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四川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何俊帆
-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13日 川大学生社团
何俊帆,历史(旅游管理)学院2009级学生,四川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校辩论队资深辩手。“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是他对自己的警戒,他,用责任担当道义、用理智开拓前行,凭借着敏锐的自我视角、独特的社会认知、广博的学识、强大的个人魅力充当着学生社团联合会的掌舵人。在这个社会中,优秀的人始终被需要——能够采访到他是我们的荣幸,下面是学生社团联合会新闻中心所做的访谈实录:
·同时面对社会热门专业与个人兴趣该做怎样的取舍?对于社团联合会他是怎样领导和管理的?对于学生辩论赛他又有何种见解?
关于自己
记者(下面简称记):学长您好,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采访使全校学生能够从您的成长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和经验,下面来开始我们的采访吧,首先您可以分享一下自己转专业的事情吗?从工商这个相对热门的专业,转到历史这个所谓的“冷门”专业,大家都有些好奇;同时,现在很多同学也在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之间徘徊,您对这种事是怎么看的呢?
何俊帆(下面简称何):转专业这事嘛,首先我的数学不好,其次我很讨厌成功学和励志学,当然这和专业没关系,纯属个人的爱好。当时就是想让自己的大学生活轻松一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文史哲都是我的选择,为什么是历史呢?在我看来历史要求更加严谨,要求拿证据说话。当时考虑的事情不多,考虑好了就给家里说,家里也没有提出大的异议,当然自己也没有后悔过,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对于专业与兴趣之间的取舍问题,在我看来,首先必须考虑到自己的家庭背景,虽然这是一个很俗气的看法。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学习历史,你所需要的资料学校没有,它可能在北京或者东京,你就必须到那里去查询,否则这个学问你根本做不了。所以很大程度上,自己的家庭情况很大层面已经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如果他不顾这些去选择,那是很不明智的,对于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其次,要看他要做什么样的人,如果想做一个现在社会定义的“成功者”,那么他就应该去经济等热门的专业,因为他能够赚钱,因为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能赚钱就是成功。关于成功吧,有句话叫“殊途同归”、“万法归一”,如果你确定了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去追求,因为成功的标准不是唯一的,我旅行过很多地方是成功,有一群好朋友也是成功。说到底,成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兴趣去做这个事儿。而我这个人,反正随遇而安吧,生命推给我的东西,如果不太差,我会选择最好的来接受,我不会去主动的追求什么东西。
关于选择
记:您给我们的感觉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能不能与我们分享一下您成为社团联合会
主席的心路历程?
何:它推给我的啊,这个事儿,它是有一个过程的,此前只要您踏踏实实地做,或者
说一直按照你最好的状态去做,你不用去精心谋划,不用去动心机,
当到了一定时机,它就会把一些事情推给你。
记:打辩论也很忙,会花去很多时间,社团联这边也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您是怎样处理这种事情的呢?
何:这就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大一、大二时候打辩论就很卖力,大三就稍微缓缓,就拿去年的“名辩盟”来说吧,那段时间辩论队要忙到深夜,社团联这边又是文化节的开幕式,那段时间基本上可以说闭上眼睛都能睡着。但是又想想,在辩论队那边,就我们这届校队队员就有6个,我只是六分之一,在社团联这边,说得难听一点,我是一个领头羊,因此我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开幕式上。
记:说到辩论,我们采访过的一些会长他们都说,辩论带给了他们特别多的东西在这方面,辩论带给您了什么呢?
何:肯定带给了我很多东西,时常我也在反思。辩论这东西,讲求的是一个对立矛盾。但是生活中是否真的是这样的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我就会想着去挑你的漏洞,思考着怎样去反驳你,这种“遇事则怀疑”的态度给我带了思想上的好处,也带来了行为上的弊端,这样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当然辩论也让我们养成一种思维模式,遇事就从多方面、也包括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在此我也建议那些希望来吃喝玩乐的人,不要来打辩论,不要把辩论的风气搞坏了。在我个人看来,辩论就是理想的宣道场。辩论的兴起是带有一定政治因素的,比如为了宣传华语;但随着辩论的发展,它就要有自己的生命力,与其他协会、社团不同的是,它要承载一种公共表达、发声的责任,辩手要通过争辩,使台下的观众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思考,但是当前的辩论,大家都不怎么读书,都去磨嘴皮子去了,比赛程序没有问题,思想却不够深刻,看辩论还不如看相声。
记:学长,无论是您刚才回答的那个问题,还是在社团联的讲话,我们发现您说话都是很有条理的,这是打辩论养成的习惯吗?
何:如果我不用一二三四的话,别人很难理解我说话的内容,而且从你们新闻中心写新闻的角度来讲,这样也有利于你们写文章,避免写得一团乱麻,同时在外人看来,这也有利于显示我们的工作效率。
记:既然谈到了辩论,我们想让您来做个选择,如果您的面前有一辩、二辩、三遍、四辩四个人,要您从他们四个人中选一个人做社团联主席,您更倾向于哪个辩手?
何:嗯,如果要选的话,我会选一辩吧,因为在老的“凤展”赛制里面,对一辩的要求挺高的,有开篇陈词,有质询反驳等等,对于综合的要求更高一些。四辩吧就很容易流于套话、空话,二、三辩就又激抗了一些。
记:作为校辩论队队员和社团联的主席,在别人看来您已经很成功了,您是怎样认为的呢?这些对于您的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影响?
何:首先,我并不觉得我是成功的,这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程,它代表了我在这个阶段是这样思考问题的。“未来”这个东西,太无常、太难把握,我也不敢说现在我做的会促进我未来的发展,只能说在这个阶段我做了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和思考不一定会影响我下一阶段的思考。一定程度上,一个模糊的目标要比一个明确的目标要好,越是明确的目标越容易使人混乱,那些没有目标才会给自己强定目标,没有事做才会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
关于社团联
记:对于社团联的工作,您原来也提到过部门之间分工不均的问题,有的部门权利过大或职能过多,而有的部门又出于闲置状态,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样考虑的?
何:想过部门合并的问题,我想部门合并与人员精简同时进行,但是最后还是没能成功,老师这边也有他们自己的考虑。老师还是认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这种老模式还是没有跟上新时代学生工作的潮流。
记:在私下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在社团联的工作中,和团委老师的协调出现过一些分歧,比如说在社团文化节我们就和老师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无论是从力量还是从资源的调配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和团委老师的问题?
记:那社团联和社团之间有一个沟通的渠道吗?您是如何定位社团联和社团的关系呢?
何:肯定有的,但就目前来看,这个渠道还不是那么的完善。比如:会长沙龙、分管主席和会长不定时的交流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强调的是“引导”,“引导”涵盖了“服务与管理”:如果你在正确的轨道上,我们就服务于你,如果你偏离了正确轨道,我们就对你施以管理,我们是一个引导性的组织,根据不同的社团特点,也结合我们这批90后同学的特点,我们实施不同的引导。
记:针对于社团联的这些问题,如果说每一届都来改革,这种改革对我们社团联来说会是一个好事吗?
何:改革并不是每一届都不一样才叫改革,我认为我们应该是一届一届为再下一届打底子,我们只有在底子越来越厚的基础上,才有资格去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不是每一届都有一个破旧立新的愿望,为了使自己扬名立万,而去盲目改革。改革的思想是不息的,改革的方式可以是不变的,使在传承的基础上再去创新。
记:您觉得您是一个好主席吗?
何:对于自己做的好不好,我不能评价我自己,因为自己看待问题是片面的,我做的一些事,不一定在现在就回会见效,如果我的东西传承下去的话,接下来的人自然能够给与我一个客观的评价。
记:我们社团联相比其他的组织有着年轻化的独特之处,比如说主席是大三的、部长是大二的,您认为我们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
何:先说不足吧,可能还是经验的不足吧,看待问题不够全面,毕竟才从大一上来,遇到一些问题难免会手忙脚乱,经验是要靠时间来积累的。对于优势,首先,我们社团联针对的主体大多数是在江安这边,所以主要的引导人群就要在江安。如果在望江那边,就不能很快的了解这边发生的事,也不能迅速做出反应。其次,我们把很多机会留给了大二的同学,大二是一个关键的时间,我们可以让他们来尝试一下,看看自己是否适合做学生工作。如果到了大三再去考虑自己未来的方向,这对大家来说是很不利的;再有一个就是,年轻化可以使我们的部长们更加了解大一新生的想法,做学生工作的同学与不做学生工作的同学在大二时,是很不一样的。不做学生工作的同学可能更多的考虑考试、学习、游玩等等,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显然没有做学生工作的同学思考的深。其实这也不是说做学生工作的同学就是精英团体,只是说他们在某些层面思考的方面更多一些,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一些东西。
记:我们社团联是否是一个平台,社团通过我们这个平台与其他学校的社团进行交流?
何:当然是这样,但是机会比较少,社团的跨校区交流可能审批上面是比较复杂的,资源也很少,但我们愿意做这事儿,愿意做社团向外发展的平台。
记:我们了解到川大社团联和其他院校同一性质的组织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交流,那么在交流的过程中,你认为川大社团联的现状是怎样的?
何:这个应该和学校的整体氛围有关吧,坦白来说学校对社团工作不是那么的重视,不是特别的上进。比如说和沿海的一些学校比起来,我们资源匮乏,经费有点少、政策也有一定的限制,因而同学们的兴趣比较低。但是很多学校还是和我们面临着一样的情况,学生组织在各高校中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要根据各学校不同的情况来决定对它采取不同的态度。我们国内的学生组织更多的可能是偏向于服务性的,而境外的可能是为学生争取权益的组织。
记:今天听了您的一些见解,我们确实受益匪浅,再次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谢谢!
“大公至正,戒慎忧惧,夫唯不争”,是他对于学生社团联合会学生干部提出的要求,也是他自我内心的写照。我们的采访虽然结束,但是他对于生活明静致远、勤谨无逸的态度却深深地印记在了我们的心中。即使未来变幻莫测,但是相信他一定可以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创造更多的辉煌!
四川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新闻中心
发布: 2012-5-12 12:53 |来源: 四川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
分享按钮>>782万!何海霞《唐骊山避暑图》春拍成交
>>【IT精英】何淑芬筑梦中国软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