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宗祠在南阳落成

    中华高氏网 2012年4月2日 高氏家族


   八百多年前,南宋著名诗人菊涧公高翥带领子孙始迁于岩门(今南阳)。先人们在此开基创业,生息繁衍,至今人口已有数万之众。高翥的子孙后代,继承祖宗之业,文昌武炽,方兴未艾。

  12月18日,高氏宗祠落成暨灵栖塔奠基仪式在南阳街道的白虎山上隆重举行。高氏族人为庆贺这件喜事,从海宁、临浦、瓜沥等地赶来,共聚一堂,其乐融融。

  高氏族人曾二度修建宗祠,明末清初十五世顺斋公感念祖宗之德,初建祠宇于北门,可惜在康熙庚午(1690)年,因潮患肆虐而陆沉沧海。康熙丁酉(1717)年,十七世守耕、浩斋二公选址于白虎山,重建宗祠,后逐有增扩,成为高族之标志。古祠正大门上雕刻着“高氏宗祠”四个大字,周边各种画案环绕,正大门口两边是皇朝旗杆石,左右边门上刻着“实实”“枚枚”四个字,四周为高大马头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徽式建筑。进入古祠,可见正大厅为报本堂,后进藏书楼、礼仪堂,前门楼靠背戏台(万年台),东西两厢楼房。堂内有许多文物古迹和文人墨客的诗联墨宝,特别是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光彩夺目……可惜该祠毁于“文革”。

  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家族见证若从此消失,岂不可惜?高氏族人迫切希望“重修历史”。2006年,高建成、高子芳上白虎山查看高氏宗祠旧址,修缮道光皇帝圣旨碑亭的情况,高仁灿得知情况后,出资30万元,三人一起发起修建高氏宗祠、修查高氏宗谱的“二修”工作。2008年6月,首届岩门高氏宗亲大会在钱江观潮城召开,高氏子孙群策群力,正式开启“二修”工程。

  两年多的时间,四百多万元的捐助,无数高氏人的努力,崭新的高氏宗祠出现在古祠旧址上,依旧是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不禁让人们恍惚了时间。

  如今,厚厚的三十九卷原版《海宁岩门高氏宗谱》被妥善保存在祠堂内,该宗谱记载了北宋真宗年间到民国时期的高家历史,记录了高氏族人的世系繁衍、性别、婚配、迁徙、葬埋等,还有历代官职、男功勋、女贞节等背景文字记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宗谱静静地安放着,诉说着悠长的历史,宗祠却因各方来客,热闹纷呈,新的故事已经展开……


分享按钮>>宁德福鼎沙埕刘氏祠堂
>>西店义门村的邬氏宗祠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