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范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范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 5: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21 楼

范质
范质(911~964)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今威县)范家营人。生于五代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


范质自幼聪明好学,九岁能诗文,十三岁攻读诗经,十四岁开始招生收徒做教师。五代后唐长兴四年考中进士,由此出仕。后晋时他携带写好的文章去见宰相桑维翰,因文采出众,深得器重,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等任;后汉初年升中书舍人,官居户部侍郎。


其后周太祖自邺起兵,进取京城,范质为避战乱,藏匿民间,经四处查访,被周太祖找到,当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周太祖脱下龙袍给范质披上,以示关心敬重。随后便让他为太后起草诏书,虽为仓促撰成,周太祖阅后甚是满意,于是禀报太后,封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后周广顺初年,范质被封中书侍郎,兼集贤殿大学士,后兼枢密院事,位进右朴射,兼门下侍郎,兼修国史,位极人臣。周显德四年,国家律令繁杂重复,判决轻重无据,致使官吏乘隙舞弊,范质上书朝廷,建议重新修订律令,周世宗特让范质详细修订,从而产生《刑统》。周世宗病危,范质作为顾命大臣,入内接受遗诏,扶持周恭帝继位,被封为萧国公。


宋太祖赵匡胤北征至陈桥兵变还都,范质率王薄、魏仁浦见赵匡胤,赵痛哭流涕,述说被逼之状,还未等范质答话,军校罗彦环拔出宝剑说:“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谁如不从,就让我的宝剑说话。”范质被迫与王薄、魏仁浦等受命拥立赵为天子。


宋初范质任侍中(相当于宰相),他上奏皇帝:臣闻作宰相者,当举贤荐能以辅佐天子,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国之道,阅历滋深,能秉公尽忠,诚堪毗倚……皇帝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他的建议,由此成就了赵普这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代名相。这样被他推荐的,还有吕庆余、窦仪等一大批宋初栋梁之臣。可以说,在多年军阀战乱、政权更迭的历史大动荡、大分裂后,宋初得以走向稳定和统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一支清正廉洁、才学干练的官员队伍。宋乾德二年九月,范质去世,终年54岁,临终他告诫儿子不请封谥号,不刻碑立传。太祖得知范质死讯,三天不上早朝,以示哀悼。


范质饱读诗书,博闻强记,每每上朝议事之前,仍手不释卷。范质一生经历五朝,军阀争战不休,王朝更迭频繁,而范质却每受重用,究其原因,首先是他才华出众,无可替代;其次是他清正廉洁的作风顺应人心,深得朝野敬仰。而范质作为文人,尽管一生公务繁忙,仍笔耕不辍,著述颇丰,著有《范鲁公集》、《五代通录》等著作百余卷,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


范质从不接各地馈赠之礼,甚至自己的俸禄和前后所得赏赐也大部分送给了老弱孤寡。自五代以来形成的宰相不断从地方索取贿赂好处的恶习到范质为相时彻底根除。范质临终之时“家无余资”,宋太祖说:“闻范质只有宅第,不置田产,真宰相也。”宋太宗也称赞他博学多才,谨守法度,清廉为官,勤于政事,“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范质右者。”


范质为人耿直,好当面批评,但绝不斤斤计较,且敢于承担责任。作为身历周宋二朝的宰相,他与人提及在相位的感受时,说过一句名言:“人能鼻吸三斗醇醋,即可为宰相矣。”足见其胸怀坦荡,亦可见其风趣大度。

该帖子被lyfanbei在2007-12-1 17:00:58编辑过

作者:lyfanbei (2007/12/1 16:54:44)   回复此贴
  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22 楼

我是范大勋,是广西桂林人,希望范氏家族的人联系。
我的手机号:13977377344
我的QQ号为:461803848
我的辈份是大字辈。

作者:125.73.62.* (2008/1/9 23:22:09)   回复此贴
  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23 楼

请范氏家族的人帖帖子好吗 (范 顺 文 )

作者:220.172.213.* (2008/9/21 14:00:36)   回复此贴
  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24 楼

古木豆树位于石良镇山后柳家村后街路北,扎根高岗,俯视民间,两株居北,连理而生,就像一对1000多岁的老年夫妻在那里诉说古老的往事。东边那棵胸径145厘米,五大侧枝雄伟挺拔;西边那棵胸径250厘米,婀娜多姿,距地面约3米高的地方分为两杈,各个杈又有五六个侧枝不等,其根部朝东一侧有洞,树洞常生出褐色胶质木耳,可供食用。
这一双木豆树原来深深扎根于沃土之中,近百十年来由于雨水冲刷,村民取土,致使纵横交错的粗大树根裸露出来,其形状犹如一条虬龙盘曲,头向西南,尾在东北,如飞似舞气度不凡。
       距这对夫妻木豆树数步之遥还有三棵子树,这组木豆树群体呈三角形,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其中东南那棵树围2米有余,两大主枝,一枝粗达一搂,高约23米。这五棵木豆树冠枝叶相连,形成一巨大的空中伞盖,冠幅东西22米,南北23米,其树荫几乎遮盖了大半个村子。春天先抽绿芽,后开黄花,供游人观赏;夏日浓荫遮日,凉风习习,乡亲们坐在树下乘凉; 晚秋紫红色的果实粘而甜,是小孩子们的吃食;严冬站在高岗上用巨大的躯干抵挡着西北风,为村民御寒。
木       豆树,学名朴树,又称小叶朴、黑檀、黑弹树,俗名斑鸠蛋。榆科朴属,拉丁文学名Celtis sinensis,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6米,因其果实墨黑色,坚硬如弹,故名黑弹树。叶椭圆形,果实干燥后硬如木豆,木材可制作器具。据说此树的枝叶及树皮可以入药,旧时,村民被漆器“咬伤”(皮肤过敏),采其枝叶水煎,用于清洗患部,疗效十分明显。
       山后柳家的木豆树是宋代所植,迄今树龄已有1000年。如今,山后柳家这五棵高大的木豆树木质坚硬,宁折不弯,任凭冰封雪压,日晒雨淋,越长越高,越长越大,犹如一尊尊身躯伟岸的守护神站在那里。
       山后柳家木豆树属村中范氏东二支所有,范氏由登州迁黄,为寄托思乡之情,族人在悬崖之上栽下数棵木豆树,寓意扎根沃土,家庭兴旺。村中范姓人的祖先可追溯到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范仲淹生四子为二世,四世祖范惟德诰封通议大夫、顺天府尹,以忠直赠侍郎,封资政大夫。
       东三支十一世祖范复粹,字玉坡,号紫霞,人称范阁老,明万历乙未进士,为明代四朝元老。东二支十二世祖范廷振,清顺治丁酉科举人。东二支十四世祖范绍祖,清雍正癸卯科举人。西支十一世祖范联芳,明万历甲午科举人。山后柳家木豆树下的范氏家族可谓人才辈出,人杰树灵。



作者:124.131.118.* (2009/5/14 16:25:07)   回复此贴
  回复:黔西中坪范氏排行 第 25 楼

崇祯17年(1644年)3月19日,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于北京煤山投缳自尽,大明王朝寿终正寝。这一年,称霸满洲的爱新觉罗·福临入主紫禁城,史称“顺治入关”。
  此时,远在数千里之外的范复粹(当地人称范阁老。阁老是唐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属官的敬称。五代、宋以后亦用为对宰相的称呼。明清又用为对翰林中掌诰敕的学士的称呼。)心中百感交集。这位宦游于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的大明遗老告老还乡后,并未选择繁华的黄县县城,而是隐居于城南的卢山。    

  范复粹,万历己未科进士,为官期间体恤民情,颇有名声。因屡次上疏要求惩办贪官污吏,遭人排挤,几欲隐退未果。崇祯13年(1640年)擢升内阁首辅,翌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1641年因病致仕,回归故里。

  相传明亡后,范复粹隐居道教胜地——卢山,洗心明志。顺治二年,一道诏令自京城而来,宣他上朝,范阁老拒不出山。这一藐视清廷之举,自然引起朝廷的极大不满。于是,顺治帝派兵前来捉拿他。三十六计,走为上。为避其锋芒,范阁老选择了常胜庄附近的石城山谷作为其藏身之处。

  地处黄县东南的常胜庄,因山势陡峭而著称。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黄县山陡,常胜庄和于家口。”可见其山势之险要。石城山谷就位于常胜庄东南,谷方圆3公里,四面石崖壁立,仅有一个一丈来宽的进出口,其余的地方就是爬进爬出都很难,是个天然的石城堡垒。石城里草木旺盛,土肥水清。这别有洞天的景致把范阁老吸引住了。他心中思忖,若有万只牛羊放牧其中而堵住城口,就算清兵来犯,也能确保万无一失。久在“樊笼”里的范阁老,这回倒真的过了一把牧羊瘾。

  再说衔命而来的清兵来到石城下,求胜心切。无奈,石城坚如磐石,易守难攻。兵士无破城良策,闯入丛生草莽的深涧中叫苦不迭。石城内的范阁老悠哉游哉,而石城外的清兵将士则心急如焚。正当双方僵持之时,范阁老使出吊羊击鼓战术,将山羊一只只捆好倒挂起来,让其两只前蹄接近鼓面,羊被吊得难受,两只前蹄奋力敲击鼓面,山谷内就传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受命的来将不知是计,疑为神所克,又恐难于复命,为朝廷所治罪,最后竟自刎于石城山下。

  范阁老用吊羊击鼓之计战胜清兵的传奇故事,数百年来在黄县百姓中传为美谈。


作者:124.131.118.* (2009/5/14 16:29:0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7 每页5条 当前5/6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范氏论坛  执行时间:2,144.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范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