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顾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顾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顾姓远祖、先祖籍贯初探 已阅:3788 / 回复:2(楼主)

顾姓远祖、先祖籍贯初探  


1、黄帝:部落联盟领袖,时处原始社会末期。据《史记》、《辞源》等资料,居轩辕之丘,即今河南新郑西北,又居姬水,杀蚩尤后,“邑于涿鹿之野,迁徙往来无常处”。涿鹿,古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东南。“黄帝崩,葬桥山”,在陕西延安市黄陵县西北,有沮水穿山而过,山呈桥形,因以为名,也称子午山,相传上有黄帝墓陵。(似乎是游牧生活。)

2、昌意:黄帝之子,由嫘祖所生。《竹书纪年》、《大戴礼·帝系》和《史记·五帝本纪》都说昌意降居若水。若水在蜀地,即今四川雅砻江。

3、颛顼帝:昌意之子。据《史记·五帝纪》,“北至幽陵,南至于交阯,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莫不砥属”(没有不归属于他的)。幽陵即幽山,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交阯即交趾,凡指五岭以南地区(五岭,据《辞海》:“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五岭的总称,在湘、赣、粤、桂等省区边境。”)。流沙指沙漠地带。蟠木,传说在东海中的山名。《帝王世纪》说:“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曰景仆,蜀山氏之女……生颛顼于若水。”《吕氏春秋·古乐》说:“帝颛顼生于若水,实处空桑”,河南开封陈留镇有空桑城,是说生于若水,实际活动于今河南空桑。

4、鲧:颛顼之子。《国语·周语下》说:“鲧也,融降于崇山。”《史记·夏本纪》说:“鲧封于崇”,即鲧的活动区域在崇山附近。崇山,即今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境内,这里正是夏人活动的中心。

5、帝禹:名文命,黄帝玄孙,鲧之子,姒姓,是后起的部落领袖。帝禹建立了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据《辞源》,建都安邑,即今山西(运城市)夏县北。“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并葬会稽山。据《大禹世家》,夏朝的疆域,至今没有资料可划出确切的疆界,学者们说法不一。据推测,其势力所及,大致可推定为西起陕西,东到山东,北至山西河北,南达江淮。夏朝自禹至桀14代,共17王,都城迁徙频繁。《古本竹书纪年》记载了八次迁徙:禹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太康居斟寻(今河南巩县);相居斟灌(今河南范县),又迁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杼居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又迁老邱(今河南开封东北);孔甲居西河(今河南洛阳到陕西华阳之间),又居斟寻。

6、少康:太康失国,其从孙(仲康之孙)少康平定有穷氏之乱,还都夏邑(即安邑,今陕西夏县西北),重建夏王朝政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少康中兴”,从此夏王朝进入了新的阶段。

7、俶(无余)之后40余代居今浙江绍兴。俶,“《路史》作季杅,《吴越春秋》作无余,《史记》作毋余。《通鉴》夏少康十三载癸未封(越王),锡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以奉(禹)祀,是为受封始祖”(见《武陵宗谱汇编》)。越国自此始,国君世称越王。俶后裔“无,周武王封于越,以奉少康祀”,《武陵宗谱汇编》引顾野王的“《舆地志》云:越后传国三十余世,历殷至周敬王时,有越侯曰元常拓土始大,卒,葬山阳县(今浙江绍兴)木客山”。允常子勾践:“周敬王封越伯,称越王”,“鲁哀公十年(前485)薨,葬山阴县独山祠,在绍兴府西北二里”(见《武陵宗谱汇编》)。勾践子孙鼫与、不寿、翁、翳等皆“嗣国”、“袭越王”。到越王无时,“国厄于楚(亡于楚),散于江南海上”(见《武陵宗谱汇编》)。


作者:58.61.85.* (2007/2/4 23:09:47)   回复此贴
  回复:顾姓远祖、先祖籍贯初探 第 1 楼

8、无壬之后九代世居今浙江温州。越亡于楚,无子无壬,字勋宰,迁居闽东瓯,“无壬,自越窜闽(今浙江温州一带)鸠遗民,不称王而称伯”(见《武陵宗谱汇编》)。闽东瓯,即今浙江永嘉县西南温州一带。无壬裔伟、鸿业、海宇、伯歴皆“袭伯爵”。

安朱为顾姓一世祖,“世袭东瓯王,秦并天下,分其地为闽中郡,以公为郡长”,“葬浙江温州府隅”(见《武陵宗谱汇编》)。顾姓二世祖摇,汉孝惠帝三年“举高帝时平粤功,公居首,乃立公为东海王,都东瓯故地,世号东瓯王。是年九月薨,谥曰‘信’,葬于永嘉城(今浙江温州)西瓯浦”(见《武陵宗谱汇编》)。三世昭襄,字欺视,卒“葬父茔”(坟地)。四世建“袭侯爵”。可见无壬之后九代世居今浙江温州一带。

9、贵之后45代世居苏州。贵为顾姓五世祖。“贵,建次子,袭兄侯爵,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闽越王郢所侵,奉版图入朝,求为内属,武帝嘉之,封为驰义侯,徙其民于江淮之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奉命平东越,“以功进封吴侯,始居姑苏(今江苏苏州)横山迁光福”(见《武陵宗谱汇编》)。“顾贵最后死在苏州,‘葬在白马岭小黄山’”(见《同里西宅别业顾氏族谱》)。再看顾贵的裔孙,六世祖翱,“隐居湖滨”,即徙居到今江苏太湖居住;十世祖邦“居吴中”(今苏州);十二世祖综“墓在苏州娄门外”;十五世祖通“隐居聚坞山”(光福山之西一峰,见《同里西宅别业顾氏族谱》);十六世祖融“隐居光福山”(一作龟山,又有“顾氏名山”之称,见《同里西宅别业顾氏族谱》);十八世祖顾雍,“吴郡吴人也”(见《三国志·顾雍传》);二十九世祖烜“卒葬吴县(在苏州)白马岭北益字圩”(见《武陵宗谱汇编》);三十世祖野王,“吴郡吴人也”(见《陈书·顾野王传》),“世居横山,生于墟,幼居光福山”(见《武陵宗谱汇编》);三十五世祖“顾况者,苏州人”(见《旧唐书·顾况传》)。《同里西宅别业顾氏族谱》写到:“在顾氏的《石函谱传》中,历数顾氏世代的居住地是:‘建(4世)子贵(5世)始迁吴中横山’,”翱(6世)、纶(7世)至安(11世)、综(12世)居于娄门外塘’,其后‘林(13世)、奉(14世)居光福’,再后是‘融(16世)、向(17世)、雍(18世)至昌衍(27世)、时秀(28世)居吴江顾墟’。而后的顾野王就是生在这里的。”三十六世非熊“弃官隐茅山”,在江苏西南部;三十八世祖琳“隐居燕巢山中”;四十世秀来,“行十一节干,隐居铜山”(位在江苏);四十三世祖珽玉“葬紫微山”;四十四世祖清“名闻江淮”(见《武陵宗谱汇编》);四十五世祖顾临“会稽人”(见《宋史·顾临传》),“葬会稽昌源石伞峰”(见《武陵宗谱汇编》),“秦汉时的会稽郡,当包括今江苏东部至浙江西部地区,其郡治设在今江苏吴县。因此顾氏就成为‘世居苏州’的‘铜坑顾氏了’(见《同里西宅别业顾氏族谱》)。四十六世沂“葬聚邬绣球山”,四十八世迪“葬绣毬山”,聚邬绣球山位在苏州光福山之西。49世祖尚仁,或居苏州,或居湖南湘潭,按居苏州计,前后45代居苏州。

10、50世祖百四,居湖南湘潭。《明史·顾成列传》:“顾成(53世),字景韶,其先湘潭人”。怎么迁往湖南湘潭的,待考。不过据《明史》,顾成祖父以撑船为业,经常往来于长江之上,很可能顾成的曾祖父即百四也以撑船为业,利用长江和湘江交汇的便利条件而流落于湖南湘潭。


作者:58.61.85.* (2007/2/4 23:10:13)   回复此贴
  回复:顾姓远祖、先祖籍贯初探 第 2 楼

11、51世祖大千二和52世祖万一,即顾成祖父和父亲,据《明史》:顾成“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献征录》也如此记载。当时的江都即今江苏扬州。

12、53世祖顾成,转战中国南北,居贵州30余年,卒葬江苏扬州南笟篱湾(见《献征录》)。

13、54世祖顾亮,明宣德五年(1430)之前,在湖广武昌左护卫军任千户(见《濮州州志》和濮州《顾氏族谱》)。宣德五年至正统六年(1430—1440),武昌左护卫军撤销,顾亮随军调入东昌(山东聊城)一卫五所,任千户(参见濮州《顾氏族谱》和2003年第6期《聊城民进·聊城建置考》,作者陈昆麟)。正统六年至景泰三年(1441—1452),顾亮从东昌一卫调濮州千户所任千户,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县旧城镇。景泰三年之后,濮州千户所迁至王村(即今河南范县濮城镇),仍名濮州千户所。此后子孙遂在此繁衍生息至今。  

    联系人 :顾双进           电话:0393-5269697            手机:13781336810

       联系地址:河南省范县新区板桥路范县河务局          邮编:457506


作者:58.61.85.* (2007/2/4 23:10:3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顾氏论坛  执行时间:230.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顾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