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著述辑录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主 题: 江西南城《包氏宗谱》1204年序 已阅:4424 / 回复:9(楼主)

江西南城《包氏宗谱》1204年序
中华包氏网 2012年5月30日 包旭初
始修宗谱序
包氏之先本姜姓 少典之君娶干有蟜氏之女曰安登生子二长曰石年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 神农之後為唐虞四岳諸侯封於申後從封姓歷夏商為周室世臣宣王以元舅申伯功業盛大廼命召伯营謝 今鄧州南陽是也 於其行也鄉士尹吉甫作崧高之詩以送之申實侯爵以其為方伯故曰於邑於謝南國是式春秋時倂於楚申包胥仕楚為大夫後世以王父字為氏而苗裔家楚居上黨自是蔓延于天下按有一世祖諱愷者為東漢鸿臚寺卿咸公之後 世紀咸生肅肅生雝雝生珪珪生邦瑞瑞生徵徵生宏宏生貴貴生宗遠 宗遠仕西晉為郎中懷帝永嘉末中原濁亂五湖雜霸挈家居丹陽宗遠八世至愷 世紀宗遠生景祥景祥生敏公敏公生濬濬生希哲希哲生輔輔生良臣良臣生愷 愷兄愉明五經愷悉傳其學隨煬帝時為國子博士學者宗之稱為梅莊先生見惰室荒亂退歸東海教授數千人與門人逰于吳興遂家焉愷之曾孫曰融 世紀愷生良濟良濟生楫楫生融 融唐開元中為集賢學士子二長何起居舍人次佶天寶六年居進士拜諫議大夫御史中丞擢刑部侍郎兼三司使掌天下財賦歷事玄肅代德四朝封丹陽郡公故包氏有二郡佶之六世孫曰恒善 世紀佶生國珍生文淵文淵生珙珙生顯顯生廷實廷實生恒善五代周為廬州合淝縣尉卒於官三子留家合淝伯樹德仲植德季松德樹德三子長諱播次振幼拯聖宋祥符庚戌播來判建昌軍事樂南城山水之佳遂家於七仙閣下後徙修仁里之月湖包坊自是建昌始有包氏播字希遠幼弟拯字希仁舉進士有大名子繶為潭州通判早卒遺妻崔氏及一稚兒拯夫婦意崔不能守使左右試其心崔氏蓬頭泣涕出堂下見拯曰翁天下名公也婦得齒賤獲執漧滌之事幸矣况污厥家聲乎死無他也其後稚兒亦卒播子經命仲子濱歸合淝為崔氏嗣及崔氏卒而經尚無恙濱乃挈家來省父母亦家盱焉蓋曲阿之包皆祖咸東海之包皆祖愷與兄愉吳興之包皆祖融合淝之包皆祖恒善建昌之包皆祖播及拯要凡包氏皆祖楚大夫包胥蓋自包胥至咸至愷其間世次皆不可紀愷以下世次可紀而事跡尚不免於畧者世遠也故譜愷於前譜播於後明盱江包氏之所由來以便後人之覽也前譜及播而不及子者詳後故也紀拯於後譜者以其濱嗣崔氏省父母亦家盱也包氏自祥符迄今為年者凡二百為世者中有一為家者踰一百為人者踰萬億歲時蜡社尚能相與盡其歡欣愛戴者由世知學而族有譜之力也先正曰死必冠娶必告少而孤則老者字之貧無歸則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誚讓也吾敢借是教族人或者有感而知勉也其或不能然者則願族之長與族之少而賢者相與戒勉之庶其知懼而改也是亦祖宗望我後人之意也故不敢以是告他人而以戒勉族人知之則將來之盛未必不由此也夫

皇宋嘉泰四年崴次甲子十月望後
吉日
盱江八世孫敏道頓首書

编者注:宋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


    
  


作者:大家谈 (2012/6/13 15:37:55)   回复此贴
  回复:江西南城《包氏宗谱》1204年序 第 1 楼

我等关心谱籍,但文化水平低,对那些古文看不懂。现恭请《统谱》编委或办公室人员,对此谱序加以评注,帮助大家理解其深意,幸勿推辞。另,也欢迎江西包慧良先生对此序发表高见。


作者:007007 (2012/6/13 16:17:26)   回复此贴
  回复 1:回复:江西南城《包氏宗谱》1204年序 第 2 楼

在此處,我转侢一篇文章摘要:"......现在我们要以包拯及其子媳孙六人的墓誌銘为依据,才是唯一正确的;才谈得上具有正确性、可靠性、权威性。倡仪族人在搞好民族、家族的大团结前提下,共同努力,统-理清各地包氏家譜的世系,进行对接合譜,有序规笵其字辈,重振家訓,新编统一字辈,实现全国整体划一的包姓一家。"        摘自:<<中华包氏网>>2009年3月19日包选平、包尊敬共同發表题目为<<家镨溯源____阐述包拯后裔>>的文章。該文章包选平老师写於2008年9月26日。我对该文章的评价是:佳!佳!!佳!!!严肃、认真、实事求是、高度负责地认祖归宗者,君子也!高尚之人,不愧为包姓人。敬請攀附包拯者三思而后为之,不知而为者请读此文,請以包拯及其子媳孙的墓誌銘为准,改正鍩誤。知之而故意为之者请述其理由。个人願意攀附者,那是你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千万不要妄自尊大,更不可羞辱自已的先祖,蒙蔽族众,把全族宗親给出卖了。包和瑶老先生、包圣北先生、包慧良老师:敬請赐教!

作者:包先真 (2012/6/17 21:54:17)   回复此贴
  回复:江西南城《包氏宗谱》1204年序 第 3 楼

我们约在11个月前,就请《统谱》编委或办公室人员,对此谱序加以评注,帮助大家理解其深意。  但总是泥牛入海,音信全无,或许有关人士也无能为力了。  今见江西包氏谱局包慧良秘书长现身于《论坛》布道传经,遂大喜过望 , 特此敬请包慧良秘书长不辞辛劳,对其自家谱序,轻车熟路,予以阐释。我等当不胜感激!

作者:007007 (2013/5/2 7:26:56)   回复此贴
  回复:江西南城《包氏宗谱》1204年序 第 4 楼

有人对“古文看不懂”,今天化了半天时间,对《南城谱序》进行了简译,错误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一次修宗谱的序言

    包氏以前本来姓姜,少典的父亲娶干有娇氏之女叫“安登”,生二个儿子,大的叫石年,出生于姜水河畔,所以用姜为姓。神农氏之后,他作为唐虞四岳诸侯,封於申国,后来跟封姓,经历夏朝、商朝,成为周朝王室世臣。周宣王因为元舅申伯的功劳大,大摆延席下令召申伯犒谢,在现在的鄧州南阳。 於其行也,乡士尹吉甫作崧高之诗,以送之申實侯爵,以其为方伯,所以叫於邑、於谢、南国。春秋時候,归并到楚国,申包胥在楚任大夫。他的后代以王父字“包”为姓氏,而他的裔孙家楚居上党郡,从此蔓延于天下。
   一世祖名叫“愷”,系东汉大鸿卢寺卿咸公之后,世记如下:咸生肅、肅生雝、雝生珪、珪生邦瑞、瑞生徵、徵生宏、宏生貴、貴生宗远。宗远在西晉任郎中,晉懷帝永嘉末年,中原纷乱,五湖称霸,他携全家居丹阳。
   宗远传八世至愷。世记如下:宗远生景祥、景祥生敏公、敏公生濬、濬生希哲、希哲生辅、辅生良臣、良臣生愷。愷的兄长愉博通五经,愷全部承传他的才学。随炀帝時,为国子博士学者,被称為梅莊先生。他見惰皇室荒乱无度,遂退归到東海郡,教授数千门人,与门人逰到吳兴就住下了。
    愷的曾孫叫融,世记如下:愷生良濟、良濟生楫、楫生融。融唐朝開元中期为集贤學士,有二个儿子,大的叫“何”,起居舍人;第二个叫“佶”,是天寶六年進士,拜諫議大夫、御史中丞、擢刑部侍郎兼三司使,掌管天下財税大权,历事“玄、肅、代、德”四朝,封丹陽郡公,故包氏有二郡(上党郡、丹阳郡)。
    佶的六世孫叫恒善,世记如下:佶生國珍、國珍生文淵、文淵生珙、珙生顯、顯生廷實、廷實生恒善。五代周时为卢州府合淝县尉,死于当官的任上。三个儿子留家合淝,大的樹德,第二植德,第三松德;樹德三个儿子:大的叫播,第二个振,小的拯。聖宋祥符庚戌,播來判建昌軍事,喜欢南城山水之佳,遂家於七仙閣下,後徙修仁里之月湖包坊,从此建昌开始有包氏。
    播字希远,小弟弟拯,字希仁,举進士,有大名;儿子繶为潭州通判,早卒,留下妻崔氏及一稚兒;包拯夫婦以为崔不能守寡,使左右試其心,崔氏蓬头泣涕出堂下,对拯公哭说:“公公天下名公也,我能得到温饱帮助洗涤,已经是非常荣幸了,怎么会做有损名声之事,死也不再嫁人”,后来幼兒亦夭卒。播的儿子經,命他的第二个儿子濱归到合淝崔氏作继子。直到崔氏亡故,而經尚健在,濱才携全家來看望父母,亦安家盱江
   曲阿之包皆祖咸,東海之包皆祖愷与兄愉,吳兴之包皆祖融,合淝之包皆祖恒善,建昌之包皆祖播及拯,凡包氏都出自楚大夫包胥。自包胥至咸、至愷,其間世次都记不清了,愷以下世次可记清,但事跡尚不免有简略。因时间久了,为何写愷在前,写播在后,为的是讲清盱江包氏的由來,以便後人阅览。前譜及播而不及子者,后面詳细之故,记拯於后譜,以其濱嗣崔氏省父母亦家盱也。
    包氏自祥符迄今,已经有二百年,为世者中有一,为家者逾一百,为人者逾万亿,岁時蜡社,尚能相与尽其欢欣,爱戴者由世知学,这是家族有譜之力也。先正曰:“死必冠,娶必告,少而孤,則老者字之,貧穷的无归宿,則富者收之,而不然者,族人之所共谦让也”。我想借此教族人,或者有感而知勉也,其或不能然者,則愿族之長与族之少,而贤者相互戒勉,让他知道害怕而改正,这是祖宗对我後人之愿望,所以不敢告诉别人,而只戒勉族人知道,而將來兴盛未必不是由此原因。

皇宋嘉泰四年崴次甲子十月望後
吉日
盱江八世孫敏道頓首書

该帖子被包祖伟在2013-5-9 12:41:31编辑过

作者:包祖伟 (2013/5/2 11:24:32)   回复此贴
  回复 4:回复:江西南城《包氏宗谱》1204年序 第 5 楼

希望大家都來探討和指出此序文中的錯誤。特别是 1,包拯公的祖父呌包恒善者,包拯公的父親呌包樹德者,包拯公的兒子呌包经者和包拯公的孫子呌包滨者。2,南昌<<江西包拯后裔宗親會>>是什么性质的组织?3,它是<<中国包拯后裔联誼會>>的分支机构吗?3,包训安先生是否承认这一组织?
该帖子被邑人在2013-5-3 9:14:05编辑过

作者:邑人 (2013/5/2 22:22:06)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9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3,128.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