治九年(1870年)第六次续修谱,1883年修竣,十四世孙运东公主修,克镇公为纂辑。
我的曾祖,黄帝第130世孙全寅公(1858年-1918年)名桂荣,字亮臣,号伯良,一号香崖,岁贡生,先举孝廉方正,例授承德郎,娶蔡氏,例封安人,生于咸丰甲寅年四月二十二日卯时,卒于民国戊午年五月初三日酉时,合葬律公祠后,生子六:富善,富美,富庆,富康,富庸,富廉。女四,嫁罗,曹,董。全寅公性和而介坚忍有为,气貌雄伟,能饮酒,少为学,四库书未遍寓目者仅丁部耳。文肖史记,诗学玉溪,生力追老杜,凡道家,星经,地志,医卜,金石,种树之学,靡不宣究,尤长于采矿术,著有中西矿学汇通六卷,觉今是斋诗集八卷,文四卷。生平恶为科目文,年五十始补岁贡生,非其志也。
我的祖父,黄帝第131世孙富庸公(1886年-1951年),名振华,字彦勋,号慕高,一号无住,工业传习所优等第二名毕业,娶吴香林(1884年-1956年),子二:盛诗,继三伯、盛书,女三,俱嫁。民国八年,己未年(1919年)彦勋公是第七次续修谱主修。彦勋公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锦卿公时为清代贡生。公幼承家传,受其祖父、父亲之深远影响,酷爱诗词书画,尤以书画为佳。所书,县人若得之,皆以字帖而珍藏,其造诣之高,可见一斑矣!公毕业于民国时期之省工业传习所。青壮年时经商于武汉、重庆,后回故里执教,斯时被举为县参议。民国八年续谱及修祠堂,新增文章,大半由公撰写,祠堂匾额楹联,亦为公亲笔所书。夙兴夜寐,倾尽心血,族人皆感念之。公怀爱国、爱宗、爱民之心。对日本侵华深恶痛绝,兴教办学,以教育救国为己任。一九四三年,故里平靖中心小学举行毕业典礼,请公撰写对联,公巧用“平靖”二字为首,“学生”二字殿尾,书联云:“平常执教严于学,靖乱兴邦待后生”。其寄厚望于年青一代之心,溢于言表。公执教期间,为培养家乡人才,对学生家庭困难者,予以免费,受其资助者亦不在少数。乡里感念殊深,有口皆碑。解放初,因公曾任旧县参议而被审查,时有愚者,见其对宗事之忠贞,迫公等人挖吾族一世祖茔,公吟作打油诗一首以自嘲云:“白发老翁开荒山,手拿锄头汗不干,唯愿祖宗显灵念,今夜死得硬翘翻”。公之耿介、诙谐已成绝响,岂不痛哉!后,经审查无罪,当即开释回乡,因身体欠安,久病不愈,一九五一年病逝于家乡,享年六十五岁。呜呼!天不假善人寿。信不诬耶。公之夫人吴香林逝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生子二:长为盛诗(名均驺),次为盛书。女三,季女曰琦云。
反复学习家谱,我每次都深受感动,激励,我将以优秀的祖先们为榜样,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分享按钮>>湖北麻城朱氏家谱——彦勋公传(1886-1951)
>>中华苏氏会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