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余叔岩和余派

    中华余氏网 2011年4月25日 余氏家族


余叔岩

京剧表演艺术家余叔岩

关于余派
余叔岩(1890一1943),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
余叔岩的京剧艺术是全面性的,唱、念、作、打、翻无一不精,连打鼓、拉胡琴甚至书法,都是一流。他前后三位琴师,都自认是经他调教才成名的。
余叔岩清晨喊嗓,必然把十三道辙都喊一遍,务使发音收音清脆悦耳。他常说,学戏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天赋,二是用功,三是名师。他天赋异常,勤奋用功,却又虚怀若谷。
余叔岩最后一次登台是1937年为超级名票、文人张伯驹庆寿演出。张饰诸葛亮,余叔岩饰王平、杨小楼饰马稷、王凤卿饰赵云、程继仙饰马岱,仅这四将出场起霸,就被当时人誉为“此曲只应天上有”。

余叔岩的艺术特色
  余派的唱、念、做、打在当时的却可以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余叔岩生于家学渊源的梨园世家,幼年启蒙就学于乃祖余三胜,后拜谭鑫培为师,虽宗谭而不拘泥于谭,在谭派原有的优点上又有所发展。尤其是对音律,吐字发音较之谭鑫培优提高了一步。
  醇厚的韵味和典雅的风格是余派艺术的主要特色。余叔岩靠刻苦锻炼,克服了音量小,中气弱的弱点,使嗓音醇甜峭劲,清例爽脆而无一毫凝滞又结合出色的气息运用技巧,特别是提气的方法,做到高音清越,低音苍劲,立音峭拔,脑后音雄浑,擞音圆润,颤音摇曳多姿,最大限度地获得了用嗓的自由。在唱腔和唱法方面,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谭鑫培的唱腔加以选择和调整,化谭的浑厚古朴为清刚细腻,寓儒雅于苍劲,于英武中蕴涵深沉隽秀的书卷气,对于所扮演的人物有极好的表现能力。余叔岩唱腔有刚有柔。刚音慷慨激昂,柔音则细致入微而不萎靡。唱腔不尚花哨但余味无穷。他也是一条开始演唱调低音窄,但越来越高亮宽厚的“云遮月”嗓子,音量虽不及谭鑫培,但他清亮的嗓音中另有一种苍凉味道。

余叔岩的做工:    
  余叔岩曾说:“扮演文人必须有书卷气,必须蜂肩驼背,不能挺胸凸肚;两臂要圆,用以支撑行动。扮大将要有大将气派,扮丞相要有丞相风度。在表演时,一举一动,一唱一白,都要适合剧中人的身份。京剧做派之繁杂与音调相仿。例如手指,各种角色使用手指各有准绳,不能随意伸屈开合。如:花脸五指分开;老生五指虽然分开但须略弯曲;武生五指并合;小生大指按在掌心,其余四指直伸合拢;旦角五指如兰花柔曲合于一处。抬腿需要很深功夫,生角抬腿尤不容易,且有一定姿势,不可稍差。”他又说:“京戏是一辈子也研究不完的艺术,就单指老生这一行来说,每出戏都不同,一出是一个唱法,一个戏是一个身份,绝对不同。譬如说王帽戏罢,就有许多不同的唱法,是明君是昏君,是老皇还是幼主,是太平年间还是乱世,都得弄清楚了。再譬如说疯子也分许多种,真疯?假疯?装疯?半疯?都得弄清楚了。”在一些小的节骨眼上的表演,余叔岩也十分注意,一次在谈到舞台上人物拿拐杖的姿势,他说道:“老旦的拿拐杖,如果手腕是直的,就是穷气,如果手腕是拳着的就显得富气。”,在谈到诸葛亮拿扇的细节时,余叔岩说:“又如诸葛亮的戏,如果唱诸葛亮的一上台,观众先觉得诸葛亮手里拿着一把羽扇那就完了,所以拿得要舒服,习惯,不能叫扇子把唱戏的给弄得浑身不自由,所以弄不好就只看见一把扇子而看不见诸葛亮了,这些毛病在票友唱戏的时候就看出来了。”这些话足以说明余叔岩做工的精细了。
  余虽然武工扎实,但决不单纯卖弄技巧;特别在戏中的小节骨眼上注意生活的依据。比如他演《搜孤救孤》程婴敲堂鼓,上来那几步走法是慢中有快,快中有摆。慢中有快是因为情况紧急,慢了则全国的孤儿都要被杀戮,可是快了呢,自己儿子和好朋友公孙杵臼的性命就都要被屠岸贾杀掉,真是进退两难、愁肠百转,所以又像醉人走步似的摇摇摆摆,举止失常。

余叔岩所演的戏
  余叔岩的戏路子十分宽,可以说是文武昆乱不挡,他的拿手戏有《战樊城》、《长亭会》、《鱼肠剑》、《摘缨会》、《搜孤救孤》、《太平桥》、《盗宗卷》、《黄金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定军山》、《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南阳关》、《桑园寄子》、《上天台》、《御碑亭》、《战宛城》、《汾河湾》、《武家坡》、《托兆碰碑》、《审潘洪》、《洪羊洞》、《卖马当锏》、《珠帘寨》、《打侄上坟》、《四郎探母》、《天雷报》、《断臂说书》、《二进宫》、《打棍出箱》、《失印救火》、《打渔杀家》、《宁武关》、《弹词》等。


余叔岩的声音资料
  戏迷皆知,余叔岩灌有十八张半唱片,其实,余叔岩所灌唱片不止这些,早在小小余三胜时期,就由信克公司(后城蓓开)灌过两张半,其中《空城计》、《李陵碑》各一张、《打渔杀家》一面。余叔岩成名后,先后在百代(1920)、高亭(1924)、长城(1932)、国乐(1940)等唱片公司灌过37面唱片(由杭子和、白登云司鼓,李佩卿、朱家夔、王瑞芝操琴)。这些唱片包括除[反二簧]之外的各种板式的唱段,在《断臂说书》和《一捧雪》中有念白,这些唱、念格调清雅、韵味纯厚,可以用以研究余叔岩在四声、尖团、辙口、上口、三级韵、用嗓、发音、擞音、气口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另外,这些唱片中的杭、白之鼓和李、朱、王之琴也不同凡响,在他们的伴奏下,余叔岩演唱的效果更加圆满。由于余叔岩老生艺术之精辟超卓,社会公认他是谭鑫培之后的京剧老生界的首席,称他的老生艺术为余派。但余叔岩本人从不自炫,一贯自称学谭,直到晚年。余叔岩的艺术在他的一生中是不断进境的。这从他历次所灌的唱片中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概括说来,百代公司的唱片是他在变声后刻苦钻研、力求达到谭派老生艺术最高水准时期的作品,他的努力使他获得了谭派传人的社会公认。高亭公司的唱片一般被认为是余叔岩的巅峰作品,也是社会上诵言余派艺术的重要根据,表现了他1918年重登舞台后在对艺术的进一步创造、发展中所取得的成就。长城公司的唱片是1932年余叔岩身体多病在家休养期间的作品,这时他嗓音虽不如以前,但唱法功夫、韵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国乐公司的唱片是1938年李少春、孟小冬拜师后,余叔岩晚年专心授徒时期的一些随心所欲、超乎流俗的逸品。


分享按钮>>【黄氏名人】黄忠一生简介,最终一脉断代
>>重庆地区“余门南拳”的创拳人余发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