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祝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祝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南宋祝让(荣一公)是祝氏82世祖 已阅:2217 / 回复:0(楼主)

南宋祝让(荣一公)是祝氏82世祖 ----答山东金乡祝传新先生
   祝传新先生问江山祝忠勇先生:《长陵祝氏世谱》记载:南宋祝让是祝氏87世,而徐州祝宏绪说:祝让(荣一公)是祝氏82世祖,原因何在?
   祝忠勇先生在网文中答称:“以兰溪《太平祝谱》记载为准。”但未说明具体的原因。在后来的网文中,又说:“浦江长陵始迁祖祝兴(陵阳居士)是祝承俊之后。”。“唐祝寔是唐祝钦明之后”等,似乎有些矛盾了。
  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不得不补充两句,供大家讨论。
“榑”与“溥”的误认
   “榑”[fú]植物名,榑桑,即扶桑。“溥”[pǔ]音浦,广大、普遍。《浦江长陵谱》将这两字搞错。其原因:可能是字形相近,谱牒年久变质,字迹模糊不清。或虫咬缺损,看不清楚等造成错觉。
    由于这个错误,导致的后果是:将榑当作溥,接到了浦江长陵谱中,变溥的子孙为榑的子孙。溥是唐·祝寔的六世孙,是祝氏75世。而榑是迁歙县始祖祝承俊的十二世孙,祝氏80世,这样溥的子孙祝让(荣一公)在兰溪《太平祝谱》是82世。在浦江《长陵祝谱》中,就变成87世了。
   溥的三世孙(陵阳居士)祝兴是祝让(荣一公)的曾祖父,本来是唐·祝寔的后裔,也就变成了祝承俊的子孙。《浦江长陵谱》也变成了《须江郎峰祝氏世谱》的下属支谱了。唐·祝寔变成了《须江郎峰祝氏世谱》中的子孙了。一切都搞乱了。祝忠勇先生说:“唐处州通判祝寔是唐国子祭酒祝钦明之后。”这似乎是一种圆场的说法。当然,从《浦江长陵谱》记载的角度出发来看,是合理的了,但历史事实来看问题,是难以说得过去的。
两个难以辩驳的历史事实
   一、说唐·祝寔是迁歙县始祖祝承俊的子孙,或称唐·祝寔是唐·祝钦明的后裔。在《须江郎峰祝氏世谱》及浙江各地祝氏宗谱中,都难找到事实依据,在祝钦明的子孙中,也找不到祝寔这个人。
  二、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笔者的祖父萃之公,随满族名士、浙江金衢严道道台如山(字冠九)巡视江郎山时,适逢江山宗人修撰《须江郎峰祝氏世谱》。萃之公以苏州祝寿眉所撰《苏州祝氏谱略》稿以进,并同江山修谱宗人在衢谱中,找到祝让(荣一公)之父祝叟(又名恭,字彦良,号劲轩)表下,只列有“有子名让,曾为元睦州寿昌教谕,族人称为荣一公,后迁兰溪,子孙失系不传”的字样。江山修谱的宗人,见而喜曰:“荣一公支下子孙,数百年失系矣!讵无意中得之,今愿修入谱中。”萃之公遂将《苏州祝氏谱略》稿,赠于江郎山宗人,更助番物百尊,请其修入衢宗新谱。并代求如山(字冠九)为新修谱作序。后被冠于该谱首页。现保存于上海图书馆中,而《苏州祝氏谱略》八卷·祝寿眉撰于清同治12年出版,现保存于北京科图、中央民院、美国图书馆内。
根据以上情况,至少可以看出,唐代祝寔不属《须江郎峰祝氏世谱》支系,而是属于衢宗祝氏支系中的人,不可能是唐国子祭酒祝钦明的后裔。                                                          2011.9.12 中秋节

注:
1、祝萃之  讳廷嘏,衢谱称维岳,号萃之,笔名西湖散史,晚号萃园老人。清太学生,浙江候补府税课大使,署安吉县,昌化县典史,湖州归安县主簿,加六品衔兰翎,历任开化县知县,补授处州宣平县知县。有政声,入长生祠,敕授承德郎,诰封奉政大夫,晋封奉直大夫,事迹详见海门县新志寓贤传。归隐后著有《自吟医方歌括》、《看花小筑》《诗文草雪》《萃园随笔》等书。
2、祝寿眉   原名洪彦,字子安,号籽庵,又号揖梅,萃之公侄孙。
元和县学优附生,候补员外郎,山东候补知县,加四品衔花翎,历任山东清平、海阳、城武等县知县加三级。著有梅叟遗规等书,撰刊《苏州祝氏谱略》及《枝山诗文集残本》四卷。并请江南名士俞樾作序。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三十年庚戌科二甲十九名进士。官至河南学政,被罢官后侨居苏州,主讲紫阳书院。晚年又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今苏州寒山寺《枫桥夜泊》唐 张继所作书碑,(月落乌啼霜满天.....。)即为俞樾遗墨,其曾孙即北京大学名教授,中国红学家俞平伯。解放后,因学术研究方法,被毛泽东主席点名批评,而一举闻名于世。


作者:祝培 (2011/9/19 13:02:5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祝氏论坛  执行时间:1,246.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祝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