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姓是我国的百家大姓之一,总人口约7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54%,在当今我国常见大姓中,邓姓居第34位。
据姓氏学家考证,现今遍布海内外的邓姓绝大部分是来自商周侯国——邓国的邓姓。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南阳邓氏祖谱源流序》、唐代林宝的《元和姓綦》及宋代陈彭年的《广韵》等史籍均记载,商王武丁封其叔父曼于邓国,称邓侯。春秋时,邓侯吾离朝鲁,后邓国为楚文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武丁在位的时间是公元前1250年至1192年。自武丁时邓曼受封获氏,至今已有3200余年历史了。
邓姓源出邓国,那么,邓国的故地何在?南宋罗泌的《路史》记载了邓国为商人所建。夏之邓国,《路史》云:“邓,仲康子国,楚之北境,史云阻之以邓林者,今之南阳。”商灭夏后,夏人所建之邓国不知所终,至武丁时,又将其叔父曼封于此重建邓国,此邓国直至周僖王四年为楚所灭。因此,商周之邓国是在夏之邓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其中心区域在今湖北襄阳邓城。对此,古今文献多有记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邓,曼姓之国,今属南阳。”段玉裁注曰:“今河南南阳府邓州是其地”,清代江永《春秋地理考实》亦有类似记载:“邓国,今河南南阳府西南百二十里邓州是也。”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邓公墓”条亦云:“邓国故地在河南邓县”。经考证,这几份历史记载中的邓州-----古邓县;均指今天的湖北襄阳邓城。此外,陈明远、汪宗虎《中国姓氏辞典》,张海彤、金连昌《百家姓探源》,吴兴、郭长庚《邓姓史话》,黄节厚《百家姓探秘》等书均明确指出,古邓国的故地在今湖北襄阳邓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