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氏家谱源流】族谱标名之我见

    中华喻氏网 2014-4-20 15:47:56 喻刚伦


谱标名之我见


   当前修谱正处于高潮,但在家谱标名上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我们收到一些族谱,标名一样,在登记时不知是哪个省就不好归类,查阅吗又是小地名根本是无处可查,这样情况经常遇到,如遇新来同志更是困难。举如办喻氏文化展览馆之初,要展览族谱,在装档时工作人员分不清是哪支族人的谱,是哪个地方的谱,没办法只有找懂行的喻儒麟来,才把事办妥。如此说明族谱标名的重要,只举小小例子就表明了。这就是说,如果标不好,会给收藏、阅读、使用带来很大困难。对此当前标名现象,余不敢苟同,特就族谱标名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第一、在族谱名称上存在着不规范

   现观族谱,名称很不规范,其表现是:要吗千篇一律,均标《某氏族谱》、《某氏宗谱》;要吗在市县內,仅几个支派联合修的族谱,却冠上“通谱”、“统谱”名称,表与里不协调;还有标上不常用的名称,或名称很长,如《锡山过氏浒塘派迁常支谱》,即由无锡迁至常州的过姓浒塘支派的家谱;还有一些则标上具体住处,如《毗陵修善里胡氏宗谱》,标明毗陵(武进县古名)修善里,以区别同县同姓家族。如是标名,就给收藏、阅读与编辑帶来困难。因为没有里籍,要去分辨行政区划:有时要在谱中查阅数篇文章方可确定;有时因系小地名珢本无法确定其里籍,比如南溪、溪口等;有的内容与名称不吻合,如本是-个支族修的谱,也标成宗谱或通谱;还有采用一些极为特殊的带有一定寓意的名称,如清代初年,句容华渚修成华氏家谱54卷后,没有按照一般惯例命名,而冠名《华氏本书》,看了此书义例,方才了解到,这个名称的意义是为了正本求源。清光绪年间,钱日煦修成家谱10 卷,命名为《吴越钱氏清芬志》,取义于两晋时陆机《文赋》中 “诵先人之清芬”之意;民国年间,袁镛修成家谱《数典不忘》一卷、这是反《左传》中“数典忘祖”之意;等等。

   第二、明了族谱名称的重要性

古人云:“名以正体,字以表徳” ,表明名称对人和物之重要。同样一部书的名称也很重要,所以古人对其著作标名非常重视,比如《红楼梦》,初名《石头记》,这充分证明对书名的重视。因为名称是该书的外形与内在实质的有机结合的综合反映。名称好者,则一下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了读者,自然就给该书带来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反之则会使两个效益暗然失色,降低其价值。如此谱书是一家之史,流传后世,所以对谱书的标名,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三、要明了什么叫族谱?

族谱,犹如史书一样,有“晉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孟子离娄下》)而有它的别名,族谱在历史上它曾有多种名称,“族谱”仅是其中使用最多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族谱在历史上最早名称叫谱牒,什么叫谱牒呢?《辞海》释道:“古代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史记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即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史籍。魏晋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谱牒成为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晋太元中,贾弼撰《姓氏簿状》,子孙相传,号为贾氏谱学。梁王僧儒因贾弼旧本,攺撰《十八州谱》等书,号为王氏谱学。北魏太和中,诏诸郡中正各立本土族姓,次第为选举,名为‘方司格’。唐时路敬淳、柳冲、韦述等都讲明谱学。太宗、武后时曾修定《氏族志》。五代以后,谱学渐衰。郑樵《通志》著录谱系六种、170部,至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时,所存者不过数家。明清地主阶级仍多编族谱”。由斯而知,族谱是记述氏族世系的图籍,在古代称之为谱牒,不仅如此,族谱还有许多别名。

   据考,族谱在古代文献资料上的名称,大致还有如下称谓:

   谱、谱牒、家谱、族系录、族姓昭穆记、族志、宗谱、宗簿、宗系谱、家乘、家牒、家史、家志、家记、百家集谱、世录、世家、世本、世纪、世谱、世传、世系录、世家谱、支谱、本支世系、枝分谱、帝系、玉牒、辨宗录、偕日谱、系谱、图谱、新谱、星源集庆、列姓谱牒、血脉谱、源派谱、系叶谱、述系谱、大同谱、大成谱、氏族要状、中表簿、房从谱、维城录、谱录、祖谱、联宗谱、真谱、渊源录、家世渊源录、源流考、世典、世牒、世思录、家模汇编、乡贤录、会谱德庆编、私谱、传芳集、本书、系谱、清芬志、家传簿、先德传、续香集、房谱、祠谱、坟谱、近谱、会谱、全谱、合谱、统谱、通谱、统宗谱、宗世谱、总谱等等。族谱的这些别名,在此就不一一解释,人们在查阅谱牒及文献资料时,就可明确其含义了。
    族谱虽然名称很多,不外乎有这样几大类:从地域上看,有几支系编修的,有以村、乡、县为单位联修的,有以市、省为单位联修的,有合全国姓氏而修的;从家族上看,有以家族世系、考订家族世系的专类图籍,以及民间的“经单簿”等形式;从阶层上看,还有专为皇族而修的玉牒。无论是哪种形式,何种地域而修的,都是一种记录家族渊源、传承、迁徙、发展状况,家族人物事迹,文学艺术,家族教育(重点是家规家训)、礼仪、习俗;有的还记录着本家秘密,如婚姻、葬穴,甚至还配有图式和照片;家族旺盛者,并有名人撰写的文章,如序文、人物传记、赞记、碑铭等文献资料,內容十分丰富,很是难得。实际上族谱,是家族发展史,是地方和国史编修的重要资料书,它为研究民俗、人口、人文、地理等提供了重要佐证。所以1984年11月20日,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的通知》(即「1984」国档发47号文件)中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第四、在族谱名称上怎样才比较适宜

   目今标名通常是在族谱之前,冠以地名、姓氏、郡望、堂号、几修、原籍等,样式可列八种,兹举例如下:

1、郡望+姓氏     范例:《江夏喻氏家谱》。

2、行政名+姓氏  范例: 《湖北省谢氏宗谱》。

3、地名+姓氏  范例:《溪囗刘氏族谱》、《巴中市南江县沙河镇石岭村罗家谱》

4、几修+姓氏     范例:《六修喻氏家谱》。

5、地名+姓氏+堂号 范例:《黄山黄氏敦睦堂支谱》。

6、姓氏+堂号+几修 范例:《黄氏敦睦堂重修家乘》。

7、原籍+姓氏+地名   范例:《江西喻氏丰城派迁大足谱》。

8、地名+姓氏+几修 范例:《大足喻氏七修家谱》。

   如何正确标名呢?一是明确此谱性质,也就是说属全国性的,还是几支族人联合修,或是一支族人修,或是创修或是续修;二是明确哪个地方族人修谱,最低应在词书上查得到;三是明确修谱时间。以上三项是标名的最基本要求,不然给阅读、收藏、编辑带來困难,我们在编修《中华喻氏通谱》中,就多次遇到这样问题,有时查阅数篇文章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谱。

   有实践经验者,应将区划或里籍冠在谱名之前,或冠以堂号和几修等内容。如《汾湖柳氏第三次纂修家谱》,有地名、姓氏、修次;《黄山王氏辅德堂支谱》,有地名、姓氏、堂号;《陇西李氏宗谱》,有地望、姓氏。像这类取名方式,在家谱中并不常见,应当将地名、郡望、姓氏、几修加上家谱字样来命名,比较适宜。

   当然按照这个要求标名,族谱名称显得有些长,现今有人采用“天地头” 标名,余以为此种标名,值得推广。所谓“天地头” 标名,即是在“某氏族谱” 之上(称天头)标行政区划,在“某氏族谱”之下(称地头)标修谱时间或堂号等。如此标名,既酲目又表明了地点、时间、堂号等。

  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一般修谱的间隔最长不超过30年。家谱名称如何规范,诚请学者方家,不吝指赐。

                          喻刚伦撰于重庆大足  

                            2014年2月10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