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文化古迹】《黄氏族谱》:根骨传美德 文化载千秋

    中华黄氏网 2013年5月17日 贵州政协报



《黄氏族谱》:根骨传美德 文化载千秋□杨占春  笔者借历经五年直接参与编修的《黄氏族谱》——江夏黄峭公“四仁”世系史一书再版之际,重温家谱,深感意义深远。
  据黄姓嘉庆、民国所修族谱记载:“我祖自元顺帝正三十年,兴武祖黄旨公,乳名庚七,妣:陶氏,入川落业富顺虎头城锡溪坝。洪武四年,葬东街口大田扁。”“有祖黄凤笞,字滔文。滔文生仕权,仕权生仁辅、仁轲、仁榜、仁祥(通称四仁)。”笔者便是“四仁”之后,为详细查考记录“四仁”及其后裔入川进黔历史,2009年,我和黄登益(赤水市大同镇华坪村人八十岁高龄),黄崇淑(曾任遵义市习水县委副书记),黄田文(曾任习水县中医院院长),黄家声(曾任四川合江县国土局局长)等“四仁”后代。先后十余次赴四川省富顺县赵化、童寺查考庚七与黄凤笞,庚七与峭山公的代系源流。在赵化镇查阅到富顺地区黄氏历史源流研究会提供的黄氏史谱资料,对庚七以上世系和以下世系记载清楚,树立了我们考证庚七祖的上溯和下源世系与峭山公的直系关系的信心。2009年6月,黄登益、黄田文、黄家声南下赴广东番禺、紫金等地查考。在紫金黄氏宗祠(始建于1812 年,1908 年在原址修复,祀奉海龙、海虎、海豹公,上溯四代下沿二十世各脉七十位先祖),紫金县黄氏研究会会长、《黄氏族谱》主编黄绍雄提供了“景升”、“庆华”、“僚公”的详细史实记载。在紫金祠堂内,僚公世系的神位牌按左昭右穆排列整齐,与四川省富顺县记载的完全一致,证实了富顺庚七祖的上系源流,脉系清晰。这次查考,获得了《江夏黄氏峭山公宗史》(以下简称《宗史》),成为我们查考庚七上系源流的捷径。该《宗史》由邵武黄氏峭山公后裔联谊会编著,该联谊会是在1995年8月18日,由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香港、台湾以及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福建、新疆、山东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黄氏专家学者、名人贤达组成,经福建省邵武市人民政府民政局批准成立的,联谊会挂靠市政协。联谊会成立后,收集了海内外各地黄氏各时期族谱300 多部,各种资料数百份,先后召开了一至八届大会,数十次研讨会,历经十余年才编写出《宗史》。《宗史》由联谊会长黄承坤、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家同,联谊会永远名誉会长黄明书三人亲自执笔整理成书。并得到原台湾行政院政务委员、中选委主任委员、台湾国际文化基金会董事长黄石城为该书作序,原江西省人大副主任黄名鑫、世界黄氏宗亲总会秘书长黄文庆、理事长黄德新,泰国黄氏宗亲历届主席黄继庐、马来西亚黄氏联谊会长黄木河、新加坡湖洲江夏堂主席、会长黄子明,新加坡客家黄氏会会长黄天绿,全球客家崇正联合会总会执行长黄石华,总监察长黄利民的首肯。一致认为江夏黄氏峭山公后裔联谊会收集整理编写的《宗史》一书,反映记载的峭山公史实资料至目前为止,是有权威性的,它的可信度极高。《宗史》载明了一世昌意到峭山公一百一十七世系脉络。
  峭山公至“四仁”的世系源流。在川南、黔北“四仁”谱志都记载了“庚七”,我们又到富顺进一步对“庚七”进行考证。在富顺谱上载明:黄旨公,乳名庚七,生于1322年壬戌年8月15日,病卒于明成祖朱棣永乐5年(公元1407 年丁亥年),享年86 岁。庚七41岁与弟庚八(名景晋)38岁同与母张氏于元顺贴睦尔至正23年(九支仁辅、仁轲族谱记:是元顺帝30年)公元1363年正月初8日告祭祖宗灵位,迁往祖选址定点的富顺县。在途经万县,母老病故,就地安葬在万县通江桥边,垦荒务农及守坟三年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辞世徙迁至富顺县城韦家巷内经商。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乙酉国家告文,垦荒归己,庚七按祖原选定的富顺县童寺宝庆排楼坝居业。(今光革村九队)公病故后葬在排楼坝,现有碑为记。前述“洪武四年,葬东街口大田扁。”有误。
  据目前收集到的史谱查考,进一步佐证了九支仁辅、仁轲谱志上的“庚七”正是富顺谱上记载的庚七。为了确切地考证庚七的上源世系(即与峭山公)的直系关系。已考证庚七至“四仁”的世系源流。我们依据富顺谱和考证的世系是:
  黄峭山——黄井,又名国臣,维扬,君宠,号子城,(有的谱写为城公,使人误认为是郑氏祖婆所生第三子的城公)妣:季氏,姜氏——黄历尧,又名大兴,妣:汤氏——黄冈,妣:罗氏——黄元义,妣:张氏——黄阁,妣:赵氏——黄万荣,妣:谢氏——黄中章,妣:杨氏——黄先刚,又名元刚,妣:杨氏——黄春(香),妣:杜氏——黄尚义,字招,妣:龚氏——黄淑能,妣:古氏——黄维震,字中瑾,号佰起,妣:江氏——黄宇文,字宇高,妣:曾氏——黄景升,字汝彦,号通,妣:杨氏——黄僚,字良臣,号海虎,妣:周氏、孙氏——黄庆华,字天福,号达可,妣:谢氏——黄宗礼,字国祥,号介能,妣:曹氏、彭氏——黄思礼,妣:刘氏、张氏、杨氏——黄旨,乳名庚七,妣:陶氏——黄必高,妣:韦氏、王氏——黄林,妣:余氏、胡氏——黄璿,字公谨、镛,妣:余氏、陈氏、胡氏——黄章,妣:宋氏——黄凤笞,字滔文,妣:蒋氏——黄仕权,妣:赵氏——“四仁”。
  据《宗史》263页记载:“新合、禾丰、西风嘴、黄家沟、檀木林、黄家营支派:系井公之后裔,入川一世祖国祥、国清兄弟。 “一世祖国祥公,妣:曹氏,继妣:彭氏。共生九子:思忠、思孔、思礼、思贵、思端、思铭、思仁、思敏、思惠。”
  思礼公生八子:长子庚一、景先;庚二,景贤;庚三,景松;庚四,景山;庚五,景发;庚六,景安;庚七,景旨;庚八,景晋。国祥又名宗礼,宗礼生思礼,思礼生庚七。庚七的前后世系是清楚的。故认定入川始祖是国祥(宗礼)。根据以上考证,三妻二十一子中的第二十子“井”公是庚七的垂直先祖。
  据福建和平《和平县黄氏族谱》;简阳黄氏联宗《江夏谱》;富顺县光绪十三年《黄氏族谱》等的查考:“井”公系至“四仁”祖的播迁是:历尧公由福建邵武的和平迁至江西石城双井头;黄冈公由双井头移居赣州于都,传至维震公因仕迁居江西南昌;海虎公由南昌迁邵武和平,弃官后由和平迁广东梅州,为梅州始祖。宗礼、宗义二公在元朝时入四川,在简阳地区生活多年后,回故里梅州,后裔留简阳。元末至正23 年(1363年),黄旨(庚七),黄晋(庚八)二公由广东紫金到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后又从麻城孝感乡迁入祖父宗礼公选定的四川富顺城内韦家巷。在富顺童寺、锡溪坝、怀德等繁衍生活六代人后,仁辅、仁轲、二兄弟迁入贵州九支卜纯州;仁榜迁纳溪县湘子岩鸡凤山;仁祥迁四川遵义仁怀厅土城里黄家嘴。(当时合江九支属贵州,今贵州遵义仁怀厅属四川管辖。清雍正年间,合江九支划归四川、遵义划归贵州)。
  “四仁”入川进黔后,在川南黔北定居生活,留下了许多历史的印迹,特别是黄仁祥的后代黄在乾迁至遵义赤水后,其后裔用家教文化统领族人,深远的影响其后人,为当地的民间文化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仁祥第十代孙黄在乾[现坟墓在赤水文华办双龙村池巴田(刺坝田)] ,在清乾隆年间从习水土城迁入赤水四洞一带,勤耕苦读。随着儿孙增多,为了勤劳致富,富后施教,让勤劳纯朴、正直善良的家风世代相传,黄在乾的孙子黄子泰开始将家庭的好作法、好习惯用文字记载。到黄子泰的儿子黄天顺和孙子黄文远、黄文进、黄文连三兄弟时,自编了以“勤耕苦读,守本分以谋衣食,敦诗书而说礼仪”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本家书。在黄文远、黄文进、黄文连鼎盛时期,200多口人未分家,为了一家和睦共处,团结一心,三兄弟将名字“远、进、连”共用一个“之”字,合成三人一名黄三之,意为三兄弟如一人,他们将家书进一步充实规范,成为系统的家训家规。家书内容包括立身、为人、处世,立德、立言、立功,及爱家爱国爱自己等,内容健康向上,体裁多样,并以先祖黄子泰之名命名为《太祖家书》。
  家书有“四十八好”——有关家国书,勤恒多读好;爱家需爱国,国泰民安好;黄金堆满屋,还要家风好;老辈家常话,后人参照好;钱财两个字,不可痴贪好;无益身心事,自觉抽身好;将心比心愿,知足常乐好;逞尽百般强,还是谦让好;柔声悦色待,耳目心情好;立功立德言,利己利人好;居家并处事,敬爱方和好;探监看囚犯,珍惜自由好;访贫看穷家,知足济困好;互斗看伤残,互帮互助好;灵堂看人生,淡泊名利好;归根结底话,正大光明好;生做人欢事,寿终人说好……
  家书有传家故事——黄氏一位先辈在外做事,回家途中饥饿难忍,经过一块远离农家的萝卜地。他正欲上前拔萝卜之时,想到无物主在见,与盗窃同罪,于是松开手,拿出钱放到萝卜旁边。再次伸手去拔,又想到来者见钱不知其义,且非拿钱买罪,仍不能拔。思后,便将萝卜拔起,摘下萝卜根放回坑内,把钱置于根上,再用萝卜叶盖上。回家后,他向父母讲明此事。其父说:如先见钱者不是萝卜的主人,拿走了钱,不仍是盗窃吗?还有,卜与钱未通卜主商量,公平吗?并速派家人,找到萝卜的主人,当面道歉付清应付之钱为终结。事后,为把“三拔萝卜”的故事传承下来,家书写道:拔卜三思承道义,开钱再置表清廉;所闻记志留干百,自觉纯真守二三;三思拔卜两开钱,理法宜人道义先;庶富教规承与取,问心无愧对青天。
家书有峭山公训子篇——一诫我儿孝道先,从头细读蓼莪篇;功劳十载衣衫破,乳哺三年骨肉穿;虞舜耕田称大孝,仲由负米率前贤;羔羊乌乌犹知报,汝辈须当孝敬先。二诫我儿重立身,衣冠整肃壮精神;行规坐矩亲贤友,脱俗离庸务正人;虫蚁至微犹解化,蛇龙处曲尚能伸;他年生子为人父,当向汤盘日日新。三诫我儿祖德传,为人切莫软如棉;刚柔相济须通变,强弱兼施要达权;烈烈轰轰追往哲,闻闻侃侃慕前贤;因循萎靡将何用,发奋无忘猛着鞭。四诫我儿莫好奢,亲居勤俭度年华;瓮中有酒聊堪饮,襄里无钱莫去赊;聚赌从来非正业,贪眼定是不成家;世间日子如梭过,莫比朝开暮落花……
  家书有“八不可”——一不可信口多言,二不可厉色高声,三不可诉穷诉苦,四不可夸富夸能,五不可说人长短,六不可惹是生非,七不可夺人言语,八不可杜撰邪文。家书突出因人施教:家教以德为高,民教以技为高,社教以法为高,老教以瞻为高,幼教以学为高。
  家书有尊老爱幼之规——讲形势,谈喜事,让老人开心;勤创业,争先进,让老人欢心;求上进,走正道,让老人放心;身患病,急治疗,让老人安心;讲礼貌,常问好,让老人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老人省心;家常事,多商量,让老人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老人顺心;有财物,常给予,让老人宽心;创条件,延益寿,让老人满心。子女聪明与否教育一个样,子女同住与否关心一个样,子女亲生与否疼爱一个样。家书内容不仅传男,也传女,还传外。家书特别要求儿女对“时时读好书,处处学好人,句句说好话,念念存好心,件件做好事,天天为好人,总而言之一个人,开口不要乱骂人,出手不要乱打人,暗地不要去偷人,明处不要去抢人,起心不要危害人,烟酒嫖赌莫学人,各为正业方便人,公平正直莫亏人,清清白白为好人”。即“六好十人”要 “一背二传三兑现”。
  近年来,黄三之后代把家书有关内容用青石雕刻成碑文,大小几十块,分别置放在黄三之原住地小屋基堂屋中,黄子泰及陈氏墓地周围,以激励子孙时刻不忘继承和发扬黄氏美德家风。
  据调查,解放时黄三之后裔数百人,拥有大量的粮田熟土、山林树木,无一人是地主。解放后几十年来、黄三之子孙上千人、无一人违法犯罪受到法律惩罚。
  黄三之的第六代孙黄登益,是学家书、传家书的典范。他掌握家族遗留的史料最全、吟诵家书最多、理解家书最透、率先垂范最好,不但传承了家书,而且充实了家书。笔者是黄三之第七代孙,从小学习家书,受益匪浅。上世纪80年代,当上了四洞沟所属的永合乡党委书记,深受家书中描写四洞瀑布群、杨家岩丹霞天然石刻的诗句感染: “首洞横滩一字河,水穿岩孔鼓琴歌。湖中小石时藏露,俨若清波涌翠螺。二洞滩形偃月弯,泉飞十尺注深潭。悠悠滚滚波涛涌,浪沃山花落叶船。三洞滩头两水飞,蛤蟆姿势避长蛇。晴穿彩澈云开候,湖底青天漾翠微。悬空四洞廿余高,瀑布飞风草木摇,飒爽清凉幽且雅,潮声若断好吹箫”。“丹霞一绝闪金辉,活泼金龙势欲飞,金佛金花红宝殿,金谷金楼壁上碑……”。
  四洞沟、杨家岩旅游景区开发,率先把赤水旅游推到全国、推向世界。

 


分享按钮>>【黄氏网新闻】海内外黄氏宗亲公祭迁琼始祖黄篪
>>江西南昌、上饶铅山县钱姓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