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缪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缪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怀念父亲缪耀章 已阅:5607 / 回复:9(楼主)

怀念父亲缪耀章
  1999年4月4日23时08分,是我们永远难忘的时刻。父亲缪耀章走完了他人生的82个春秋,永远离我们而去了。在他六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那意志坚定、刻苦耐劳的革命精神,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现就我们所知的点滴历史材料整理于后,以示怀念。
  一、 刻苦读书、追求真理,投身革命
  父亲于1918年5月13日(农历四月初四)出生在靖江孤山区(原三区)展八乡(现团结乡)杜家弄一个家境尚算殷实的家庭里。1926年至1935年入私塾读书,继又读了三年药书,想以自己的医术为贫苦民众祛病除疾。岂料1937年11月间,国民党守军两个团风闻日军将进犯靖江,一夜之间全部撤逃。12月8日,日军竹林部1000余人从靖江九圩港、十圩港偷渡登陆,靖江县城沦陷。父亲意识到,只有兴办教育,才能唤醒民众,救民于水火。于是1939年始,父亲弃医从教,在本村开办私塾,招收了二十多名学生,除讲授文化课外,还常给学生讲述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故事和军阀混战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父亲一边教学,一边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常常秉灯夜读,苦苦思索。
  1940年夏,陈毅、粟裕率新四军三个纵队挥戈东进黄桥,并乘胜攻克了黄桥以南孤山、西来的日伪据点。父亲与几位进步青年一道,参加了拥护、慰劳新四军的活动。同年8月,民运干部(共产党员)陆梅邀约父亲等人去泰兴黄桥。在黄桥中学礼堂,父亲聆听了陈毅所作的抗日时局报告,观看了宣传抗日的戏剧,目睹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英勇善战、纪律严明、民众爱戴的情形,深受鼓舞,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不日回靖后,即由陆梅和范苏介绍,于孤山慈悲庵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直接投身革命。
  同年10月季松岑、刘志升入党后,他们成立了党小组,由父亲担任党小组长。此时,县委党务特派员卢朴(苏州郊区人,原在上海当工人,1940年10月受组织派遣来靖江)至三区开展工作,我父亲开办的私塾便成了卢和其他共产党员经常歇脚和活动的联络点。卢对外是民运工作者,与父亲则以同学面目往来,常带给父亲一些党内刊物,常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谈论社会情况和国际国内形势。是年冬,经上级批准,孤山区第一个党支部建立,由季松岑为支部书记,刘志升为组织委员,父亲为宣传委员。他们自筹资金,自编自印课本,以塾师身份作掩护,以自己教学的课堂为阵地,组织成人识字班、青年读书班,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和抗日救亡的道理,传播革命火种。很多青年在他们的教育和影响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八角井的沈志行(我母亲的舅表弟)就是在参加读书班期间,于1941年入党的。当时,支部活动开展到了山南乡、土桥乡、准堤乡等。
  他们为了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和扩大党的影响,还积极创办公益事业,集资在杜家弄成立了公益社(群众组织,又为党的联络点)。办诊所,为民治病,开商店,经营农民生活必需品和农具,避免了群众进集镇买卖受敌伪盘剥、欺凌,方便了群众。并以公益社名义,联络各界人士,集资修建了破烂已久的交通要道上的八角井大桥。这南北、东西两桥南通靖城,北通广陵,东通孤山,西通宁界,周围几十里的群众经过大桥时都说:"新四军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后来因为日伪军经常下乡"扫荡",为了使党组织不致受损,公益社即主动关闭。
  他们还发动群众抗捐抗税"减租减息"。1941年2月,伪县政府催征吏闻咬艺等人到孤山附近的孙家埭、小毛家埭一带向群众索捐收税。父亲与季松岑一起,立即书写了"打倒汉奸走狗","向敌人缴粮缴税等于养虎伤身"等标语,张贴到交通要道口,造成了"活捉催征吏"的声势,吓得闻咬艺等人缩回靖城,再也不敢到这一带胡作非为,从而保护了群众利益。

作者:缪建成 (2008/4/1 17:20:24)   回复此贴
  回复 楼主:怀念父亲缪耀章 第 1 楼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黄桥被日、伪占领,靖江处于日伪顽三股势力包围之中,斗争形势日趋紧张。为了应付复杂的斗争局面,苏中三地委根据苏中区党委指示,各县除公开的县委外,还要建立秘密县委。是年底,靖江秘密县委(又称特系县委、乙种县委)成立,杨德和任书记。秘密党员则以社会化、职业化身份开展工作。父亲作为秘密系统党员,仍以塾师身份为掩护,一方面考察培养进步分子,秘密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另一方面则采取多种形式同敌人作斗争。
  在当时特定的经济文化条件下,老百姓常请瞎子预测祸福。父亲对老桑树埭的朱瞎子进行生死仇、民族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育(1938年2月,日军报复"扫荡"时,朱瞎子家及大半个埭房屋被烧毁)。朱表示愿为抗日尽力。父亲指示其算命时见机行事、灵活解答:对商贩称从南去北、有利可图(可为新四军提供药品、棉布等紧俏物资);对青年称在家不安定,北方有救星(隐喻参加新四军);对伪属求卜,则称白虎星当头,在外面做事会遭不测。通过宣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孤山据点有一周姓伪军不愿再为日本人卖命,通过关系与我方游击队高福郎相识后,从据点拖出6支长枪丢在靖城北门外宋家市水塘中,从此洗手不干伪军。我武装人员得知情况后,秘密将枪枝摸了回来。我父亲要求朱瞎子3-5天到私塾碰一下头,汇报情况,布置工作,并要其严守秘密,办事小心。这种形式对分化瓦解敌伪营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2年2月,父亲受组织委派,与秘密党员印懋哉一道,参加了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乡村师范(又称江左师范,该校原在普济庵,后迁姚家殿,由于形势恶化,1942年8月迁至长安弯腰沟)简师班为期一年的学习。这是一所抗大式的学校,为党培养了许多干部(后来很多人成了党的高级干部)。父亲在学习的同时做党的秘密工作。1943年春,父亲学习结束后,仍回杜家弄小学任教,时值县委联络部迁至杜家弄南富前门埭,父亲既做好秘密工作又积极配合公开党开展"反清乡"、反伪化斗争。当时的展八乡被评为"反清乡"、反伪化斗争的模范乡。县长祝惟干视察该乡时,高度赞扬了该乡对敌斗争常斗常胜,所以孤山区委便将展八乡更名为常胜乡,后虽行政区划多次调整,但"常胜"一名一直延用至今。1945年5月,父亲调县委巡视团工作,并与地下党员一道,策动了伪警察局长陶明德起义。8月26日靖城和平解放,陶明德亦获得新生。出于感谢,也为父亲联系工作方便,陶通过组织赠给了父亲一支勃朗宁手枪和一辆日产自行车。抗战胜利后,父亲任中共靖江城区区委宣教科长兼支部书记,县委民运部、联络部内勤。
  二、 不怕艰苦、不怕牺牲,信仰坚定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奋战,渴望中国从此出现和平、民主、团结的局面,可是蒋介石却想独吞胜利果实,撕毁"双十协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以几百万军队向我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发动了内战。1945年12月31日,国民党军队侵占我县八圩港口,1946年元月1日,侵占靖江城,白色恐怖笼国罩着靖江大地。
  1946年10月,国民党"土顽"将我奶奶和大哥抓到孤山据点关押,逼迫我奶奶交人。我奶奶说:"缪耀章他一步跨三个畦子,我三寸小脚怎么找到他,你们自己去追好了。"敌人虽恼羞成怒,却无计可施。后我区游击队针锋相对,抓了几个"顽属"交换,奶奶和大哥才获释。
  1946年11月至1947年3月,国民党军对靖江实施了三次"重点清剿","土顽"强行编保甲、订门牌,推行"顽化"统治。敌102旅306团配合省、县保安队对靖中地区逐港逐埭实行"篦梳式"搜剿,一天来去几个回合,疯狂捕杀我区乡干部、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在这敌我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环境十分险恶的情况下,父亲仍机智顽强地与敌人周旋苦斗,革命意志毫不动摇。当时,敌顽悬赏捉拿我父亲,并在孤山兜包湾我几个亲戚家附近布下了耳目,守株待兔。父亲针锋相对,经常变换隐蔽地点,白家埭、八角井、缪家埭、兜包湾等地的几位亲戚和学生家他都隐蔽过,为此大舅、二舅等几位新戚也遭连累。有一次,在"土顽"对我家多次搜查后,父亲潜回家,藏在大小屋之间仅一尺多宽的夹弄内,谁知"土顽"又杀回马枪,幸亏母亲巧妙与敌周旋,分散"土顽"注意力,父亲方脱离险境。敌人见抓不到我父亲,就到我家牵走耕牛,捉走肥猪,抢走生活用品,并将便桶倒在床上。还有一次,父亲在外躲避数日后,浑身染满痒疮,爬满白蚤,夜间潜回家中想洗个澡,母亲杜如珍在灶间烧水,"土顽"盛少斋一伙又持枪来我家搜捕,母亲故意与"土顽"高声对答,父亲闻讯即穿条短裤,拎起手枪和文件,扒开房间笆壁,从北河边竹园溜走。"土顽"见父亲的衣服尚在澡盆边,遂四处搜查,母亲伺机逃脱。"土顽"恼羞成怒,砸破水缸,冲碎铁锅,悻悻而去。


作者:缪建成 (2008/4/1 17:21:49)   回复此贴
  回复 1:怀念父亲缪耀章 第 2 楼

1947年春,革命志士刘士明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敌人为了威吓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将其押解到杜家弄,绑在稻床上活活烧死,并将我奶奶和大哥带到刑场,威逼奶奶交出我父亲,土顽们恶狠狠地说:"缪耀章如不回来自首,也是这腔调(同样处理)。"
  1947年2、3月间,国民党对靖江进行"面"的控制,全面推行乡保甲制。一家藏"匪"(指共产党员及其干部),保甲连坐,我县、区、乡干部及小型武装已无法立足。父亲与组织已失去联系,难以在原地坚持斗争。在此异常艰险的情况下,父亲决定寻找组织。母亲趁着夜色,手挎竹蓝,篮里放几只熟鸡蛋,乔装回娘家。她走在我父亲前面数十米处探路,一有情况即佯咳示警。他们每逢桥头,总得浮桥板、泅水才得过国民党封锁线(当时"土顽"在每个桥头都扎了竹篱笆,进行分割封锁)。后在太和区找到了县独立团。母亲返家途中,还不忘绕道白家埭,了解陈平(父亲的姑表弟,与父亲同期参加革命)的境况。回杜家弄后,得知刘志明牺牲的消息,十分悲痛,也为父亲捏着一把汗。
  县委为保存革命力量,以利将来进军恢复阵地,决定县、区、乡干部向北线转移,派6连护送我父亲等党、政干部从泰兴蒋华北撤。他们昼伏夜行、风餐露宿,还要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吃尽了千辛万若。一连几天不能休息,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还得饿着肚子在深夜急行军,尽管如此,他们仍秋毫无犯。有一次,父亲与几个战友为改善一下伙食,凑钱买了两个鸭子,刚刚杀好,敌兵追来,他们拎起带毛的鸭子就跑,稍稍定神,正准备烫毛煮鸭子,又来追兵,他们拎起鸭子再跑,如此这般三四次,到泰县蒋垛才吃成鸭子。
  父亲北撤后,母亲时时担心着父亲的安危。听到父亲及新四军干部等18人已被活埋在支家港的传言后,母亲含着泪,约了蒋逸成的母亲、季松岑的前妻等几位"抗属",深夜提着油灯,潜往出事地点,请人开坑验看。因被埋人员面目全非,母亲遂掰开死者嘴巴,依据牙齿一一辩认,未见父亲在其中,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父亲北撤到紫石(即海安)后,见当时地委书记钟民有架德国产照相机,父亲即请其照了一张相片,后辗转寄回家中,并附家信一封:"我在四叔(意谓新四军)店里,白米(实指地点)生意很好(意谓斗争形势),因经营地点不同(意谓流动作战),不要写回信了"。在"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家人接信后,自是安慰许多。当年9月18日,父亲随县独立团及部分区乡干部打回了靖江。1948年冬,我三哥出生,为纪念北撤,遂取名"北基"。
  回靖后,父亲至靖泰县委联络部(肖九成为部长)工作,先后任联络科科长和宣传科科长。他们积极开展边乡和策反工作。1948年春,经秘密党员于兰(父亲的舅表弟)联系,父亲与肖九成部长一道,冒着生命危险,两次至孤山北土桥据点附近竹园内,与据点头目王满银谈话,酝酿起义。同期,父亲配合肖九成部长,对广陵镇据点敌人进行策反,促使该据点侯大、张金贵(小名四儿)携机枪一挺和新步枪一支及子弹200发反正。使该据点敌人惊惶失措,第二天即撤逃至季家市据点,广陵镇据点的炮楼、土围子被当地群众彻底平毁。1948年8月,社公联(社会部、联络部和公安局)合并时,父亲任公安局支部书记兼侦联科长。是年底,苏南锡澄地区地下党领导人江革的通讯员执行任务时,在靖江八圩港口被捕叛变。靖江国民党军统决定派武装匪特秘密潜往无锡逮捕江革,打入军统的我情报人员陶玉堂向父亲及杨广汉汇报了这一情况,县委联络部派人飞报无锡市委,避免了锡澄地下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解放前夕,父亲及时掌握敌情,为反攻靖城作准备,在破获"中美健康会"等国民党潜伏特务组织的斗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元月28日(农历除夕夜),靖江县城解放,父亲参与了接管工作,因工作紧张,年初二回家时,祖父已病故3日。
  三、 不为名利、不求索取,勤政奉献
  全国解放后,父亲工作环境多次变动,但不管在什么岗位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艰苦朴素,清廉踏实的工作作风没有变。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1950年,父亲调苏北行署公安局工作,1953年至1957年调江苏省公安厅任调研科、秘书科科长(其间,1955年3月至1956年3月在北京中央公安学院学习),仍从事秘密战线工作,积极、审慎地建立公安情报组织。毛主席三次视察南京,父亲协助警卫处领导,一丝不苟地落实省委、公安厅领导精心布置的警卫、接待方案,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作者:缪建成 (2008/4/1 17:22:43)   回复此贴
  回复:怀念父亲缪耀章 第 3 楼

1957年初,组织上拟调父亲至南京药学院党委担任领导工作,征求意见时,父亲考虑子女多,在大城市生活不易,靖江人委领导亦希望父亲回靖搞水利建设。经组织批准,父亲返靖。1957年至1959年,父亲任靖江县民政科科长,又任县电灌办公室主任,县三土(土化肥、土水泥、土农药)办公室副主任。1959年至1964年任县水利局局长兼支部书记。提出了"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的口号,并以此作为奋斗目标。为了改变农业生产要件,实行"旱改水",父亲在县人委支持下,于1958年主持建造了王店桥、文昌市和展家埭三个国营电灌站,并从靖江电站(现供电局靖城工区)专门架通了供电线路。当时靖江机(农机)、电(供电)、水(水利)三部门尚未分设,靖江的用电仅靠靖江电站512千瓦的煤气机发电,仅供应裕纶纱厂及几个电灌站等少数单位使用。父亲有很多老战友在省级机关(如水利厅副厅长沈国治、建材局副局长闻靖等)工作,他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投资。在当时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争取到了数千立方的杉木电杆和数百吨的铜线,以及几十台变压器、电机等紧俏物资。1960年接通了扬泰电网,1961年靖江纳入江南大电网,1963年靖江被列为全国和省农电改造重点县,全县电网基本形成。在水利建设方面,父亲组织人员修建涵闸,疏浚河道,加固江堤。父亲事必躬亲,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通讯员,深入基层。他对靖江的地形、水系、每个埭名都了如指掌,与人交谈起来如数家珍,堪称靖江"活地图"。江堤水闸,田间地头,常留下他的足迹。夏季暴雨洪水期间,他巡查险工险段,往往数夜甚至数十夜不归。有一次,凌晨两点多钟,我们熟睡中被敲门声惊醒,父亲浑身泥水,像刚挖出来的泥罗卜,一问才得知,他陪同书记蒋逸成、县长张铭功巡查江堤去的。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至1966年,全县电灌站达466座,兼营粮食加工,结束了靖江农村种稻靠"水车",碾米、磨面靠"石臼"、"石磨"的历史。各公社机电管理中心站的建立和电网的形成,为以后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动力保障。经过数年的努力,我县的水利设施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大大地增强了我县抗旱排涝的能力,为农业连年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主持建造的一批涵闸在时隔数十年以后的今天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65年,农机由单一的排灌机械发展至加工、脱粒、耕耙、农运等多种项目,县人委决定成立行企合一的"江苏省农业机械公司靖江县公司",父亲任农机公司主任兼支部书记至1977年。1977年组建农机局后,父亲任副局长,直至离休。他为我县水利、电力和农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父亲工作作风民主,从来没有"官架子",对人和蔼可亲,善于倾听群众意见。父亲对同事和下属十分关心,他从南京调回靖江时,工资级别较高,每遇有调整工资时,他总是将加级加薪的指标让给他人。
  父亲一生节俭,艰苦朴素,在生活上没有过高的要求,随遇而安。他严于律己,清正廉洁,身居领导岗位,但从不以权谋私。60年代初,我们全家8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每月90多元工资来维持,还有大哥、二哥留在南京读书,生活较为艰苦,身为局长的父亲也陪我们一同受苦,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吃着粗粮。1963年全家下放后,生活更为艰难。但父亲从不向组织伸手,更不占公家便宜,揩公家油。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年代母亲支持革命,掩护同志,为新四军递送情报和信件,遭受了国民党反动派迫害,(1948年冬滴水成冰的日子,国民党军"扫荡",母亲抱着刚出生三天的三哥、背着二哥、搀着大哥,一口气"逃反"数里外的陈家埭),落下了许多暗疾。解放后,身体一直虚弱,还要含辛茹苦持家,精打细算度日,培养子女读书,后患食道癌于1978年1月21日去世。老战友季松岑亲自主持追悼会,并感叹:"一个不拿枪的战士倒下了。"父亲平时有泪不轻弹,母亲病故时,父亲流下了悲痛的泪水。悲伤之情溢于言表,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在我们子女均成家后,父亲于1989年与黄玉佩女士结合。父亲病中,继母给予了悉心照料。
  父亲虽然公务繁忙,但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他教我们学做人的道理,要求我们为人正直,要有真才实学。由于我们在文革期间没能读到多少书,1983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后,父亲热情鼓励、支持我们(钱振南、缪建南、缪建成)参加学习、考试。他主动担当起家务,每当我们夜晚听辅导课或自学到深夜时,总能吃上父亲为我们准备的热腾腾的夜宵,使我们在两年内顺利地通过了所有考试科目。


作者:缪建成 (2008/4/1 17:23:27)   回复此贴
  回复:怀念父亲缪耀章 第 4 楼

[color=#000000]1980年10月父亲离休[享受县(处)级政治生活待遇]后,虽然年迈多病,仍以极大的热情撰写、整理革命回忆录,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先后写下了数十篇回忆文章,有时我们也劝他写写自己,他总是笑着说:"生不立传。"父亲对史料的真实性极为负责,反复核实。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位在季市敌人内部工作的年仅21岁的革命者杨增源身份暴露后被敌活埋,其工作、活动事关我党机密,知情者甚少。父亲等人在"孤山革命烈士碑"揭碑仪式上未见杨增源列入革命烈士名录,极为关注,与陈其智等人多次写信与外地老干部联系,并要求有关组织查证、复核,终于使这史实得以证实,省民政厅于1993年追认杨增源为革命烈士。为此,父亲写了一篇《打入敌人内部的革命者》的纪念文章[见蒋逸成主编《孤山老战友(续集)》85页]。这既反映了父亲对史实的严谨态度,也反映了父亲不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无名英雄的高尚情操。
  1998年3月,父亲患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住院治疗,市领导以及很多老干部(蒋逸成、陈其智、贾成等)多次到医院看望。父亲仍关心靖江的经济建设和党史编纂,与他们谈机构改革和过去峥嵘岁月的人和事。我们叫父亲谈谈自己的革命经历,而他谈得更多的是战争时代的战友情谊以及母亲如何支持他革命和工作的情况。父亲病重期间,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并告诫医生:尽量少用好药,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财政支出。表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父亲病故后,组织上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正如生平简介中所写:"他坚持原则,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求真务实,淡泊名利。他的高风亮节,受到了许多老同志的敬佩和爱戴。"
  蒋逸成老厅长给我们来信:缪老是新四军东进后与季松岑第一批入党的老同志,他是革命斗争坚决的人,家庭虽属富有,但毅然参加革命,一往直前,冒着生命危险工作;他是一个十分勤恳工作的人,无论在哪个部门工作,都完成和超额完成自己的任务;他是一个十分求真的人,为写革命史料,反复考究,精益求精;他是一个不计较名利地位的人,党员资格这么老,从不计较,从不钻营,也不为儿女钻营……肖九成同志也是这样评价的。(99.2.25)。"令尊生前的光辉形象,使我经常留于脑海。他的言行、品德,是你们家庭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希你们将他一生的若干亮点写出来。"
  父亲的一生,无论在残酷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的建设时期;无论是从事具体工作,还是身居领导岗位,都始终没有动摇对党的信念。他为党和人民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终身受用不尽的,激励着我们在革命的征途中继续奋进。
  靖江市委党史办公室的挽联对父亲奋斗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
  抗日寇战顽敌搞建设撰党史千秋业绩永留人间;
  不为名不为利不邀功不诿过崇高品德光照后世。
  敬爱的父亲,我们永远怀念您![/color]

作者:缪建成 (2008/4/1 17:23:53)   回复此贴
  回复:怀念父亲缪耀章 第 5 楼

你好 你们靖江是在哪里  我也是姓缪的

作者:218.72.134.* (2008/5/4 14:30:3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缪氏论坛  执行时间:4,726.6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缪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