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马氏 源远流长

    中华马氏网 2009年3月14日 马谦诚


         马姓是世界华人的第14大姓,人口约有1500万左右。马姓后人尊赵国马服君赵奢为始祖。实际上是由赵奢的孙子赵兴羞于与“纸上谈兵”的伯父赵括为伍,才决心以赵奢的封号马服君为姓“脱”赵为马的,后来随着族群的壮大、内迁,马姓人遍布世界。关于邯郸马姓的来源,很多人认为大都是后来从西北、更多是明初从山西迁来的。但近来元代河北省广平县马氏祖谱的发现,却证明在赵奢的故乡邯郸,从很久以前起就生息着一支马姓族人。这本族谱清楚地记载着该族人自元朝以来的生聚、奋斗、流迁、兴旺的足迹历程,是邯郸弥足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料。

        弥足珍贵的马氏族谱
        广平《马氏族谱》是广平县大马庄村两位马姓族人珍藏的,为明朝年间的木刻本,它历经了明、清、民国以来600余年的兵火战乱,又遭遇了“文革”扫四旧风暴,仍基本完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同时还发现在该村及邻村一些马姓群众中,还保存着清朝及民国年间该版的手抄本。
        该族谱分主副两卷,共460余页,6万多字。整套族谱由序言、宗图、谱传、后记、世恩录(副卷)五部分组成。该族谱是第四世马显于明朝成化十九年(1483)66岁时编撰的。当时他任南京兵部左侍郎,有权又有文化(进士)和经济实力,加之父爷辈的传说,他向前追记的百余年是准确可靠的。这一点在与有关史料的对照中得到了充分的证实。最近,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理事、著名马氏文化研究专家马善田到大马庄考查时,仔细翻阅了这本明朝万历年间的木刻本家谱后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马氏族谱。
显父祯(第三世、排行老四)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其二哥廉生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其老大和老三的生卒年月不详。按马氏代龄向上推2代58年,加之马廉与老大的间隔(按廉与3、4间隔均值)5年,向前推63年应是元延祐三年(1316),这是第一世祖马驷的生年,也是该族谱记载的起始年代,距今己690年的历史。
        广平马氏在明朝中后期多人入仕做官。从明英宗起的8代皇帝对马氏7代进行过多次封赏。亚中大夫福建运盐使司运使第七世马呈书在续撰族谱时遂将“累朝制文题曰《世恩录》,敬捐金俸付诸梓,将以感恩将以自励也”,后又进行了续撰。这就是广平马氏保存至今的族谱副卷《世恩录》。详细记载着历代皇帝对马氏的封赏。该卷共辑录了25篇制文。其中9 篇《诰命》; 16篇《敕命》。这些诰敕绝大多数是封赏,只有2 篇属工作敕命。
        该族谱首撰后,在明朝又进行过3次续撰。从第十一世(明朝以后)由各分支分头续撰,延续至今。时任绍兴知府的第八世马复淳在续撰族谱时,考虑到人口繁衍加快、子孙增多。“10世以前命名取字多有犯先讳者”,为使“庶名不混淆,世系整肃,”便编撰了32个辈份字:“祖、恩、汪、湛、生、我、裔、孙、怀、谦、率、雅、以、续、先、民、多、士、修、儒、庆、乃、日、炽、莫、不、奉、则、孔、常、勿、替”。“凡我子孙勿任己意以犯先讳,勿作聪明以乱宗法,传之勿替”,从第十一世起每辈1字,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在世的最高辈份是“孙”,最小辈份是“多”。己繁衍了17世,加之取字占辈前的10世。690年己发展到27世,每世平均25年,发展慢的族支平均33年,快慢相加平均每世29年(马氏代龄)。
        姓氏谱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整理姓氏宗谱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共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今年清明节的马氏恳亲会上,代表们议定,在搞好族谱续撰的基础上,拟定专人对原族谱进行整理和研究:一是对原谱注释段句重新印刷;二是加强族史的研究和史料的挖掘,努力找寻第一世祖之前的祖源;三是努力挖掘族谱中的精神瑰宝,加以继承和发扬。
        纵观斯谱,刻字雄劲有力,用语严谨贴切,记述繁简得当,极具社会风情和文化底蕴,是熟悉族史乃至社会历史,了解时代及风土人情的重要蓝本。

        马姓“原住民”?
        该族谱开宗明义追述其先祖是“战国时赵王子赵奢善御马,封马服君因以为氏,奢之孙兴徙咸阳,至汉马融马援皆为扶风人。”这与多部史书的记载与专家学者的论证相一致。在追述本族的先祖时写到“本族自元时以来高祖世为广平人,盖因广平地方自古战争之地,人之被患迁徙不常,而无族谱可稽。……元时在县西南马家庄①(今大马庄)住,家业大富。兵革后因地被先到者占据,但有坟茔在。”这段追述充分肯定了广平马氏的“原住民”身份。尤其是“家业大富”的记载,足以证明马氏在此居住年代的远久。因为在当时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封建经济社会中,短时间内是不会聚集大量财富,而形成“大富”的。这就排除了元、明从外地迁入的可能。最近,浙江奉化一支马氏族群与广平马氏多次联系,称《奉化市志》和当地的一座“公正”庙的石碑均记载他们的先祖是宋金时从广平迁入当地的,他们的族谱比广平马氏族谱要早。这进一步佐证了广平马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年代久远。只是“无族谱可稽”,而不知具体年代及详请。依据现有资料,笔者认为广平马氏宋朝时就居住在这一带,是地道的马姓“原住民。”至于何时由何人迁居到此地的就不得而知了。据推则可能是汉唐年代或者更早,秦灭亡之后,从咸阳迁回的?也有可能是马兴迁咸阳时留下的?肯定的答案有待于与此有关的文物发掘和史料发现,只好留给关注马氏的族人和史学家去研究了。
        该族谱在追记第一世、第二世生平时写到,一世祖马驷(其3个兄长无记载)于“元未偕家避兵故于西京大同红城兜,洪武初妣(马驷妻)携子德复回广平,在北宋固(今小马庄)居住,后故,葬在宋固西北今之祖莹。”第二世马德育有训、廉、详、祯四子。“洪武未,母子同避兵于河南舞阳、叶县间,母病故。永乐初,天下平定,诸子扛榇复回广平,合葬于祖莹。”训、廉、祥三兄弟在马家庄居住,老四祯在北宋固居住。连年的战乱加之自然灾害,使这一带人民群众遭受了灭顶之灾,造成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史书记载“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广平马氏也深受战乱之难,饱尝了流离之苦,两次外逃有两人客死异乡。第一世祖马驷的尸骨仍留在山西大同。此时的马氏在战乱中残喘,勉强保住了祖脉的传承。随着政局的稳定,明朝统治者为了尽快恢复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繁荣经济,保住税源,更好地巩固其统治,在洪武初年和永乐初年进行了人口大迁徙,将山西一带的富余人口聚集到洪洞一带,向冀鲁豫广大平原地区移民。广平马氏两次避战乱回归故里正是跟随着这两次移民潮而回归的。

        记载辉煌
        历经两次逃难之后,广平马氏开始稳定下来,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人口繁衍开始加快。第三世除老大马训无子外,其他3弟兄育有14子,第五世发展到39个弟兄,第六世发展到近百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人口生产,也使人口素质有了提高。由于广平农业资源丰富,土地平坦肥沃,粮棉产量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便开始在培养子女方面下功夫,教导他们学习文化和其他知识。在族人的提携和激励下,马氏内部形成了奋发读书、竞争上进的氛围。从第三世开始兴旺发达。第三世马廉书读到国子监,后代子孙多是廪膳生或增生,入邑庠进国子监者比比皆是。这一时期先后考取了5名进士、9名举人、近百名秀才,真可谓人才辈出。文化程度的提高,为入仕做官打下了基础。从第三世马祥任湖广襄阳府推官起,先后计有1名兵部侍郎、6名知府(或同级别)、3名知县、多名府县推官、典吏、教渝、训导等官职,在当地群众中有“马半朝”之称。还有人成了名医或艺术家。这些官员的父母、祖父母和妻子被封为徵士郎、文林郎,淑人、宜人、孺人,还被封赐了一些虚职和物品。这一时期广平马氏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社会地位均有了很大提高。就连他们的儿女亲家也多是贡生、进士,还有不少官员,可谓门当户对。明朝中后期是广平马氏族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辉煌的时期。
        广平马氏在朝做官者耿直廉洁、为民操劳,族谱上均有记载。新版《广平县志》在篇幅不大的人物传记中就摘录了3位马氏官员的事迹。
        一是自幼聪惠,官至正三品的马显。第四世马显(1417—1501),字文明、号愚斋。小马庄人,明正统七年(1442)壬戌科进士,初任户部给事中。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蒙古族瓦刺部分四路攻明,明英宗率军亲征,马显护驾北上,英宗被俘,马显随礼部侍郎李实赴瓦剌议和,英宗还(四库全书卷 53史部九《北征事迹》)。景泰年间(1450—1456)进都给事中。天顺二年(1458),任四川布政使左布政时,赞划戌务、调度军饷有条不紊,升任南京兵部右侍郎。成化八(1472)奉命巡视凤阳、淮安、杨州、庐州四府和徐、和、滁三州,所到之处,设法赈济饥民,督民耕种,严惩贪官污吏。成化十八年(1482)转南京兵部左侍郎(明史182卷《王恕传》)。弘治十四年(1501)卒于家,葬于大马庄村西,坟前神道两旁矗立着高大的石人、石马、石狮子等石祥生像,与南面马仁慈墓前的高大石牌坊交相辉映,甚是气派。这些物品“文革”中被埋入地下。
        二是值得称道的耿直廉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马麟。第四世马麟(1418—1507),字宗鲁。大马庄人。由岁贡授任陕西周至县知县,他为官清廉,一贫如洗。一次当权者派人向其索贿,马麟仰天长叹说;“用老百姓的血汗钱来媚上取荣这不是忘记了我过去的誓言吗?”遂拂袖而归,府司再三慰留,周至百姓道中阻拦,马麟毅然而去。到家穷困潦倒,他布衣短褐,粗茶淡饭,徒步而行,怡然自得,每日唯读书为好,不入城市40余年。马麟天资警悟,潜心理学,治易、书、诗三经。终年89岁。
        三是无畏进谏,死后无钱安葬的马子聪。第五世马子聪(1457—1504),字舜达、号漳南。大马庄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进士。初任南京礼科给事中,后任北京礼科再转户科左右工科都给事中。历任谏官 17年,敢于直言进谏,弹劾权势,著有《漳南谏稿》。他陈疏南京司礼监太监蒋琮打死平民、鱼肉百姓案,将蒋系于锦衣狱。他进谏山东监察御史钱钺案,罢钱钺之官。他任户科给事中时,朝廷拟建工程浩大。费用极多的毓秀亭,子聪上疏陈奏,遂停止建造。马子聪前后向皇帝上疏数十次,均深切时政。因此为宦官所忌恨,几次遭中伤,于是乞假回家。翌年,吏部推任南藩大参,为宦官所阻。马子聪廉洁,家无余资。死时无钱买棺木,靠淑人婶母武氏(马显妻)帮助埋葬。为颂扬其高风亮节,在大马庄马氏祠堂里至今还悬挂着两块“都谏”、“黄门故里”匾额。
        还有一位县志虽未辑录,家谱却详实记载的奇人,这便是天资警悟,博学广才的马快。第七世“马快,字汝励,号东庐,正德丙子(1516年)正月二十五日生,天资警悟,潜心理学,治易、书、诗三经”,此乃马氏族人中唯一博治三经者,真可谓博学多才也。“嘉靖癸卯(1543年)以葩经领乡荐第六,登甲辰进士。初授山东长清知县,居官廉平,好抑强植弱。邑中有大豪怙势横里中,遂置于法,邑民然称便,而豪强乃中伤之,寻调山西平遥县,公即拂袖赋归来,结庐山村学,辟谷著参同契阐微洞微玄妙,著卧云漫槁行于世。卒之先一日咏诗云:天上仙吹己盛呜,云中白鹤复催行,浮生回首邯郸梦,一去人间万事冥。享年62 岁。”其子马嗣武恩选入太学,官居江西抚州知府。
        处于兴旺发达时期的广平马氏族风淳正,英杰辈出。第四世马显之父马祯“存心诚孝,治家勤俭,教子有方”,使马显成为正三品大员。第六世马纯“嘉靖元年(1522)贡入太学,天植孝友,赋性慷慨听选13载,因亲老不忍远离,终身不仕以供晨昏,让产于兄弟育孤侄。乡评推服咸谓孝友无愧古人也……详见《邑志·孝行传》中”。第六世马进“早卒,遗二孤:人豪、人慈俱在襁褓中,妻冯氏矢志守节,躬勤绩维,训二子有断机之风。嘉靖癸巳(1533年)邑令冠公请于抚按具奏,奉敕监坊旌表其门”。类似的贤良族谱中还有不少记载。今天看来,这些贤良带有一定的封建色彩,但其主流、主导思想却是正确的,值得颂扬和提倡的。另外,为马氏辉煌添彩的还有流传在广平一带民间关于马氏的许多故事,相互传颂,经久不息。
        随着明王朝统治的结束,广平马氏也渐离了辉煌,进入沉默期。清朝到建国前的二、三百年间,广平马氏文化素质明显下降,再没有人考取过进士,入仕者也廖廖无己,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也都与明朝相差甚远。

        广平马氏的今天
        解放后,广平马氏和其他姓氏的群众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开始由沉默进入复兴。马氏和其他姓氏群众一道积极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一大批马氏后裔成了科学种田的能手,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还有一大批马氏后裔从农村走出来,进入党政机关、工商企业及其他行业,还有的成为小有成就的企业家。整体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一部分马氏族人已达到了小康水准,经济状况和富余程度是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广平马氏的祖居地大马庄(昔日马家庄),在党领导的历次重大活动中,成绩突出成为先进,早己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目前是邯郸市王三堂市长亲自抓的文明生态示点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富裕程度的提高,马氏后裔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也逐渐提高。目前,马氏己经发展漫延至广平县的大马庄、小马庄、马宋固、杨宋固、南庄、袁庄、北温、西关、南关、堤上、平固店、张屯,成安县的响义、辛集、沙河、路固,肥乡县的北高、北屯庄等3个县18个村,发展到15000多人。仅大马庄村3500人中,马氏就有2000余人。小马庄 1800人中,马姓就有1000 余人。今年清明节时,3个县15个村的3000多名马氏宗亲齐集大马庄村举行了恳亲祭祖活动,场面颇为壮观。
        在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人口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文化程度、健康水平、生活舒适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现在马氏成员基本上消灭了文盲,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最低的也是初中生,程度好的是大学生,还有一些是研究生,也有到国外深造的。不少人成为专家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在各单位各领域内成绩斐然,小有成就。走上工作岗位的马氏后裔中,有一批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虽没有高官显位,但参加工作的人数却比过去多得多,这些人大多勤廉从政,事业有成。先后有三人成为地区专员级干部,有一、二十人成为县处级干部,有百余人成为科级干部。还有的人成为作家、艺术家、名医、名师等拔尖人才。总之,现在的马氏在人口数量、人口质量、政治地位、经济富有程度、精神风貌等方面均创历史最好水平,是马氏的大复兴,是比明朝时期水平更高的第二次辉煌。

        说明:
        ①马家庄:即今大马庄。大马庄纸坊街南老爷庙、李籍街东头观音庙两处石碑上均有“广平县西南八里马家庄”的记载。后因区别与小马庄,改名大马庄。老爷庙石碑已损坏,观音庙石碑仍在原处存放,虽有破损,但字迹仍清晰可辩。碑文的开头即写有“广平之西南八里马家庄东垂观音庙……”。此碑是明朝晚期所立。
②此文引号中的内容为广平马氏族谱的原文,标点符号为作者所加。
③广平还有其他汉族马姓族支,有许多马氏族人,但不属于本族支。此文没有论及这些族支及族人。

        (马谦诚:河北省邯郸市中华马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原邯郸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


分享按钮>>中华马氏祖源考证(二)
>>江西永新马氏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