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张家港市《麻氏族谱》序

    中华麻氏网 2012年8月29日 万家姓


江苏张家港市《麻氏族谱》将成,麻光练先生以谱牒中远古源流难稽,疑信错互,遂转展寻觅于麻城,希望能有所印证,以正本清源,存真去伪。且再致函而问序于余。其实事求是之精神令人感动,故作序之请拒之似觉不恭。

考麻姓源流有三:

一为春秋时齐大夫麻婴。据汉应劭《风俗通》:“麻氏,齐大夫麻婴之后。”郑樵《通志》称之为“以名为氏”(卷28“氏族略”)。

二为楚国大夫食采于麻城,以邑为姓。清陈廷炜《姓氏考略》注引《姓考》云:“楚大夫食采于麻,即今麻城,因氏。望出上谷。”

三为少数民族姓氏。其源又四:①壮族之麻姓,方音为mà,壮语意为“狗”,可能是以狗为图腾的氏族标志,遂以为姓。②傈僳族之麻姓,与梓姓同族,出自“梓扒”。傈僳语“梓扒”,即“麻氏族”之意,因其善种麻而得名,后或取其汉意“麻氏族”而以“麻”为姓。③回族之麻姓,与伊斯兰教有关,真主默罕莫德,或译为“马哈麻”者,信徒以马哈麻为名,入中国者或取“马哈麻”之末字谐以汉字“麻”而为姓。④土族语称麻姓为“麻锡江-孔”,意为拥有一百匹马的人。传说麻锡江人擅长养马。后或取“麻锡江”之首音谐汉字“麻”、“马”而为单姓。

麻光练先生随信寄给我《永嘉鑑川麻氏宗谱序》一篇,《麻氏源流支图》二页。其《永嘉鑑川麻氏宗谱序》系据《麻氏源流支图》臆说而成,可存而不论。只分析一下《麻氏源流支图》,即可知其为凭空杜撰之文、于史无征之论。该源流图起自“麻昌围”,终于“麻尊”,计一百四十二世。其中史籍有载名者为:第六十世麻婴、第七十三世熊绎、第七十五世麻达、第九十世麻秋、第九十三世麻嗣宗。其后注曰:“录自《缙云沐白麻氏宗谱》,续自《鑑川麻氏宗谱》。鑑川三十五世裔孙麻伯升录续。”知此源流图实为将“缙云麻氏”世系与“鑑川麻氏”世系合并而成。但这个源流图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自唐末黄巢起义,门阀摧颓;到五代战乱频仍,征战不已,历代谱牒大都荡然无存。而麻氏传一百四十二代,历时四千余年,其世系独能代代有征、历历不爽者,实在难以让人相信。

第二,麻氏第七十三世熊绎,这个名字十分可疑。我们知道,熊绎是楚国的祖先,周成王(-1042——-1021)时,被封为子爵。杜撰者大约知道有“楚大夫食采于麻城,遂以邑为姓”之说,于是,就从楚人中找出一个人名来充数,谁知找的不是“大夫”,而是个首领。更为荒唐的是,熊绎生活的年代,比第六十世麻婴至少要早四百五十年。其次,观其第七十四世名“象敖”,也有模仿楚人之名的嫌疑。如熊绎之后,楚国有国君熊仪和熊坎,分别名若敖、霄敖。再后来的楚文王之子熊囏,号堵敖。“敖”之本义是军事首领,相当于统帅。

第三,源流图以“麻秋”为第九十世,有些滑稽可笑。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麻秋是后赵石勒之部将,羯族胡人。将不同源流之麻秋搜罗进来,而将同源可能性更大的汉御史大夫麻光、唐左司郎中麻察遗漏,显见杜撰者学识有限,捉襟见肘。

第四、第九十三世麻嗣宗,《新唐书》、《旧唐书》均可见其人事迹。岑仲勉先生所校唐林宝《元和姓纂》卷5“九麻”:“唐功臣左金吾大将军、凉国公麻嗣宗赐姓李氏,改名延昌,子藏珍。”知麻嗣宗之子为麻藏珍,但源流图中第九十四世却名“麻益寿”。

麻光练先生随信还有复印件一页,内容为:“麻,上谷郡。系出自熊姓,楚公族熊婴奔齐国,更姓麻氏。”此说实将前述麻氏三大源流中之一、二合二为一,他书所见,亦有麻婴为楚大夫之后的说法。如果此说成立,则麻氏于麻城得姓后,子孙遂播迁各地,其中有麻婴一支迁至山东(齐国)。那么,汉族之麻姓,实出一源,即麻城!但此说毕竟于史无稽,难作定论。

作为麻氏发源地的麻城市,是否有该族家乘谱牒可资参阅呢?笔者就这个问题查阅了麻城市人口普查资料,发现姓麻者只有两人。然经多方寻访,别说找到族谱资料,就连人都没有见到。记得早在90年代初,辽宁电视台“每日一姓”节目摄制组就曾来麻城寻觅过麻氏源头,结果也是无功而返。考其原因,当与移民有关。从元末至清朝后期的“江西填湖广”和“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使麻城基本上无土著可言。查麻城各家族谱,80%以上来自江西;查川、渝两地族谱,又60% 以上迁自麻城。不知川、渝两地是否有麻氏族谱遗存,若能于异日得见,亦为一大快事。

上海图书馆藏有《浑源麻氏族谱》一册,为民国20年(1931)石印本,不分卷。撰谱者为麻席珍,记叙明正德年间,麻氏兄弟四人麻英、麻雄、麻端、麻镇由洪洞迁至浑源(今大同)。雄传四世而无嗣。此谱为浑源麻氏之合谱。谱载世系表、世次表、坟墓、家庙碑记、诗文。明嘉靖、万历年间的麻禄、麻锦、麻贵、麻承恩、麻承诏,均为大同名将,不知是否即此支后裔。

总之,根据典籍的记载,麻姓之起源,最早不过春秋初期。因为此时才有楚国,也才有“楚国封大夫食采于麻城”的可能。至于《永嘉鑑川麻氏宗谱序》所云:“在轩辕氏时,有一位金天氏之孙名昌围,分封湖北省麻城,他就以地为姓,改名麻昌围。”显然是违背历史常识的无稽之谈,因为轩辕氏时,还没有楚国呢。我想,如果将这些内容写进族谱,传给后代子孙,其后果,就不仅仅是贻笑大方了。

古人云:“无而书者污其祖,有而不书弃其祖”。我没有看得光练先生的族谱,不知其现有的世系是否记载完整。但他告诉我,他们这一族的始祖是从麻学鲁开始的。我想,既然如此,何不就以学鲁公为始祖呢。宋代欧阳修、苏洵创修族谱时使用的“小宗之法”,就是只上溯到始迁祖或五世祖,成为后世纂修家谱的典范。从麻氏世系上看,麻学鲁当为中唐后期人,距今亦有一千多年,传承约有四十余代,比起欧、苏体来,渊源也够长远了。且放弃那些邈不可征、荒诞不经、拼凑附会的说法,实事求是的续“自己的谱”,才能做到“详而有体,信而有征”,不失古人“无而书者污其祖,有而不书弃其祖”之意。

以上意见,不知光练先生然否?是为序!

2008.3.2 于麻城

 


分享按钮>>中华麻氏宗亲联谊会在登封市召开
>>完善麻氏宗谱 增进姓族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