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们常常说的“姓氏”,其实原本并不同义。从姓氏的本意来看,二者的初义是有很大区别的。在上古,姓和氏是两个意思。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我国最古‘从女而成’的原姓很多,如姬、妫(念gui)、姒(念si)、姜、嬴等等,这些氏族都是母系血缘关系。随着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姓也就转变为以父系血缘关系来计算了。
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在古代同一姓族的人,由于人口繁衍,迁居到各地,加上身份职业的变化,同一祖先的后代子孙,便逐渐分成一些支派,每支又用一个特殊的号来做标志,这就是“氏”。如周朝的祖先是“姬”姓,后来分成管、蔡、霍、鲁、卫等氏。
也就是说,姓是氏族的标记,氏是家族的标记,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氏”曾经为贵族所独有。在古代有一条规定,氏同姓不同,男女双方可通婚姻,但姓同氏不同,则不能结姻缘。到了秦汉年间,“姓”与“氏”才合二为一,集体成为代称。
【链接】家谱:“给先人定位,留后人坐标”
“给先人一个定位,留后人一个坐标”,应该是家谱最基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