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蓬溪康氏族谱考
- 中华康氏网 2012年7月26日 万家姓
四川省蓬溪县康氏族谱考
蓬溪县归四川省遂宁市所辖,与南充等八县市接壤。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置蓬溪县。
蓬溪县《康氏族谱》有别于一般的家谱,属于同居一地却不是同一支系的几支康姓家族的联合修谱。
该家谱以康叔为始祖。公元589年隋灭陈时,有康氏人迁至金陵(今南京)居住。至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先祖康如绚曾拜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卒于唐昭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两年后,大唐王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查江西省泰和县爵誉村家谱,康如绚是其一代先祖。这样,蓬溪县和泰和的家谱就联上了,希望两地族人加以比对。
家谱里记载有从如绚公相传的十七世系:
一世:如绚,生五子。
二世:大明、大全、延康、延和、延孝。
三世:国器、国用(延明二子)、国辅、国弻(延孝二子)。
四世:子文、子忠、子信(国辅三子)、子行(国弻子)。
国辅三子仕南唐,皆为将军。公元975年,北宋灭南唐,三子不愿仕宋,迁居泰和、铜庄、横乾、古瑞山。
五世:仕伯、仕忠、仕叔、仕季(子文四子)、仕学、仕玉(子信二子)。仕季中过进士,曾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写下《人瑞康氏谥姓源流实录》一文。
六世:绳祖(仕学子)。
七世:珍。
八世:至贤。
九世:叔灿、叔懋(音帽)。
十世:孔贵(叔灿子)、孔禺(叔懋子)。
十一世:希之、宾之、敬之、礼之、用之。
十二世:宗尹(宾之子)。
十三世:景中、景万、宗悦、宗旦、宗实。
十四世:德贰、德武、可求、可行。
十五世:道本、道立、道济、道明、汝贤、汝梅。
十六世:以文、以定。
十七世:成美、成德、成己(以文三子)、成礼、成性、成宪(以定三子)。
从这十七代谱系来看,记载不详细,缺了不少支系。第十七世的先祖们应当生活在元朝中期,最迟至明初这一时期。
此后因多种原因,谱系不详,时间上也中断了有100多年。期间族人们分迁各地。
实际上,蓬溪家谱很详细的记载是从明朝后期开始的。
蓬溪县境内康氏族人主要有以下三支:
一是鸣凤镇康氏。原籍湖南永州零陵县(今永州市)永泉乡欧家坪。入川前传有六世:一世:诰。二世:国臣。三世:誉吉。四世:都衢(音渠)、庄衢。五世:无怀(都衢子)、兆民、庶民(庄衢二子)。六世:漷(音火)、阜(无怀二子)、伦(兆民子)、信(庶民子)。漷公未入川,卒于楚地。阜公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千里跋涉入川,倍尝艰辛,自成一家,实为入川开派之祖。伦、信于雍正年间也入川,稍晚一些。这一支系主要分布在鸣凤镇李家沟、欧家沟、大吴院、茅庵寺、孙家沟、坛子沟、黄泥井及文井镇的金仙寺、槐花等地,还有南充市的金凤镇。
因为蓬溪和南充相邻,这里有必要叙述一下南充市金风镇的康氏族人的来历。他们原籍也是湖南永州零陵县,只是居住在城北关外福田乡郑家桥。应与鸣凤康氏族人为同府共县之宗族。据其旧谱记载,先祖为达衢,子:万民,孙:会、介。这与鸣凤族人四、五、六世祖的命名何其相似!是否同出一源,因史料不全,难以定论,有待继续考证。此派会、介二公为入川之祖。
二是文井镇康氏。原籍江西省安福县,后迁居湖南省宝庆府(今邵阳市)祁阳县太平冲十二都和宝庆府武冈州(今武冈市)梓阳乡第五都居住,又迁居四川蓬溪的。入川之前传有十一世,前四世是珣(音旬)、琬、采、羁。入川始祖为逢会公。这一支系还有板桥镇的入川始祖乃愈公、常乐镇的入川始祖乃恕公、明月镇的入川始祖逢武公。
三是明月镇康氏。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四十都乡祥夏村。入川前传有四世:一世:元光,四世盛周公由江西迁蓬溪明月镇谭家坝居住,盛周公为此支系入川始祖。
这几支康氏族人,以前各有各的字派,有互串现象,较为混乱。这样,联谱就成了各派康氏的共同心声。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各派曾共聚一堂,议定了统一的64字新字派,要求各派执行。但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由于多种原因,此新字派仅鸣凤镇族人执行了,其他各派均未执行。
经1997年续谱小组审定,对1926年所定64字派中重复读音字、触犯先辈字讳字、生僻字、意义过时字做了适当修订。新修订64字派如下:作胜百祥,家道荣昌;崇学尚武,英豪俊良;远智超群,锦庆锡祜;烈谟丕承,孝友继述;清正仁义,伟业绍熙;贤能蔚起,厚禄泰益;顺法裕雄,显达丰功;辉耀先绪,恩礼传通。
分享按钮>>康氏族谱原序
>>明德堂会理康氏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