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主 题: 包氏宗谱源流初探(三) 已阅:2038 / 回复:3(楼主)

包姓始自春秋战国,申包胥他因忠心保国的美德封于申,子孙们就以包为姓,所以包胥是我们包姓望族的开氏始祖。自此以后,世代相传,繁衍昌盛。
   包姓自汉代包咸以《论语》起家,因他和他的儿子包福都做过皇太子的老师,名声非常显赫。申包胥有后裔包安,始居上党(今山西上党),后移居湖水县万安乡十二坊五阁村。公元588年秋,为隋文帝护驾南征有功,被赐为平南侯。后因与太子杨广颉颃不合,杨广登基称隋炀帝,更是昏庸残暴。忠心谏策者,每遭横恣。视此,包安激流勇退,携家眷及孥仆三十余人,置田数千亩,居在万顷洋的西侧,并建五阁以成村,表示不忘旧居之意。唐代的包融,是申包胥的三十一世孙,生有包何、包佶二子,时称“三包”,死后均葬于丹阳延陵,《唐才子传》分别为其列传。包佶生有四子,长子包庆、二子包庚、三子包庠、四子包序。次子包庚因战乱流寓庐州(今安徽合肥),并永世定居庐州(合肥)。包庚的后六世孙包愉,生二子,长子名包授,次子名包拯。可以说包拯的祖籍为丹阳,自申包胥后,包拯为三十九世孙。明永乐初年,包拯的第十五世孙名包子富,原来定居于姑苏崇明(明初崇明划归苏州府辖),因嗜好山水,遍游名胜,后携家小定居丹阳北乡包港(今安徽宣城九曲河入口处),包子富成为包港包姓始迁祖。清光绪版《包氏宗谱》载,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包港包氏已历十三代。丹阳包氏的宗祠均取先贤包拯的谥号为名,称“孝肃堂”。至今丹阳包氏大多集居于新桥、皇塘、里庄、运河、麦溪、全州、珥陵等地。包氏入闽始于包十郎,号纯白,又名包始仁,祖籍为山西上党(今山西长治)。山西上党的包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先祖数次南迁,最后有一支落籍于江西建昌府南城包家坊。据《庐丰谱•序》载,包十郎字纯白,“始贡于宋孝宗隆兴间,得选汀州教授,又权知上杭县事,解组后遂退隐小陈坑而奠宅焉。”可见福建的包氏在宋元年间由江西建昌府再迁而来,如今上杭南部边陲汀江西岸的小陈坑(今属下都乡新寨村),成为闽杭包氏的发祥地。清代南方包姓有迁徙台湾。红安包姓始祖名包象山,于元末明初由江西建昌府包家坊迁麻城西部仙居乡定居,为江西填湖广的迁民行列。包象山妣妻杨氏生子名包俊秀,包俊秀妣蒋氏生子名包文司。包文司妣傅氏生子三,长子名包尊,二子名包敬,三子名包钦。此三兄弟后迁徙于黄安的太仙乡三角会的包家冲、麦芽冲、陡岸新屋李家一带定居。今为红安县杏花乡三角山的刘河村包家河一带。包尊字超风,号恩荣,于明朝永乐年间官御史,为红安包氏始迁祖。包尊生一子名包宣一。包尊的次弟名包敬,生子一名包宣二,后迁河南罗山定居。包尊的三弟名包钦,生一子名包宣三,后迁老山,为老山的一世祖。
   红安包姓缙绅略录:包尊,为明永乐年御史。包尊的八世孙包太祥为庠生,未仕。(详见湖北红安包氏宗谱)
   其唐代再传包融,他以诗赋闻名,受到世人赞颂景仰,成为延陵的名门望族(延陵遗址在今常州市南淹城,延陵郡包括江阴县、丹阳县、常州市和武进县一带),包融的后代有包何,包佶。
   南宋时的包逊(字敏道),他是孝宗工部尚书包约的幼弟,度宗刑部尚书包恢的叔父。他“淳熙甲午举于乡,明年下第,遂不复仕进”,悉心治家。为了清本溯源,联络族属,包逊在家组织人力修谱。他修谱态度严谨,曾赴合肥取回“吾家老谱”,究明先世流派,“访郡邑以偏乡隅,凡书爵、书名、书葬、书娶,一字之中悉心校勘,遂使原原本本,脉络分明,序传碑铭罔弗毕具。”这部谱虽早已失传,但包逊写的序则流传了下来。他在序中把包氏祖先自东汉至隋唐的世次疏理了出来,按包逊《始修宗谱序》载:东汉包咸九世至包宗远,仕西晋;宗远八世至包恺,隋炀帝时为国子博士;恺之曾孙包融,唐开元中为集贤学士;融次子包佶,历事玄肃代德四朝;“佶之六世孙曰恒善,五代周为庐州合肥县尉,卒于官,三子留家合肥。伯树德,仲植德,季松德。树德三子,长播,次振,幼拯。圣宋祥符庚戌播来判建昌军事,乐南城山水之佳,遂家于七仙阁下,后徙修仁里之月湖包坊。自是建昌始有包氏。”月湖包坊,就是今天南城县包坊乡的包坊村。

作者:包选平 (2012/4/14 0:32:54)   回复此贴
  回复:包氏宗谱源流初探(三) 第 1 楼

这种探讨精神应该支持,……

作者:11911 (2013/10/26 9:35:51)   回复此贴
  回复:包氏宗谱源流初探(三) 第 2 楼

东边不亮西边亮,你们喧闹我他不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作者:OOOO1 (2013/10/29 14:06:55)   回复此贴
  回复:包氏宗谱源流初探(三) 第 3 楼

“包氏宗谱源流初探”不应该放入传说中的故事。

作者:OOO (2013/11/5 9:12:2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1,296.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