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张姓源清河   

    中华张氏网 2009年2月16日 万家姓


一、张氏祖居地与清河
  不少文献记载,挥是黄帝的孙或子,“世居青阳,封于尹城”,但关于始祖的居住地却诸说纷纭。我们通过研究认为,挥的居住地是今清河县的“青阳”,根据有二:
  其一,从谱牒看,明嘉靖年间,张浚等人会修的《张氏统宗世谱》中《得姓郡望》篇说:“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那么历史上的清河郡与清阳县与今清河县是何关系呢?明嘉靖《广平府志》载:汉高祖四年置清河郡,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太平寰宇记》记载:“清阳县,汉县,属清河郡”,“古清阳县县城在县(指宋贝州清河县城)东南三十五里。”据此记载,对照清河建置沿革,并查《中国历史地图集》可知:西汉清阳县城应在今河北清河县油坊一带。根据以上论述,挥的祖居地在今清河县已无疑问。除《张氏统宗世谱》外,我们查阅南方九省市图书馆的张氏谱牒,都认为张氏的祖居地在清河。如湖南省图书馆收藏的《张氏南轩族谱》记述:“吾族本黄帝后裔,始祖为弓正,封清河,赐姓张,此郡所自治也。”《香港张氏宗亲总会特刊·张氏世系源流考》记载:“我张氏受赐姓之始祖挥,乃轩辕黄帝第五子,为三妃彤鱼氏所生,观弧星,司弓正之职,始制弓矢,赐姓张氏,世居清河。”
  其二,从清河地理位置来看,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清河县地处黄河下游,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清河县杜村出土的新石器(石镰、石斧等)证实,在距今5000年至7000年之间,就有上古人类活动在清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今在清河境内西南与威县交界处,尚存鲧堤遗址。《太平寰宇记》记载:“鲧堤,在县(清河县城)西三十里,自宗城县界来,是鲧治水时筑。”由此,可知大禹的父亲鲧曾在清河活动过。鲧与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尧为同一时期人物,作为黄帝子孙的挥在清河居住或活动也是极有可能的。
  很多谱牒记载“挥世居青阳”。古代“青”与“清”两字通用,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因此,我们认为“青阳”,就是“清河的北面”,历史上,清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曾流经现在的清河县。据《水经注》记载,它源起河南北部,流经今河北威县以下始称清河,东北流经清河县故城北、景县南,至东光西,则略循今卫河、海河入海。现在的清河县已没有清河了。又据《中华姓氏通史·张姓》(邓洪波著)记述:“在数千年前……当时整个华北平原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湿润得多,降雨较多,清河的流量很大,并常常造成水灾。因此,大禹的父亲鲧曾到这里来治水……这里雨水既多,草木极茂盛,有大型食草动物及食肉动物出没其间,我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张氏先民手持强弓硬弩,如何在平原树丛中追捕虎、豹、豺、狼,在清河中捕鱼。洪水来了,他们率族撤到高处的土冈,水退之后又到平原上过着聚族而居的渔猎生活。”从此记述看,挥在清河活动是有根据的。
  二、张氏郡望与清河
  查阅张氏谱书,提到郡望时,大都将清河作为得姓郡望,列为张氏最早的郡望。如《张氏宗谱·卷首源流序(清河堂)》记载:“张氏封于清河郡望。”《唐贞观八年条举事件》提到张氏郡望6个,贝州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张氏列第一位。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命大臣甄别确定全国十大姓作为“国柱”,清河张氏位列第一,被定为“乙门”,排在“国柱”之首。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林宝撰《姓纂》,列出43个张姓郡望,清河仍排在首位。北宋祥符年间(1008—1016年),陈彭年奉诏修《广韵》列有14个张姓郡望,清河仍列第一位。
  作为张氏最早、最大郡望的清河发展到今天,张姓仍是全县人口中的第一大姓,根据《清河县志》记载,加之我们的调查:清河张姓在明朝以前的土民涉及清河6个乡、12个村庄,而在明清又迁入清河的则涉及全县20个乡镇、150个村庄,即占全县一半村庄。据人口普查,张氏现有26482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十三分之一,高于张姓在全国所占人口的比例。
  三、张氏与清河堂
  翻阅张氏谱书,大多写有“清河堂”字样。如清河张、始兴张(广东曲江)、犍为张(四川宜宾)、吴郡张(江苏吴县)、冯翊张(陕西大荔)、东河张(江西贵溪)、中山张(河北省北部)等等。来清河寻根的香港张氏宗亲会及马来西亚分会谱书中,也多标有“清河堂”。首次来清河寻根问祖的马来西亚张氏公会,就称是“沙巴州清河堂张氏公会”。清河之外的海内外张姓人士,其家乘谱书标有“清河堂”,一是说明他们的先祖居清河,二是说明他们这一支族是从清河迁出的。海内外有这么多张氏支族由清河迁出,足可以说明张氏的根在清河。如湖南省《张氏宗谱卷首(清河堂)》记载:“阅先代著籍江西丰城,来自明初,堂号‘清河’。因思天下之姓张者,共出清河一脉,而兹何异焉!”
  据张氏谱牒记载,清河在周代就有张氏祠堂及古墓。《清河家乘》(大明永乐年间张君绍撰序)记载:“仪仕秦为相……策鲂公当时坟茔诸处,立庙清河。”又据《张氏宗谱》记载:“欲溯源流,赐御葬夫妇共穴,顶受父诸侯官职者名撰,妣吴氏,与齐国张仪同胞兄弟,叫他前来商议,在葬坟前故立一大宗祠。祠冢先年是齐国县郡,即是清河,遂以此郡定祠,立为后裔传芳。”此说明张仪的兄弟张撰曾在周朝就于清河立过宗祠。这是张氏根在清河的又一佐证。
  据台湾屏东县《清河百忍族谱》记载:张氏祖脉在清河,后因“生子众多迁入徐州,逐渐南下。西汉末年,王莽当权,时元始元年九月十三日,一祖带领男妇族人众多,过扬子江,分往下塔衢州(在今浙江)、托州(在今江西)、赣州等处。一祖迁往建州(在今福建),一祖入湖州(在今浙江)、一祖入演州(在今越南演州府)。各成桑梓,四海散处。后世子孙皆是亲生骨肉,不可弃也。”查阅《清河县志》及一些史志,清河先民历史上曾多次大规模的向外迁徙,比如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时、靖难之役(当地称“燕王扫北”
)时清河先民向外迁移很多,另外清河历史上天灾人祸不少,先民为避战乱、躲水患,曾多次向外迁出。
  综上所述,张姓人士无论迁居何处,张氏的祖居地在清河,最早最大的郡望也在清河。诚如马来西亚张氏寻根团领队张联发第二次来清河时所说:“天下华人皆是龙的传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根在中国,张氏的根在清河……”


分享按钮>>张姓家谱介绍     
>>组团前往河南恭迎韩国祭祖团举行祭祖活动特别邀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