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酆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酆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酆氏源流 已阅:4162 / 回复:10(楼主)

酆 FENG

历史来源

「酆」源出 ;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文王第十七子受封于酆国,称为酆侯,其后以国为氏。

  家族名人
     酆寅初
     元末明初人,字复出。博学多才,不愿为元朝做官而隐居,洪武年间任国子司业,后弃官,活至105岁。
  
  地望分布
     陜西京兆郡。


作者:中华万家姓 (2007/2/1 11:07:24)   回复此贴
  回复:酆氏源流 第 1 楼

谁能理顺酆家迁徙缘源,本家多努力:酆酆酆酆.

作者:124.131.160.* (2007/5/27 11:26:52)   回复此贴
  回复:酆氏源流 第 2 楼

酆酆酆酆。多多努力,努力。

作者:219.146.172.* (2008/3/12 15:32:21)   回复此贴
  回复:酆氏源流 第 3 楼

我----酆燕国(现丰彦果)山东省莒县洛河镇酆家泥沟村人。看了一家人的留言,也有同感。很高兴在网上能找到我们的家,希望我们携起手来,整理出我们的大家谱!这是我们酆氏子孙责无旁贷的义务。据实考证,知道多少说多少。据碑载,莒县一酆来自山西洪桐县。这里的辈序是 承、()、田、 燕(彦)、国、顺 ......酆家泥沟村

作者:675360882 (2008/4/7 20:38:18)   回复此贴
  回复:酆氏源流 第 4 楼

酆氏渊源

0101 酆[酆,读音作fēng(ㄈㄥ),不可写作“丰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第十七个儿子子于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姓篡》、《通志•氏族略》等记载,酆氏始祖为周文王姬昌之子子于,起源于西周初年。
酆(今陕西山阳,一说在今湖南永兴,一说在今陕西户县),本为商王朝末期崇侯虎的属地。
周文王灭崇国后,改其地名为酆邑。到周武王姬发灭商以后,敕封自己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于酆邑,后建立起了诸侯国,侯爵,史称酆侯。
但因为酆侯太喜欢醉酒了,常常因此误事,周朝王族们都觉得由他去治理酆邑很不合适,因此在周成王执政时期,就改变了周武王的旨意,不让酆侯再当那里的首领了。
按史籍《竹书纪年》的记载,周成王十九年(公元前1084年),酆侯被废黜,酆国成为历史上绝无仅有之国。
酆侯被废黜后,其后人遂散居各地,约以原封邑名为姓氏,遂成酆氏一族。酆氏族人皆奉子于为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子于。
三.各支始祖:
酆 隆:西晋时期封新城侯,始居洛阳。由晋及唐,酆隆第十四世孙酆徽任江西吉州别驾,遂家于吉州。递传至酆逊,由丰城县黄埠迁临江府清江县车溪。再传至酆承亶,向服贾鄂汉,清乾隆间土匪起,迂道回梓,路出平江献钟,见其山水秀丽,遂购市廛居之。生酆启囗、酆启陯、酆启隈三子。子孙日繁,散布于平邑献钟、长寿、百峰洞及长沙县。

四.迁徙分布:
酆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与台湾省均未进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零一位门阀。
酆氏远祖始于周朝,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受封于酆地(今湖南永兴,一说陕西户县),封为侯爵,称酆侯。其子孙后代就世代以国号“酆”为姓。因此,酆氏出自周朝王室之姓,酆氏起源于姬姓。古时酆邑的农作物和桑叶都盛产,是个好地方。
1955年国务院颁布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豐”字简化为“丰”,但作为姓氏,“酆”字并无简化字。
1958年3月4日,周恩来、李先念等中央领导视察四川酆都,见人民丰衣足食,周恩来便建议将“酆京”的“酆”改为“丰收”的“丰”。同年9月22日,报经国务院批准,将“酆都县”更名为“丰都县”至今。
酆氏受此影响及文字改革,酆氏以“丰氏”行市在盛行简化字年代,为图便捷,许多酆氏人家也把酆字简化为丰。几十年过去,尤其是经历文化大革命以后,一部分新一代酆氏的子孙,对酆氏如何变为丰氏,已无兴趣去考究,这一部分酆氏的子孙甚至错误认为自己的姓氏就是丰氏。今天给丰氏的家人提个建议,向自己的长辈们作一个追溯,搞清楚自己是酆氏还是丰氏。
据史籍《姓纂》记载:酆氏的姓源是:“周文王第十七子酆侯之后,以国为姓,左传酆舒有二隽才,京兆”,此乃“系出酆侯,望出京兆”的源由。酆氏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儿子酆侯。而丰氏则为春秋时期郑穆公的后代,其得姓时间比周文王之后的酆氏迟几百年。

作者:219.149.59.* (2009/2/8 14:45:50)   回复此贴
  回复:酆氏源流 第 5 楼

但追溯历史,郑国也是由周文王的后裔所建,在三千年前两姓也算是亲戚。所以,酆、丰二姓实际上是一根两支,都为黄帝轩辕氏姬姓后裔。
酆氏子孙繁衍于京兆北一带,唐朝京城建于长安,是当时酆氏人家最多的地方。据典籍《辞海》注释,酆侯之地为鄠,位于长安西南,涝水东岸,夏时扈国,秦为鄠邑,汉置鄠县,即今陕西省户县。这便是全国酆氏人家最早的发源地。追溯中国的历史,在周朝以前没有这个“酆”字,至文王分封第十七子酆侯之后,“酆”字开始出现,只有两种意思:一是姓氏,二是地名。
“酆”字三千年以来在笔画和结构上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是相当古老的姓氏。虽然酆氏人口比较少,在中国历史上也比较低调,但是作为酆氏的人应引以为自豪是,酆氏代表了这一支血脉的纯正,代表中国文化的传承,代表中华传统文明的延续。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京 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2.堂号:京兆堂:以望立堂。

六.家谱文献:
湖南平江酆氏支谱五卷,(民国)酆明纲纂,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酆氏三埠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五卷、第七~九卷,第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七.字辈排行:
山东临清酆氏字辈:“堂召宪士百之尊家晓”。
山东曲阜酆氏字辈:“世克绍绪宗培秉茂秀升敦振延广瑞顺发志宜宁”。
山西应县酆氏字辈:“年世广日月玉清宝山秀”。

作者:219.149.59.* (2009/2/8 14:47:1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0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酆氏论坛  执行时间:913.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酆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