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制笔名匠---麻德昌

    中华麻氏网 2012年8月29日 万家姓


他幼孤家贫,随母寄居于汝阳刘村外祖父家。9岁入私塾,13岁丧母辍学,14岁拜师习制毛笔。做徒工时,对师父指教的70多道制作工序、制作方法总是千习百练,直到手熟方止。有人提出笔的灵气不现,他就反复研讨,多方求教,边习边改,三年功成。


出师后,仍潜心钻研,虚心求教,终于创造出净胎纯羊毫、活头羊毫,改进了各类大小羊毫,居然在“毛笔之乡”无出其右者。有人建议小羊毫糙尖,他竟然反思自悟二载,必得问题释解才罢手。为提高技艺,创制新产品,他曾向下江艺师侯守昌讨教择笔技巧,向浙东名匠巴俊德学垫净胎纯羊毫。侯巴二人技艺保守,且有嗜好,在70天里,他给二人买了26两鸦片烟膏,却未学到高招。但是,在他潜心观摩研讨下,逐渐悟出操作奥妙。1870年,麻德昌艺成,可他并不满足故技,毅然切磋琢磨精益求精,终于创制出净胎纯羊毫和活头羊毫。尤其活头羊毫,其笔头隐在笔管里,使用时可以伸缩大小笔头,随欲挥毫,这在手工生产时代,算得上一个创举。

 

麻德昌研制的行笔,“尖圆齐健”四德兼备,且有独创,较之当代名家,均有过之而无不及。晚清进士袁保恒试用后,给以“健笔汝阳刘,矫若惊龙游”的评价,并书赠一联:“十年不入纷华域,一室可当安乐窝”,因获“盖世无双”之誉。1911年,清室某亲王用过麻氏毛笔后,不绝地赞叹:“妙笔难得!”并即席挥毫一联:“诗入司空廿四品,贴临大令十三行”,赐名“贡笔”。麻德昌为“毛笔之乡”的项城汝阳刘夺得了声誉,树起了一座里程碑。

 

他常说:“人贵自立”,“富贵非我愿”。当他艺成名噪之后,所制羊毫,竞相购买。而拜师求艺的同行也与日俱增。对学艺者,他来之不拒,诲之不倦,总是因材施教,从不保守,让其各有所成。尤其对同行所请,一招即应,不但满足所求,而且不计酬劳。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淮阳“刘天聚笔墨庄”的掌柜刘冠林(麻的舅辈)请他当技师,多次重金相邀,甚至提出利润均分,都遭到谢绝。而刘真有一股子三顾茅庐的耐劲,让麻盛情难却,最后按麻的三条要求达成协议:一、每年工钱60串(铜币),同在乡收入相当;二、允许他自由干活;三、吃穿不特殊。得到应诺,麻德昌便立马离乡赴淮。时年67岁。

 

他去“刘天聚”店里,带徒操作,言传身教,从不稍怠,在不足三年里,为笔店聚财上百万。店主给增薪,而他从不多取分文。他对履行第二条,自主自觉有余,自由随便不足。除接待来访者外,他以店为家,节假日仍旧干活,不论酷暑盛夏,或是数九寒天,从不误工,有时琢磨难题或指教徒工,就忘却休息时间了。他常对徒工说:“世上千般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啊!”身教胜于言教,其从师弟子无不热爱生活、事业,精于一技,敬其人品。

 

1935年,麻德昌卧床不起,病危时,乃召唤侄儿九高去淮,在病塌前嘱咐九高说:“我来淮阳十几年,东家对我照顾周到,我死之后不要向东家闹事,千万不可坏我名声!”旋病逝,享年82岁。是年11月,刘冠林制棺备椁,扶柩运回汝阳刘,大行殡事三天,安葬于麻腰庄祖茔。生徒咸来凭吊,同行乡里云集追悼,送葬车马人众迤逦里许,哀声动支,如丧考妣。

 

麻德昌从业68春,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传艺到老,名利富贵非所求,赤条条去后技艺流传,弟子遍及鲁豫皖秦晋等地,如名笔匠刘存义、刘东阳、刘汝渊、刘海清、刘洪德、刘智德、刘汝仁、刘家荣等皆其高足。现在汝阳刘笔厂生产现代化,从业千余人,吃饭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产品荣获省优部优金杯奖,又被河南省文化厅评定为“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其技师巨匠多是麻德昌的再传弟子。
 


分享按钮>>农民书法家---麻坦
>>大千慧照之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