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中国寻亲" 之 "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

    中华何氏网 2012年4月12日 国际在线


2012年04月12日17:06 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
何凤山(1901.9.10-1997.9.28),湖南益阳人,中华民国外交官,因在二战初期拯救过数以千计的犹太人,而被誉为“中华民国的辛德勒”。

  何凤山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户家庭,幼时父亲早亡。他刻苦勤奋,以优异成绩考入长沙雅礼中学,后又考入雅礼大学,1926年入德国慕尼黑大学,1932年获得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1935年开始在中华民国外交部供职,开始了其外交生涯。1937年,他被派往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任一等秘书。1938年奥地利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改为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何凤山升任总领事。

  1938年水晶之夜后,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逐步升级,犹太人为避免被抓入集中营,只有离开欧洲,而要想逃离就必须获得外国签证。于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奔走于各国使馆之间申请签证。当时,一张签证就可以拯救一条性命,因而被称为“生命签证”。但1938年7月6日在法国举行的国际难民会议上,与会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和新西兰等32国均拒绝接受犹太移民。此时,何凤山基于人道主义立场,不顾上司的反对,向数以千计的犹太人发放了“生命签证”,著名的国际人士罗生特也是持何凤山发放的签证来到上海的。

  从1938年开始,直到1940年5月何凤山奉调回国,他2年间共签发多少张“生命签证”,其准确数字已无从统计。从已找到的签证看,一份1938年6月的签证的号码为200号,另一份1938年10月27日的签证号码为1906号,也就是说半年间他共签发了近2000份签证。1938年纳粹的“11月大屠杀”之后,申请签证的人就更多了。到1939年9月,70%的奥地利犹太人已外逃,我国上海收容的犹太人就达1.8万人。

  此后,何凤山先后担任中华民国外交部情报司司长、驻埃及、墨西哥、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大使。退休后,他于1973年移居美国,定居在旧金山,从事写作,著有回忆录《我的外交生涯四十年》,书中提及救助犹太人事迹时,他平静地写到:“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是很自然的事,从人性的角度看,这也是应该的。”1986年11月,他应邀参加了母校长沙雅礼中学80周年校庆,并向母校捐资9000美元。1997年9月28日,96岁高龄的何凤山在旧金山去世。2007年9月,骨灰迎回湖南益阳安葬。


分享按钮>>贵州习水祭祖活动纪实
>>云南宣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