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氏网新闻】从浙江湖州到重庆垫江 任氏家族的老宅找到了

    中华任氏网 2014年4月26日 网络


 任氏四杰与辛亥革命6




  上周四“城与人”专栏里,我们曾请编著《任鸿隽陈衡哲家书》的任氏侄孙任尔宁先生和著名地方史专家张建中先生联袂出场,讲述跟任氏家族有姻亲关系的民国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抗战沙磁文化区推手高显鉴的故事。任氏家族的发祥地究竟在何处?近日,任尔宁先生、重庆文史馆和历史名人馆的专家联袂前往浙江和垫江寻根问祖,任氏家族的根源地有了答案。

  100多年前,任鸿隽寻祖未竞;100多年后,侄孙任尔宁首访老宅:一处在浙江,现住着他姓人家,一处在重庆垫江,院落荒败,住了五六家人,规模不及当年1/5。

  任氏四兄弟及全家福(约1899年可能摄于垫江鹤游坪双桂湾舒家花园):后排站立者(右起)老四任鸿年、老大任鸿熙、老三任鸿隽、老二任鸿泽、三姐任心一、二姐。最前小女孩为大姐之女舒玉琳,后排右4所抱男孩为大姐之子舒隐怀图/任尔宁提供

  任尔宁在浙江湖州市人民北路241号任家祖宅门口

  《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收录的100余件家书中,第一封家书就是任鸿隽从杭州西湖边写给家中几位兄弟的长信,谈他去浙江寻根未遂的故事。1907年2月,任鸿隽从重庆府中学堂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甲班,这年夏天,这位父母已于五六年前去世的21岁重庆崽儿,成了一个到江南寻根问祖的人。

  据中国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赵慧芝女士编著的《任鸿隽年谱》记载:任家“祖籍浙江归安县(今湖州)菱湖镇,自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陷江浙杭嘉湖地区后,为避战乱,祖先们开始外迁,1863年,任鸿隽祖父任轶才率全家到四川,投靠叔祖父任秋苹,居成都”,1872年,任鸿隽父亲任章甫举家移居垫江,1904年后全家移居重庆,落脚在重庆城内通远门骡马店楚黄程公馆内,这是任家在重庆主城的着陆点。

  任鸿隽是从水路接近老家的,在那封夏日寻祖的信中他写到:“我家兄弟如谭:前月廿六曾上一函,云将赴湖一探故乡景状。是日趁潮而往,次日抵湖州高城湖,去菱湖尚三十余里。此城亦不繁盛,无客寓,即宿朋友家。次晨船往菱湖,十二时后乃到。”

  任鸿隽曾在《前尘琐记》记述“有一姑母,嫁与菱湖唐家,当我小时候还看见有书札及礼物往来。”他此行是去找姑母家的人。他还请了一个祖籍当地的同学卞君同路,“以隽不能作湖语,须人作翻译也。”后来精通几国语言的任鸿隽,这时已听不懂老家的话;多年以后罗素来华演讲,任鸿隽全程翻译,但这时他回老家,还需要请翻译。

  他要找的人,姑母之子“皆于三年前化去矣”,对旁人“问以先茔,彼都不知,惟有一处在王家荡,……但为吾家何人之坟,则又茫然”。但他还是“雇小舟出菱湖镇约里许,即王家荡,上岸数十步,桑中有短坟,土封而瓦覆之,垩泥尚完好,惟无碑志,终莫识其为谁?”,“老屋也不知着落,唐家亦不知,大约为族人瓜分去矣。”

  老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市镇亦大而繁,人口三万余,业丝者居其大半。其地平畴如海,弥望皆桑,而小渠纵横,往来皆以船,地利佳矣”,但也是一个陷落的故乡,“惜乎,道狭而多秽(此于杭湖皆然,遑论区区小镇),大野尸气充塞,时须掩鼻。”

  任鸿隽不得不发出“山河依旧,人民已非”的感叹,觉得“此地名为故乡,实则关系都绝,余惟先茔一事则不可了然。”最后,这位后来成为中国科学奠基人之一的家伙,大胆地对兄弟们放言:“吾欲为不孝之言,以为祖宗累人也。”

  任鸿隽当年没找到的,104年后,湖州人帮他找到了:任家旧宅今存,在湖州市人民北路241号,现为他姓所居。湖州市不但一点都不觉得任氏“祖宗累人也”,反而把籍贯为湖州的任鸿隽家族视为宝贝。近日,任尔宁先生应湖州市文化局邀请,代表族人回去看看。在湖州市文化馆馆长钱志远先生的陪同下,终于摸到了当年任家祖宅的门。

  同去的重庆历史名人馆历史人物研究员张莹说:“他们湖州衣裳街中段有一个王安笙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民国年间的深宅大院,里面设有一个湖州民国文化陈列馆,主要展示民国风云历史大变革中的湖州和湖州人,这个馆里面,专门为任鸿隽辟了一个展室。其实说起来任鸿隽和湖州的关系,远远比不上他和重庆的关系,但湖州这样重视他,作为重庆人,我感到很骄傲,又感到惭愧,我们对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现居垫江鹤游坪双桂湾舒家花园的夏婆婆

  浙江之后是垫江。《任鸿隽年谱》记载:1872年父亲选授垫江典史,遂举家移居垫江,任典史三十年,1902年殁于任上。

  任尔宁说,任家在垫江县城里的遗迹,近10年来我去找了3次,已无迹可寻。今年通过史料、家藏书信和日记、学者编的年谱,发现垫江县城外的鹤游坪,很有希望。

  任鸿隽二哥任鸿泽《自由日记》“甲寅在渝信件来往日期表”记载1914年和家人通信地址有“三月十二日,鹤坪家中”的字样;任尔宁家藏任鸿隽抄录大哥任洪熙1913年的诗《季弟二周纪念日歌以代序》中有“去年哭弟在鹤坪”的诗句;任鸿隽本人“戌申七月作”《哭二姊》的诗中,也痛哭“鹤坪松柏下,相见想怡怡”。

  可见当时家住鹤坪,那么鹤坪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据《任鸿隽年谱》记载:任鸿隽兄妹七人,“大姐嫁四川涪陵舒自铭”。舒自铭就是涪陵鹤坪豪门大户,原来鹤坪就是任家大姐出嫁的地方。因为大姐嫁给舒家,于是任家举家迁往舒家大院,因为舒家有的是房子,任氏四兄从小就在那里生长。舒自铭去世后,其长子舒露群当家,舒露群,字展侠,比任鸿隽小一辈。他的传奇故事,我们下回再说。

  任家长姐芳名现已不考,但任鸿隽抄录的二哥鸿泽《哭大姊》一诗,画出了这位民国女子的温婉小影,道出了兄弟们对她的敬重:“忆昔桂溪署,团栾乐未央,椿萱欣并茂,鸿雁自成行。对月杯同把,吟诗句共量。惟姐年独长,分苦慰高堂。压线三春永,抽针五夜凉,窗前工刺绣,灯下习文章,自姊于归后,吴家渐不祥,两亲相弃养,一妹忽沮殇,兄弟东西散,归宁道路长”。

  近日,应重庆市垫江县文广局张、谭二局长之邀,任尔宁先生和原重庆文史馆副馆长林达开、历史名人馆副馆长曾建伟、垫江县原政协副主席廖莫高、鹤游坪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邹维一起,前往垫江南部的鹤游坪考察。鹤游坪原属涪陵,1953年后至今划归垫江,包括鹤游镇、坪山镇等。

  任尔宁说:“一走进舒家大院的废墟,就感觉到家了。据82岁的夏婆婆说,她在这个院子里住了60年,这个大院从前有36个天井,花草树木特别好,奇花异草,一排桂花树,其中有两棵桂花树最大,所以这里又叫双桂湾。”

  据说当年这个院子,无论下多大的雨,雨停了,走一圈,不湿脚。当年残存的房子,现在住了五六家人,只是当年规模的十分之一二,推想当年可能有四五千平方米的样子。那些房子现在看上去,是150年前清代风格的民居建筑,房子不用砖,大都是用一块块几百斤重的连二石(长条石),是汉白玉还没发育完成的那种石头。断壁残墙,院落荒败,任尔宁说:“我有一种走进圆明园废墟的感觉。”

  任尔宁还有一种石头落地的感觉。多年来,编《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时,向别人提到家史时,说起浙江和垫江还有什么?他都摇摇头说,一点东西都没有了。

  现在不一样了,从浙江到垫江,他完成了100多年前任鸿隽寻祖未竞之行。他说:“任家祖籍地,出生地,任鸿隽75岁的生平线索,鸦片战争以后,一个中国家族的迁徙路线,一下子就很清晣,完整了,这对任鸿隽思想的研究,很有作用。这样的寻根问祖,只有我们这一代,还有一点感觉,下一代人就无法理解也搞不懂了。

  林达开说:“现在的院子里的残墙都有一人多高,高大的马头墙,有点衰败,我看见有一个雕花精美的石柱础上,放着一个接收电视的锅盖,很有沧桑感。现在我们对历史名人任氏四杰的籍贯地和生养地,进行了考证,人证、书证和物证都在,这是最大的收获。我们重庆的任氏兄弟作为追随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先贤,我们考证他,缅怀他,纪念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文/重庆晨报记者 马拉

  图/重庆历史名人馆 张莹


,

 任氏四杰与辛亥革命6




  上周四“城与人”专栏里,我们曾请编著《任鸿隽陈衡哲家书》的任氏侄孙任尔宁先生和著名地方史专家张建中先生联袂出场,讲述跟任氏家族有姻亲关系的民国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抗战沙磁文化区推手高显鉴的故事。任氏家族的发祥地究竟在何处?近日,任尔宁先生、重庆文史馆和历史名人馆的专家联袂前往浙江和垫江寻根问祖,任氏家族的根源地有了答案。

  100多年前,任鸿隽寻祖未竞;100多年后,侄孙任尔宁首访老宅:一处在浙江,现住着他姓人家,一处在重庆垫江,院落荒败,住了五六家人,规模不及当年1/5。

  任氏四兄弟及全家福(约1899年可能摄于垫江鹤游坪双桂湾舒家花园):后排站立者(右起)老四任鸿年、老大任鸿熙、老三任鸿隽、老二任鸿泽、三姐任心一、二姐。最前小女孩为大姐之女舒玉琳,后排右4所抱男孩为大姐之子舒隐怀图/任尔宁提供

  任尔宁在浙江湖州市人民北路241号任家祖宅门口

  《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收录的100余件家书中,第一封家书就是任鸿隽从杭州西湖边写给家中几位兄弟的长信,谈他去浙江寻根未遂的故事。1907年2月,任鸿隽从重庆府中学堂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甲班,这年夏天,这位父母已于五六年前去世的21岁重庆崽儿,成了一个到江南寻根问祖的人。

  据中国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赵慧芝女士编著的《任鸿隽年谱》记载:任家“祖籍浙江归安县(今湖州)菱湖镇,自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陷江浙杭嘉湖地区后,为避战乱,祖先们开始外迁,1863年,任鸿隽祖父任轶才率全家到四川,投靠叔祖父任秋苹,居成都”,1872年,任鸿隽父亲任章甫举家移居垫江,1904年后全家移居重庆,落脚在重庆城内通远门骡马店楚黄程公馆内,这是任家在重庆主城的着陆点。

  任鸿隽是从水路接近老家的,在那封夏日寻祖的信中他写到:“我家兄弟如谭:前月廿六曾上一函,云将赴湖一探故乡景状。是日趁潮而往,次日抵湖州高城湖,去菱湖尚三十余里。此城亦不繁盛,无客寓,即宿朋友家。次晨船往菱湖,十二时后乃到。”

  任鸿隽曾在《前尘琐记》记述“有一姑母,嫁与菱湖唐家,当我小时候还看见有书札及礼物往来。”他此行是去找姑母家的人。他还请了一个祖籍当地的同学卞君同路,“以隽不能作湖语,须人作翻译也。”后来精通几国语言的任鸿隽,这时已听不懂老家的话;多年以后罗素来华演讲,任鸿隽全程翻译,但这时他回老家,还需要请翻译。

  他要找的人,姑母之子“皆于三年前化去矣”,对旁人“问以先茔,彼都不知,惟有一处在王家荡,……但为吾家何人之坟,则又茫然”。但他还是“雇小舟出菱湖镇约里许,即王家荡,上岸数十步,桑中有短坟,土封而瓦覆之,垩泥尚完好,惟无碑志,终莫识其为谁?”,“老屋也不知着落,唐家亦不知,大约为族人瓜分去矣。”

  老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市镇亦大而繁,人口三万余,业丝者居其大半。其地平畴如海,弥望皆桑,而小渠纵横,往来皆以船,地利佳矣”,但也是一个陷落的故乡,“惜乎,道狭而多秽(此于杭湖皆然,遑论区区小镇),大野尸气充塞,时须掩鼻。”

  任鸿隽不得不发出“山河依旧,人民已非”的感叹,觉得“此地名为故乡,实则关系都绝,余惟先茔一事则不可了然。”最后,这位后来成为中国科学奠基人之一的家伙,大胆地对兄弟们放言:“吾欲为不孝之言,以为祖宗累人也。”

  任鸿隽当年没找到的,104年后,湖州人帮他找到了:任家旧宅今存,在湖州市人民北路241号,现为他姓所居。湖州市不但一点都不觉得任氏“祖宗累人也”,反而把籍贯为湖州的任鸿隽家族视为宝贝。近日,任尔宁先生应湖州市文化局邀请,代表族人回去看看。在湖州市文化馆馆长钱志远先生的陪同下,终于摸到了当年任家祖宅的门。

  同去的重庆历史名人馆历史人物研究员张莹说:“他们湖州衣裳街中段有一个王安笙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民国年间的深宅大院,里面设有一个湖州民国文化陈列馆,主要展示民国风云历史大变革中的湖州和湖州人,这个馆里面,专门为任鸿隽辟了一个展室。其实说起来任鸿隽和湖州的关系,远远比不上他和重庆的关系,但湖州这样重视他,作为重庆人,我感到很骄傲,又感到惭愧,我们对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现居垫江鹤游坪双桂湾舒家花园的夏婆婆

  浙江之后是垫江。《任鸿隽年谱》记载:1872年父亲选授垫江典史,遂举家移居垫江,任典史三十年,1902年殁于任上。

  任尔宁说,任家在垫江县城里的遗迹,近10年来我去找了3次,已无迹可寻。今年通过史料、家藏书信和日记、学者编的年谱,发现垫江县城外的鹤游坪,很有希望。

  任鸿隽二哥任鸿泽《自由日记》“甲寅在渝信件来往日期表”记载1914年和家人通信地址有“三月十二日,鹤坪家中”的字样;任尔宁家藏任鸿隽抄录大哥任洪熙1913年的诗《季弟二周纪念日歌以代序》中有“去年哭弟在鹤坪”的诗句;任鸿隽本人“戌申七月作”《哭二姊》的诗中,也痛哭“鹤坪松柏下,相见想怡怡”。

  可见当时家住鹤坪,那么鹤坪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据《任鸿隽年谱》记载:任鸿隽兄妹七人,“大姐嫁四川涪陵舒自铭”。舒自铭就是涪陵鹤坪豪门大户,原来鹤坪就是任家大姐出嫁的地方。因为大姐嫁给舒家,于是任家举家迁往舒家大院,因为舒家有的是房子,任氏四兄从小就在那里生长。舒自铭去世后,其长子舒露群当家,舒露群,字展侠,比任鸿隽小一辈。他的传奇故事,我们下回再说。

  任家长姐芳名现已不考,但任鸿隽抄录的二哥鸿泽《哭大姊》一诗,画出了这位民国女子的温婉小影,道出了兄弟们对她的敬重:“忆昔桂溪署,团栾乐未央,椿萱欣并茂,鸿雁自成行。对月杯同把,吟诗句共量。惟姐年独长,分苦慰高堂。压线三春永,抽针五夜凉,窗前工刺绣,灯下习文章,自姊于归后,吴家渐不祥,两亲相弃养,一妹忽沮殇,兄弟东西散,归宁道路长”。

  近日,应重庆市垫江县文广局张、谭二局长之邀,任尔宁先生和原重庆文史馆副馆长林达开、历史名人馆副馆长曾建伟、垫江县原政协副主席廖莫高、鹤游坪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邹维一起,前往垫江南部的鹤游坪考察。鹤游坪原属涪陵,1953年后至今划归垫江,包括鹤游镇、坪山镇等。

  任尔宁说:“一走进舒家大院的废墟,就感觉到家了。据82岁的夏婆婆说,她在这个院子里住了60年,这个大院从前有36个天井,花草树木特别好,奇花异草,一排桂花树,其中有两棵桂花树最大,所以这里又叫双桂湾。”

  据说当年这个院子,无论下多大的雨,雨停了,走一圈,不湿脚。当年残存的房子,现在住了五六家人,只是当年规模的十分之一二,推想当年可能有四五千平方米的样子。那些房子现在看上去,是150年前清代风格的民居建筑,房子不用砖,大都是用一块块几百斤重的连二石(长条石),是汉白玉还没发育完成的那种石头。断壁残墙,院落荒败,任尔宁说:“我有一种走进圆明园废墟的感觉。”

  任尔宁还有一种石头落地的感觉。多年来,编《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时,向别人提到家史时,说起浙江和垫江还有什么?他都摇摇头说,一点东西都没有了。

  现在不一样了,从浙江到垫江,他完成了100多年前任鸿隽寻祖未竞之行。他说:“任家祖籍地,出生地,任鸿隽75岁的生平线索,鸦片战争以后,一个中国家族的迁徙路线,一下子就很清晣,完整了,这对任鸿隽思想的研究,很有作用。这样的寻根问祖,只有我们这一代,还有一点感觉,下一代人就无法理解也搞不懂了。

  林达开说:“现在的院子里的残墙都有一人多高,高大的马头墙,有点衰败,我看见有一个雕花精美的石柱础上,放着一个接收电视的锅盖,很有沧桑感。现在我们对历史名人任氏四杰的籍贯地和生养地,进行了考证,人证、书证和物证都在,这是最大的收获。我们重庆的任氏兄弟作为追随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先贤,我们考证他,缅怀他,纪念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文/重庆晨报记者 马拉

  图/重庆历史名人馆 张莹


,

 任氏四杰与辛亥革命6




  上周四“城与人”专栏里,我们曾请编著《任鸿隽陈衡哲家书》的任氏侄孙任尔宁先生和著名地方史专家张建中先生联袂出场,讲述跟任氏家族有姻亲关系的民国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抗战沙磁文化区推手高显鉴的故事。任氏家族的发祥地究竟在何处?近日,任尔宁先生、重庆文史馆和历史名人馆的专家联袂前往浙江和垫江寻根问祖,任氏家族的根源地有了答案。

  100多年前,任鸿隽寻祖未竞;100多年后,侄孙任尔宁首访老宅:一处在浙江,现住着他姓人家,一处在重庆垫江,院落荒败,住了五六家人,规模不及当年1/5。

  任氏四兄弟及全家福(约1899年可能摄于垫江鹤游坪双桂湾舒家花园):后排站立者(右起)老四任鸿年、老大任鸿熙、老三任鸿隽、老二任鸿泽、三姐任心一、二姐。最前小女孩为大姐之女舒玉琳,后排右4所抱男孩为大姐之子舒隐怀图/任尔宁提供

  任尔宁在浙江湖州市人民北路241号任家祖宅门口

  《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收录的100余件家书中,第一封家书就是任鸿隽从杭州西湖边写给家中几位兄弟的长信,谈他去浙江寻根未遂的故事。1907年2月,任鸿隽从重庆府中学堂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甲班,这年夏天,这位父母已于五六年前去世的21岁重庆崽儿,成了一个到江南寻根问祖的人。

  据中国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赵慧芝女士编著的《任鸿隽年谱》记载:任家“祖籍浙江归安县(今湖州)菱湖镇,自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陷江浙杭嘉湖地区后,为避战乱,祖先们开始外迁,1863年,任鸿隽祖父任轶才率全家到四川,投靠叔祖父任秋苹,居成都”,1872年,任鸿隽父亲任章甫举家移居垫江,1904年后全家移居重庆,落脚在重庆城内通远门骡马店楚黄程公馆内,这是任家在重庆主城的着陆点。

  任鸿隽是从水路接近老家的,在那封夏日寻祖的信中他写到:“我家兄弟如谭:前月廿六曾上一函,云将赴湖一探故乡景状。是日趁潮而往,次日抵湖州高城湖,去菱湖尚三十余里。此城亦不繁盛,无客寓,即宿朋友家。次晨船往菱湖,十二时后乃到。”

  任鸿隽曾在《前尘琐记》记述“有一姑母,嫁与菱湖唐家,当我小时候还看见有书札及礼物往来。”他此行是去找姑母家的人。他还请了一个祖籍当地的同学卞君同路,“以隽不能作湖语,须人作翻译也。”后来精通几国语言的任鸿隽,这时已听不懂老家的话;多年以后罗素来华演讲,任鸿隽全程翻译,但这时他回老家,还需要请翻译。

  他要找的人,姑母之子“皆于三年前化去矣”,对旁人“问以先茔,彼都不知,惟有一处在王家荡,……但为吾家何人之坟,则又茫然”。但他还是“雇小舟出菱湖镇约里许,即王家荡,上岸数十步,桑中有短坟,土封而瓦覆之,垩泥尚完好,惟无碑志,终莫识其为谁?”,“老屋也不知着落,唐家亦不知,大约为族人瓜分去矣。”

  老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市镇亦大而繁,人口三万余,业丝者居其大半。其地平畴如海,弥望皆桑,而小渠纵横,往来皆以船,地利佳矣”,但也是一个陷落的故乡,“惜乎,道狭而多秽(此于杭湖皆然,遑论区区小镇),大野尸气充塞,时须掩鼻。”

  任鸿隽不得不发出“山河依旧,人民已非”的感叹,觉得“此地名为故乡,实则关系都绝,余惟先茔一事则不可了然。”最后,这位后来成为中国科学奠基人之一的家伙,大胆地对兄弟们放言:“吾欲为不孝之言,以为祖宗累人也。”

  任鸿隽当年没找到的,104年后,湖州人帮他找到了:任家旧宅今存,在湖州市人民北路241号,现为他姓所居。湖州市不但一点都不觉得任氏“祖宗累人也”,反而把籍贯为湖州的任鸿隽家族视为宝贝。近日,任尔宁先生应湖州市文化局邀请,代表族人回去看看。在湖州市文化馆馆长钱志远先生的陪同下,终于摸到了当年任家祖宅的门。

  同去的重庆历史名人馆历史人物研究员张莹说:“他们湖州衣裳街中段有一个王安笙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民国年间的深宅大院,里面设有一个湖州民国文化陈列馆,主要展示民国风云历史大变革中的湖州和湖州人,这个馆里面,专门为任鸿隽辟了一个展室。其实说起来任鸿隽和湖州的关系,远远比不上他和重庆的关系,但湖州这样重视他,作为重庆人,我感到很骄傲,又感到惭愧,我们对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现居垫江鹤游坪双桂湾舒家花园的夏婆婆

  浙江之后是垫江。《任鸿隽年谱》记载:1872年父亲选授垫江典史,遂举家移居垫江,任典史三十年,1902年殁于任上。

  任尔宁说,任家在垫江县城里的遗迹,近10年来我去找了3次,已无迹可寻。今年通过史料、家藏书信和日记、学者编的年谱,发现垫江县城外的鹤游坪,很有希望。

  任鸿隽二哥任鸿泽《自由日记》“甲寅在渝信件来往日期表”记载1914年和家人通信地址有“三月十二日,鹤坪家中”的字样;任尔宁家藏任鸿隽抄录大哥任洪熙1913年的诗《季弟二周纪念日歌以代序》中有“去年哭弟在鹤坪”的诗句;任鸿隽本人“戌申七月作”《哭二姊》的诗中,也痛哭“鹤坪松柏下,相见想怡怡”。

  可见当时家住鹤坪,那么鹤坪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据《任鸿隽年谱》记载:任鸿隽兄妹七人,“大姐嫁四川涪陵舒自铭”。舒自铭就是涪陵鹤坪豪门大户,原来鹤坪就是任家大姐出嫁的地方。因为大姐嫁给舒家,于是任家举家迁往舒家大院,因为舒家有的是房子,任氏四兄从小就在那里生长。舒自铭去世后,其长子舒露群当家,舒露群,字展侠,比任鸿隽小一辈。他的传奇故事,我们下回再说。

  任家长姐芳名现已不考,但任鸿隽抄录的二哥鸿泽《哭大姊》一诗,画出了这位民国女子的温婉小影,道出了兄弟们对她的敬重:“忆昔桂溪署,团栾乐未央,椿萱欣并茂,鸿雁自成行。对月杯同把,吟诗句共量。惟姐年独长,分苦慰高堂。压线三春永,抽针五夜凉,窗前工刺绣,灯下习文章,自姊于归后,吴家渐不祥,两亲相弃养,一妹忽沮殇,兄弟东西散,归宁道路长”。

  近日,应重庆市垫江县文广局张、谭二局长之邀,任尔宁先生和原重庆文史馆副馆长林达开、历史名人馆副馆长曾建伟、垫江县原政协副主席廖莫高、鹤游坪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邹维一起,前往垫江南部的鹤游坪考察。鹤游坪原属涪陵,1953年后至今划归垫江,包括鹤游镇、坪山镇等。

  任尔宁说:“一走进舒家大院的废墟,就感觉到家了。据82岁的夏婆婆说,她在这个院子里住了60年,这个大院从前有36个天井,花草树木特别好,奇花异草,一排桂花树,其中有两棵桂花树最大,所以这里又叫双桂湾。”

  据说当年这个院子,无论下多大的雨,雨停了,走一圈,不湿脚。当年残存的房子,现在住了五六家人,只是当年规模的十分之一二,推想当年可能有四五千平方米的样子。那些房子现在看上去,是150年前清代风格的民居建筑,房子不用砖,大都是用一块块几百斤重的连二石(长条石),是汉白玉还没发育完成的那种石头。断壁残墙,院落荒败,任尔宁说:“我有一种走进圆明园废墟的感觉。”

  任尔宁还有一种石头落地的感觉。多年来,编《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时,向别人提到家史时,说起浙江和垫江还有什么?他都摇摇头说,一点东西都没有了。

  现在不一样了,从浙江到垫江,他完成了100多年前任鸿隽寻祖未竞之行。他说:“任家祖籍地,出生地,任鸿隽75岁的生平线索,鸦片战争以后,一个中国家族的迁徙路线,一下子就很清晣,完整了,这对任鸿隽思想的研究,很有作用。这样的寻根问祖,只有我们这一代,还有一点感觉,下一代人就无法理解也搞不懂了。

  林达开说:“现在的院子里的残墙都有一人多高,高大的马头墙,有点衰败,我看见有一个雕花精美的石柱础上,放着一个接收电视的锅盖,很有沧桑感。现在我们对历史名人任氏四杰的籍贯地和生养地,进行了考证,人证、书证和物证都在,这是最大的收获。我们重庆的任氏兄弟作为追随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先贤,我们考证他,缅怀他,纪念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文/重庆晨报记者 马拉

  图/重庆历史名人馆 张莹


,

 任氏四杰与辛亥革命6




  上周四“城与人”专栏里,我们曾请编著《任鸿隽陈衡哲家书》的任氏侄孙任尔宁先生和著名地方史专家张建中先生联袂出场,讲述跟任氏家族有姻亲关系的民国著名教育家、实业家、抗战沙磁文化区推手高显鉴的故事。任氏家族的发祥地究竟在何处?近日,任尔宁先生、重庆文史馆和历史名人馆的专家联袂前往浙江和垫江寻根问祖,任氏家族的根源地有了答案。

  100多年前,任鸿隽寻祖未竞;100多年后,侄孙任尔宁首访老宅:一处在浙江,现住着他姓人家,一处在重庆垫江,院落荒败,住了五六家人,规模不及当年1/5。

  任氏四兄弟及全家福(约1899年可能摄于垫江鹤游坪双桂湾舒家花园):后排站立者(右起)老四任鸿年、老大任鸿熙、老三任鸿隽、老二任鸿泽、三姐任心一、二姐。最前小女孩为大姐之女舒玉琳,后排右4所抱男孩为大姐之子舒隐怀图/任尔宁提供

  任尔宁在浙江湖州市人民北路241号任家祖宅门口

  《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收录的100余件家书中,第一封家书就是任鸿隽从杭州西湖边写给家中几位兄弟的长信,谈他去浙江寻根未遂的故事。1907年2月,任鸿隽从重庆府中学堂考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甲班,这年夏天,这位父母已于五六年前去世的21岁重庆崽儿,成了一个到江南寻根问祖的人。

  据中国社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赵慧芝女士编著的《任鸿隽年谱》记载:任家“祖籍浙江归安县(今湖州)菱湖镇,自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陷江浙杭嘉湖地区后,为避战乱,祖先们开始外迁,1863年,任鸿隽祖父任轶才率全家到四川,投靠叔祖父任秋苹,居成都”,1872年,任鸿隽父亲任章甫举家移居垫江,1904年后全家移居重庆,落脚在重庆城内通远门骡马店楚黄程公馆内,这是任家在重庆主城的着陆点。

  任鸿隽是从水路接近老家的,在那封夏日寻祖的信中他写到:“我家兄弟如谭:前月廿六曾上一函,云将赴湖一探故乡景状。是日趁潮而往,次日抵湖州高城湖,去菱湖尚三十余里。此城亦不繁盛,无客寓,即宿朋友家。次晨船往菱湖,十二时后乃到。”

  任鸿隽曾在《前尘琐记》记述“有一姑母,嫁与菱湖唐家,当我小时候还看见有书札及礼物往来。”他此行是去找姑母家的人。他还请了一个祖籍当地的同学卞君同路,“以隽不能作湖语,须人作翻译也。”后来精通几国语言的任鸿隽,这时已听不懂老家的话;多年以后罗素来华演讲,任鸿隽全程翻译,但这时他回老家,还需要请翻译。

  他要找的人,姑母之子“皆于三年前化去矣”,对旁人“问以先茔,彼都不知,惟有一处在王家荡,……但为吾家何人之坟,则又茫然”。但他还是“雇小舟出菱湖镇约里许,即王家荡,上岸数十步,桑中有短坟,土封而瓦覆之,垩泥尚完好,惟无碑志,终莫识其为谁?”,“老屋也不知着落,唐家亦不知,大约为族人瓜分去矣。”

  老家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市镇亦大而繁,人口三万余,业丝者居其大半。其地平畴如海,弥望皆桑,而小渠纵横,往来皆以船,地利佳矣”,但也是一个陷落的故乡,“惜乎,道狭而多秽(此于杭湖皆然,遑论区区小镇),大野尸气充塞,时须掩鼻。”

  任鸿隽不得不发出“山河依旧,人民已非”的感叹,觉得“此地名为故乡,实则关系都绝,余惟先茔一事则不可了然。”最后,这位后来成为中国科学奠基人之一的家伙,大胆地对兄弟们放言:“吾欲为不孝之言,以为祖宗累人也。”

  任鸿隽当年没找到的,104年后,湖州人帮他找到了:任家旧宅今存,在湖州市人民北路241号,现为他姓所居。湖州市不但一点都不觉得任氏“祖宗累人也”,反而把籍贯为湖州的任鸿隽家族视为宝贝。近日,任尔宁先生应湖州市文化局邀请,代表族人回去看看。在湖州市文化馆馆长钱志远先生的陪同下,终于摸到了当年任家祖宅的门。

  同去的重庆历史名人馆历史人物研究员张莹说:“他们湖州衣裳街中段有一个王安笙宅,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民国年间的深宅大院,里面设有一个湖州民国文化陈列馆,主要展示民国风云历史大变革中的湖州和湖州人,这个馆里面,专门为任鸿隽辟了一个展室。其实说起来任鸿隽和湖州的关系,远远比不上他和重庆的关系,但湖州这样重视他,作为重庆人,我感到很骄傲,又感到惭愧,我们对他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现居垫江鹤游坪双桂湾舒家花园的夏婆婆

  浙江之后是垫江。《任鸿隽年谱》记载:1872年父亲选授垫江典史,遂举家移居垫江,任典史三十年,1902年殁于任上。

  任尔宁说,任家在垫江县城里的遗迹,近10年来我去找了3次,已无迹可寻。今年通过史料、家藏书信和日记、学者编的年谱,发现垫江县城外的鹤游坪,很有希望。

  任鸿隽二哥任鸿泽《自由日记》“甲寅在渝信件来往日期表”记载1914年和家人通信地址有“三月十二日,鹤坪家中”的字样;任尔宁家藏任鸿隽抄录大哥任洪熙1913年的诗《季弟二周纪念日歌以代序》中有“去年哭弟在鹤坪”的诗句;任鸿隽本人“戌申七月作”《哭二姊》的诗中,也痛哭“鹤坪松柏下,相见想怡怡”。

  可见当时家住鹤坪,那么鹤坪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据《任鸿隽年谱》记载:任鸿隽兄妹七人,“大姐嫁四川涪陵舒自铭”。舒自铭就是涪陵鹤坪豪门大户,原来鹤坪就是任家大姐出嫁的地方。因为大姐嫁给舒家,于是任家举家迁往舒家大院,因为舒家有的是房子,任氏四兄从小就在那里生长。舒自铭去世后,其长子舒露群当家,舒露群,字展侠,比任鸿隽小一辈。他的传奇故事,我们下回再说。

  任家长姐芳名现已不考,但任鸿隽抄录的二哥鸿泽《哭大姊》一诗,画出了这位民国女子的温婉小影,道出了兄弟们对她的敬重:“忆昔桂溪署,团栾乐未央,椿萱欣并茂,鸿雁自成行。对月杯同把,吟诗句共量。惟姐年独长,分苦慰高堂。压线三春永,抽针五夜凉,窗前工刺绣,灯下习文章,自姊于归后,吴家渐不祥,两亲相弃养,一妹忽沮殇,兄弟东西散,归宁道路长”。

  近日,应重庆市垫江县文广局张、谭二局长之邀,任尔宁先生和原重庆文史馆副馆长林达开、历史名人馆副馆长曾建伟、垫江县原政协副主席廖莫高、鹤游坪文化保护中心主任邹维一起,前往垫江南部的鹤游坪考察。鹤游坪原属涪陵,1953年后至今划归垫江,包括鹤游镇、坪山镇等。

  任尔宁说:“一走进舒家大院的废墟,就感觉到家了。据82岁的夏婆婆说,她在这个院子里住了60年,这个大院从前有36个天井,花草树木特别好,奇花异草,一排桂花树,其中有两棵桂花树最大,所以这里又叫双桂湾。”

  据说当年这个院子,无论下多大的雨,雨停了,走一圈,不湿脚。当年残存的房子,现在住了五六家人,只是当年规模的十分之一二,推想当年可能有四五千平方米的样子。那些房子现在看上去,是150年前清代风格的民居建筑,房子不用砖,大都是用一块块几百斤重的连二石(长条石),是汉白玉还没发育完成的那种石头。断壁残墙,院落荒败,任尔宁说:“我有一种走进圆明园废墟的感觉。”

  任尔宁还有一种石头落地的感觉。多年来,编《任鸿隽陈衡哲家书》时,向别人提到家史时,说起浙江和垫江还有什么?他都摇摇头说,一点东西都没有了。

  现在不一样了,从浙江到垫江,他完成了100多年前任鸿隽寻祖未竞之行。他说:“任家祖籍地,出生地,任鸿隽75岁的生平线索,鸦片战争以后,一个中国家族的迁徙路线,一下子就很清晣,完整了,这对任鸿隽思想的研究,很有作用。这样的寻根问祖,只有我们这一代,还有一点感觉,下一代人就无法理解也搞不懂了。

  林达开说:“现在的院子里的残墙都有一人多高,高大的马头墙,有点衰败,我看见有一个雕花精美的石柱础上,放着一个接收电视的锅盖,很有沧桑感。现在我们对历史名人任氏四杰的籍贯地和生养地,进行了考证,人证、书证和物证都在,这是最大的收获。我们重庆的任氏兄弟作为追随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先贤,我们考证他,缅怀他,纪念他,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文/重庆晨报记者 马拉

  图/重庆历史名人馆 张莹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晋陵何墅何氏第十三次续谱告族人同胞书
>>【任氏网新闻】土著望族西原任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