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学者”何玉阁的“满族第一故乡”
-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7日 网络搜索
“我要让世人知道,黑龙江才是满族的第一故乡。”记者面前的何玉阁,信心满满地表示。一个头衔是退休的狱警,一个头衔是满族史研究学者,何玉阁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在两者之间画上了等号—————
“草根学者”的“满族第一故乡”
本报记者 张育新
“高贵血统”是研究的支点
何玉阁先生是我的朋友,这份友情源于一次采访写作。几年前,本报记者曾采写过一篇“寻找大清贵族后裔”的文章,介绍大清贵族索尼、和珅、鳌拜等人的后裔,在五常市拉林满族乡一带生活的情况。他们保留着京旗的习俗,甚至语言风格。曾经的政敌甚至是“仇人”的后裔,在黑土地上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祖宗的光荣与显赫,落魄与衰败,已经与他们的生活无关。甚至他们已经无法确定祖先是谁,更不知道祖上戎马倥偬的生活事迹。
文章见报后,我接到了何玉阁先生的电话。电话中何玉阁很是激动,原来他已埋头研究多年,庆幸这篇文章作者是他的知音。攀谈许久,我们相约在报社见面。
精瘦的何玉阁先生,是正宗的大清贵族的后裔,家谱上显示,是索尼、索额图的直系子孙。何玉阁出生在五常红旗满族乡,这里是当年迁居京旗屯垦的故地。何玉阁小时候随家人迁到哈尔滨,退休前是一名出色的狱警,但是他一直没有忘怀家族的故事。退休后,他以研究自己的家族为支点,开始了满族传统文化的研究,我的文章与他的研究契合。何玉阁向我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比如家族传说中,在迁居五常几年之后,另有一支索额图后人,带着老影(索额图画像)到五常寻亲;比如家谱几经周折,最后藏在烟囱里得以保存,比如家族里老影的神奇遭劫。还有,据他推测,在北京神奇失踪的索额图墓葬,可能被带着老影寻亲的索额图后人带到五常市等,以及何玉阁家的家族墓地是雁翅式排列、头墓方向向着北京,可能暗示祖宗渴望得到皇帝赦免的心境等等,这些成了我第二篇文章的素材。
何玉阁对家族的记忆中,他的祖先是从顺天府的草帽胡同出发,经过艰苦跋涉来到黑龙江的。迁居黑龙江的京旗都说自己来自草帽胡同。原来,迁居的京旗有一个共同的出发地———草帽胡同,草帽胡同大概是当时政府户部设立的一个站点,专门给迁居的民众发放补贴,所以草帽胡同成了大家共同的记忆。何玉阁的先祖是第一批开发“北大荒”的京旗人中的一分子,迁居的原因可能是索额图参与立储之争而获罪。他们在凄惶中一路辗转,曾经的皇亲国戚威风不再,只求到“满洲故里”塞外,过和平稳定的日子。如今,祖先的辉煌更像别人的故事,这些大清贵族的后裔们,安静地生活在小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着《康熙王朝》电视剧,和别人一样喜怒,臧否里面的人物,包括自己的先祖索额图。但是毕竟有些印痕是无法消除的,比如何玉阁的家族从不说勺子,而说“马当子”,“马当子”大概是满语,也是勺子的意思。之所以如此称呼,最初是为了避讳先祖的名讳。老辈人说,先祖索尼的小名叫“勺子”。何玉阁家有一个费尽心机得以保全的家谱,起初,大家知道上面是自己的祖宗,但是祖宗已经管不了自己的衣食,所以并没有人在意。何玉阁是个有心人,从族谱上一路研究上去,发现了两个显赫的名字,索尼、索额图。家谱上的第一人就是索额图,这个发现让他骄傲。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与传说中索额图的小名“索三”吻合。尽管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从康熙的口里说出,索额图乃本朝第一罪人,但是历史上的索额图是大有功绩的。中俄之间唯一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就是在索额图的主持下签订的。何玉阁决心研究下去,澄清自己家族的历史。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研究一发不可收拾,由家族史而满族史,让他欲罢而不能。
家族的延续伴着满族历史
何玉阁祖上的满族姓氏为赫舍里氏,后裔姓赫或者姓何,是取自赫舍里氏第一个字的谐音。在清代,这个姓氏代表着荣光和骄傲。何玉阁研究发现,赫舍里氏在清政府任职的文武官员,可以排成长长的一队。攀龙附凤成为皇后皇妃的女人,更有多位,由此可见大清的爱新觉罗氏家族,对于赫舍里氏的倚重。
赫舍里氏的显赫源于先祖对爱新觉罗氏的贡献。清史记载,赫舍里氏第一个投奔努尔哈赤的,是硕色和他的弟弟希福。努尔哈赤刚刚建立后金之初,人才稀缺,赫舍里氏的硕色兄弟来投,实在让他大喜过望。硕色兄弟协助努尔哈赤,制定了许多重大国策,被授予“巴克什”称号,这个称号的意思是“有文化的人”,硕色兄弟也成了努尔哈赤倚重的对象。在大多数人普遍没有文化的游猎时代,能够得到这个封号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势必在国策等方面有过突出的贡献。游猎时代,凤毛麟角的文化人更得到器重。这个硕色就是索尼的父亲。再往前推,何玉阁发现,自己的祖先在明朝也有着不凡的记录,硕色的太祖父穆瑚禄,曾被朝廷委任为都督。这个都督是个很重要的角色,可以代表朝廷管理一方部众。
关于赫舍里氏的来历,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见于《清朝通志》,认为赫舍里氏来源于金代的部落名称,是纥石烈部的音转与延续。纥石烈部在金代是相当显赫的部族,不但出高官而且还出皇后,有点类似于清朝的赫舍里氏。完颜阿骨打的皇后纥石烈氏,为他生了三个皇子。从金国到后金,赫舍里氏都是显贵的皇后家族。还有一个说法是赫舍里氏源于河流的名称。《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载:“赫舍里原系河名,因以为姓。”拉林河有一条支流叫“哈萨里必拉”,必拉是满语河的意思,哈萨里因近赫舍里,被认为可能是赫舍里氏的发祥地。何玉阁在研究中坚持这一说法,认为祖上迁居拉林河流域,有回归故里的意思。其实这一点上老何有点一厢情愿,京旗移居屯垦,是皇帝的决策,不以被迁移人的意志为转移。赫舍里氏即使不想来东北,恐怕也君命难违。
赫舍里氏从龙进关,因为有了硕色兄弟的关系,特别得到爱新觉罗氏的眷顾,家族中出了很多皇后皇妃,也出了很多高官。何玉阁家谱上的第一人索尼,是历任四朝的重要人物,对清朝的稳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何玉阁曾经在自己居住的小村办过一次家族史展览,展览很简陋,图片与资料张贴在小学校的教室,但是仍得到了乡亲们的关注。乡亲们很关注自己的祖先,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祖上的光荣与梦想,唤起了他们心底的骄傲。小型展览的成功让何玉阁充了“电”,让他雄心勃发,力争让小展览变成大展览,要把家族历史研究与满族文化研究坚持下去。
黑龙江是满族的第一故乡
何玉阁注册成立了赫氏满族文化研究所,组织了专门的队伍,让研究进入了正轨。随着研究的深入,何玉阁已经不满足与把目光放在自家的族谱和五常市京旗移民这一狭窄的地域上,他把目光放眼在满族历史的发展上。他发现,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是在白山黑水间发展壮大起来的。通过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何玉阁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黑龙江是满族的第一故乡。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有座凤林古城,研究发现,它的形制类似于皇城,年代要比上京龙泉府(宁安境内,古渤海国都)和上京会宁府(阿城境内,金代国都)都早,大约相当于中原的汉魏时期,凤林古城的主人是满族的先民挹娄和勿吉。这个发现说明,三江平原在汉魏时期已经呈国家形态,而这个国家形态的主体就是满族先民。三江地区除了凤林古城之外,还有另外上百座古城遗址,星布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按照古城规模计算,生活在那里的人口应不少于10万。这些人后来到哪里去了?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何玉阁研究认为,这些人之后成为靺鞨,分为两支,一支向南发展,建立了渤海国政权,一支越过张广才岭,在松嫩平原建立了大金政权。
而从挹娄往前推断,周武王时期就有肃慎人臣服于周的记载,肃慎人被认为是挹娄的前身,只是不同朝代称呼不同。肃慎人应该是满族人的先祖。如此形成一条满族历史发展的链条: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也初步确定了满族的民族迁徙历史。很多学者在研究中都肯定了这种说法,但是明确提出“黑龙江是满族第一故乡”的,却是何玉阁先生。一种提法就是一种定位,是一种综合和归纳,何玉阁的学术研究自然有其重要的地位。
要让历史文化服务现代生活
何玉阁的研究不是专门学者的书斋研究,而是和山野调查相结合的。作为一个年过六旬的老者,一个需要自掏经费的“草根学者”,他在研究过程中经历的艰难可想而知。他要亲自查每一份资料,去了解每一段历史。在不理解的人眼里,何玉阁是个怪人,放着清福不享,却要花钱买罪受,甚至怀疑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何玉阁确实有一个企图,那就是梦想着让满族历史文化为现实服务。何玉阁有一个梦想,要让满族后裔团结在这个旗帜下,为家乡的发展出力。任何人都可以有梦想,但是能够把梦想投入行动,并把它变成现实的,毕竟只是少数。所以尽管研究的过程充满艰辛,但是每一个为了梦想而努力的人,都会把这种苦痛甘之如饴。为了团结更多的满族人,何玉阁成立的赫氏满族文化研究会,满足人们寻根问祖的愿望,他的寻根问祖网络,为很多满族朋友寻找到家族发展脉络,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何玉阁的努力,逐渐被学术界认可和接受。何玉阁请教北京、省里的专家,专家们都对他的想法表示支持,这是他努力坚持下去的动力。他精心策划的展览也走出了荒僻的小学校园,登上大雅之堂。由五常市主办的“赫舍里氏高端文化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对展览给予好评。这个高端文化论坛,让何玉阁的名字、也让黑龙江是满族第一故乡的理念,为更多的研究者所熟知。眼下,何玉阁正在筹划“黑龙江———满族第一故乡历史文化巡展”。何玉阁告诉记者,这个展览的内容十分丰富,有重大的考古发现,有珍贵的出土文物,当然也有他多年研究的成果。他把成果绘图制表,直观地表达给参观者。
何玉阁计划中的巡回展览,大致分六站进行:第一站哈尔滨,第二站北京,第三站广州,第四站香港,第五站台湾,第六站日本。何玉阁庞大的巡展计划已经开始实施,并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重视。省里一位领导专门做了批示,让巡展与旅游结合起来。何玉阁的想法,让巡展凝结人气,让旅游创造发展。巡展是软件,而旅游则是硬件。有了出色的软件,可以让满族文化旅游更加有声有色。他的目标是,让“满族第一故乡”的人文与自然景观,促进文化大省的建设,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分享按钮>>周文炜和《忠孝祠》
>>中学师生为白血病患者何笛同学捐款五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