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随便聊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主 题: 雁山高隐 (二) 已阅:1424 / 回复:0(楼主)

吴宝秀认为,隐的表现形式不一,殊途同归。他对“隐者”的定义是:“宜见(同‘现’)而潜,宜进而处,宜高华崇秩而心实厌旃(旃训‘之’)以自藏晦。”说通俗一点就是,本可以露脸儿(比如出来当官)而偏偏躲藏起来,本可以“进步”而偏偏甘居边缘,本可以享受荣华富贵而偏偏当它是浮云。那么,像包思源这样有才有义有德之人,甘心寂处僻壤,逍遥于雁荡山的泉石之间,当然算得上是“高隐”了。

      吴宝秀的《雁山高隐诗序》是为《雁山高隐册》作的序言。据何白《文辉公传》,思源子光闾被两浙督学伍公拔列优等时,“里中瞩目,咸以大器期之”,思源亦“自喜庭训有成”,“乡里鸿硕,篇章交赠”,《雁山高隐册》即为这些赠作的结集。现在包氏宗谱里录有朱嘉猷、何白和宁波人管万里的诗,均置于《雁山高隐歌》题下。何白诗云:

      隐君家傍芙蓉麓,几曲寒流映深竹。龙湫月吐镜中窥,雁荡云来檐下宿。飘萧鹤发神炯然,弄月看云爱幽独。钓艇时从花下迷,丹经日向松根读。漱玄液兮练正灵,石鼎玄霜几回熟。元霜初熟即宾仙,芙蓉深处留高躅。有子翩翩自凤毛,已见雄飞起雌伏。圣世今为清庙珍,明时已剖陵阳玉。隐君不见见伊人,眉宇超超迈尘俗。临风想象一题诗,聊为伊人慰风木。他日相期雁荡游,手汲寒泉荐芳菊。

    “隐君”指包思源。从诗意看,何白作此诗时包思源已去世。管万里的诗结尾道:“阿翁曾不负丹丘,雁荡山中号隐侯。”丹丘指何白(白号丹丘)。管万里言包光闾尊翁包思源无愧于何白的称誉,可见管万里的诗更写在何白诗之后。何、管二作当不属《雁山高隐册》里的作品。唯乐清瑶川人朱嘉猷的诗,是在包思源生前写的,当属于“乡里鸿硕,篇章交赠” 之列,诗云:

      雁山形胜甲瓯东,丹芳岭西连芙蓉。从来僻地远城市,中有草堂潜卧龙。短墙横溪山水碧,乔木夹道浓荫重。浪迹不嫌鹿豕友,柴门可使烟霞封。呼童扫径赏松菊,对客开樽垂帘栊。更凭藜杖恣幽探,结盟长在名山中。上从云外跻绝巘,下向讵那看仙踪。几新几旧十八刹,有名无名千万峰。遨游原不问晴雨,惯着双屐效谢公。适信人间有蓬岛,应接不暇趋无穷。况以诗书谷孙子,高堂榆景尤从容。天高海阔任飞跃,那管年华如转蓬。君不见富春江下有严子,羊裘把钓成高风;又不见商山四皓老岩穴,采芝高节比赤松。知君石隐亦如是,王侯翻羡江南翁。虽然在上有尧舜,雁山自与箕山同。

      朱嘉猷在诗中称包思源为“石隐”,盖因雁荡山多石。朱嘉猷诗名不大,此诗写得却甚佳。“上从云外跻绝巘,下向讵那看仙踪。几新几旧十八刹,有名无名千万峰”四句,既写雁荡山的景观之多,也写出了包思源的游踪之广。

    “隐”是中国传统文化现象之一种,源远流长。中国古代文人喜欢谈隐,似乎更在谈禅谈仙之上。哪怕当官之人,也有所谓“吏隐”之说。身处逆境时,更会想到退隐故山。明后期,政治黑暗,仕途风波险恶,正直的官员往往没有好结局。张德明后来因小人倾轧解绶归田,吴宝秀更是遭遇悲惨,自己被下诏狱,险些丧命,夫人亦自杀身亡。张德明写《思源公传》、吴宝秀写《雁山高隐诗序》时,他俩可能还在宦途,但已备尝官场的酸甜苦辣,他们拿包思源的话题谈隐,或有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意思在内。


  作者简介:

   许宗斌, 男,汉族,1947年生,乐清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温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乐清市文联名誉主席,乐清市文献丛书主编。


  


作者:000001 (2014/11/14 17:13:0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4,835.0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