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廉江那良“廉江市二代举庞氏”

    中华庞氏网 2013年5月7日 庞星周


廉江市二代举庞氏

  清朝年间,石城(廉江)县那良村庞显、庞正先父子,两人同登科弟,廉江称“二代举庞氏”,佳话传颂廉江,享誉四方。现将庞显、庞正先二人史实简述于下。

一、庞显

庞显(1644~1689)幼名庞利运,学名庞显,字右韜,号川城。今廉江市石城镇那良村人(庞正先之父)。清朝康熙11年(1672年)由廪生考取广西壬子科举人。名列14位,拣选知县。据《石城县志》载:“庞显通儒清介,书香门亭,倍受祖训...”。

庞显在幼年时期就显露出既恬静好学又好动活泼的性格,因为家里长者均学识渊博,因此深受诗书影响,庞显从小时3岁就开始跟随曾祖父庞日健(冠带大宾,出生名门,荣达士绅,富盖六县,寿98岁,恤贫济困,人怀其德。)学习与背诵《四诗五经》。祖父庞景淳(清朝庠生)常常不觉意间要求他背诵诗句,对子孙管教很严格!有一次,年仅8岁的庞显和小兄弟庞昌运在上课期间偷偷溜出学堂,去村中池塘里抓鱼玩水嘻戏,玩到已经下课了很久才匆匆回来,匆忙中回到村学堂门口,不料被一木块拌倒,摔了一跤!而祖父庞景淳在村学堂授完课,就一直在学堂门口等他们回来,这时见到他们摔的并无大碍便怒斥:“汝以欲而为,旷课为耍,呜呼! 使汝不识诗书,读尽诗书也枉然!”庞显慌恐中不顾疼痛,惊而无语!呆立良久思绪万千!而这件小事却对庞显以后的读书之路影响甚大!这事两人均被祖父责令闭门熟读《诗经》;而父亲庞崇学(清朝庠生)、继父庞崇道(清朝增生)更是身传言教,无微不至,所以庞显对《四诗五经》、《史学》等尤有深刻的研究,使其为人平日敬以持躬,平易接物,救济扶危,仁义见推。

清康熙15年,庞显回乡图报乡恩,兴修水利几十里,农田百多亩,惠泽同乡及邻里!康熙18年修建那良到今廉城乡路,时宽4米、长8里余。沿路修筑桥梁3座... 庞显平日不惮辛苦,待人慷概乐于布施积善。庞显和兄弟庞昌运在闲时还不忘研究诗书,经常一起博览群书,详查探究,其间村里乡贤、朋友、诗人墨客常常聚于庞显家中相互交流。他好结良友,俊列其间,名驰两粤,绝不以声誉自矜!庞显平日尊老爱幼,孝顺长辈,常常以身言教,无论年龄长幼的朋友都乐于结交,凡事事无大小,皆亲力亲为,后积劳成疾,卒于官,享年46岁。


二、庞正先

庞正先(1679~1742)庞显第三子,字伯清,别字静齊,号空凡。由廪生中清朝雍正4年(1726年)广东丙午科举人,拣选知县。据《石城县志》载:“先祖好学,祖训之道,影响甚广,素好理义家言。石邑才子,邑内学者,倍受其益,佳话流传甚广。”受父祖诲幼读诗书,博涉经史,故得深入堂奥。县府试第一,历考优等,四冠全军。领乡推荐为高廉观察使,后任高文书院主讲,设课授徒,严肃樂培,寒峻群邑,交际甚广,远道慕名负笈者络绎不绝,群邑人士多赖成材。

庞正先在雍正七年创修那良庞氏族谱及为族谱撰写序言,序云:“夫世远而莫可纪,支分而莫可识。有志其始而失其传者矣,后之人推其本而溯其源。同敬合爰始有所联属,而情不至于涣盖......石城一支自东台迁入,世居那良历十余世,皆以诗书相承,余先君康熙壬子成乡进士,雍正丙午余与粤西叔(庞)頔、侄(庞)屿同登乡榜是科一门三魁云......”

1718年庞正先与兄弟庞修先、庞拔先、庞绍先(自幼习武,清朝武庠生)等倡修祖坟。1726年为那良锡福庙采慈济真君圣神一尊及将花红钱11千文钱买山坡租存入祠堂,其余交族存下,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1728年又与兄弟庞茂先、庞甲先及侄儿庞际唐、庞际儒倡修门前大碑及修桥2座,续修水利十余里农田几十亩,同年捐款修水利灌溉甚广,作诗有《灌田古风诗》:“吾乡田亦良平原,播五谷烟火百余,家丰年以为祝岁,旱时为忧沟浍涸...... ”另一诗:“旷代高风仰昔贤,毕公世冑至今传;丹山五采凤鸣井,周易六爻龍见田;午运文星光两粤,丙午虎榜捷三第;还看北关春梅癸,科甲流芳自远绵。”

庞正先为各项公益事业献出毕生精力,得到各方及族上赞颂,而且也感动了灵叔良骥赠联一副曰:“文章不负承先绪,事业何渐启后贤。”

庞氏宗亲拜祭清朝举人庞显(古墓前)

举人庞正先-古墓旧貌

举人庞正先-古墓旧貌

举人庞正先-古墓重修



分享按钮>>【庞氏文化古迹】清 广东廉江 那良庞氏宗祠
>>【洪氏网新闻】共工氏族走进国家文津讲堂 中华稻作文明起源另有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