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宗谱撰修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主 题: 欢 腾 的 龙 山 已阅:2443 / 回复:6(楼主)

欢 腾 的 龙 山

包熙葆

斗龙山在起舞,九华河在歌唱。不为别的,只为龙山包氏续修宗谱。
元四章氏及许多其他姓氏续修宗谱的喜讯传出后,龙山包氏的一些宗亲们相互转告,纷纷表示尊祖敬宗,一定要续修好宗谱。安庆包根良宗亲获悉全套《龙山包氏宗谱》保存完好,他与家人商量,愿为族人续修宗谱捐赠全部费用。国家主席胡***为《中国家谱总目录》题写“高瞻远瞩”的题词,更加激发了宗亲们的热情。已经退休的包熙枝、包熙葆、包广林、包玉采、包银材、包臣文等宗亲应邀走出家门,志愿义务为龙山包氏续修宗谱服务。6月27日,来自安庆、铜陵和池州本地的七十多位宗亲代表聚集在池州宾馆,正式启动龙山包氏续修宗谱工程。会场内传递的信息,把人们的思绪带进了很久以前的年代。
600多年前,拯公玄孙、绍兴参军副帅康二公从硝烟弥漫的战场来到秋浦县斗龙山居住,开始了一位军官农耕渔猎的生活。从此,斗龙山更加翠绿了,九华河更加清澈了。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孕育了几万人的包氏后裔,使拯公的后裔队伍又新增了一支“龙山”,康二公成为“龙山包氏”的始祖。
几百年来,龙山包氏族人在斗龙山下、九华河畔开良田,兴水利,办学校,建祠堂,舞龙踩马,练拳习武,治家安邦,为建设美好家园辛勤劳作。龙山包氏后裔也随之不断繁衍播迁,以斗龙山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居住,并向全国乃至海外迁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龙山包氏宗祠的兴建,“龙山包”逐渐被“祠堂包”所替代,“祠堂包”在贵池境内成为妇孺皆知的名姓。
会场内展现的光绪19年(1893年)续修的《龙山包氏宗谱》,其封面硕大的活版印刷的隶书“龙山”两字,赫然映入人们的眼帘。“龙山”从这里再一次走向族人心中。
农历七月的天空,骄阳似火;三伏天的大地,热浪滚滚。天热,比不过人们的心热。学习了《龙山包氏宗谱》卷首的池州包氏文化研究顾问委员会、包氏文化研究会和龙山包氏宗谱续修委员会的全体委员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毅然决然走出办公室,分片召开宗亲大会,部署续修宗谱工作。
根据宗亲们居住地的分布,宗亲大会共分五个片(祠堂、新湖、观前、马衙、铜陵)召开。“三个委员会”的领导成员按照分工,分片负责。霎那间,各片组长拨通了所在片行政领导人家里的电话,并经乡、镇或办事处领导通知村或居委会负责人,电波不停地传递着龙山包氏续修宗谱动员大会即将召开的信息。
斗龙山沸腾了。宗亲们的手机或电话响个不停,传来的是他们希望知道的何时何地召开动员大会的消息。“祠堂包”柏树组组长包光远接到老村长包来友的电话后,兴奋得连忙跑出家门,告诉隔壁包天恩,此时包天恩正在听取赵冲组组
长包光彩的通知。有的宗亲接到电话后,高兴得立即推开窗户,向邻居报告喜讯。现代通讯工具和几何倍增的传达方式,瞬间就使“三个委员会”的决定传达到全体宗亲。田野里,池塘旁,家庭中,续修宗谱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
为了方便宗亲就近与会,此次动员大会分为五个主会场,六个分会场。8月12日,第一场会议在新湖片召开,会场设在村委会会议室。“三个委员会”的领导于上午八点半钟从池州城里到达新湖村部时,来自新湖、新义和五里的200多位宗亲已经整齐地安坐在会议室里。新湖片的分会场在郭港村,建华等地宗亲不畏路途遥远,都能按时到会。七家山包家友宗亲因事去合肥,也不放弃等车时间,到会聆听报告。8月13日,第二场会议在祠堂片召开,会场设在祠堂小学的四合院里。一早,村支书包月贵就安排人员去观前中心学校运来板凳。包正东老师早早地就安装好音响设备,优美的音乐不停地向宗亲们送去沁人心肺的“早餐”。正在做麻的人们听到嘹亮的音乐,看看时间快到开会时刻,纷纷放弃手里的活儿,迅速赶到会场。村主任虽然不姓包,他认为龙山包氏续修宗谱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作者:391540462 (2009/11/1 16:31:21)   回复此贴
  回复:欢 腾 的 龙 山 第 1 楼

熙葆宗亲:可以把文章发给我,我把它贴在正版中。包旭初

作者:包先生 (2009/11/8 17:07:32)   回复此贴
  回复 1:回复:欢 腾 的 龙 山 第 2 楼

旭初宗亲:您辛苦了!今年六月底我应邀参与家族宗谱续修,其时因忙于具体事务,很久没有上网,耽误了参拜您精心打造的包氏网站的良好机缘。包公节期间获悉有包氏网,从合肥回来后便匆匆打开电脑,认真拜读了您及其他宗亲撰写的一系列文章及有关信息,深受鼓舞与启发。我草拟的包公节纪实这篇拙文,先刊载在池贴上网页。

作者:包熙葆 (2009/11/8 20:32:34)   回复此贴
  回复:欢 腾 的 龙 山 第 3 楼

旭初宗亲:您辛苦了!今年六月底我应邀参与家族宗谱续修,其时因忙于具体事务,很久没有上网,耽误了参拜您精心打造的包氏网站的良好机缘。包公节期间获悉有包氏网,从合肥回来后便匆匆打开电脑,认真拜读了您及其他宗亲撰写的一系列文章及有关信息,深受鼓舞与启发。我草拟的包公节纪实这篇拙文,先刊载在池州包氏文化研究简讯上,后发贴到包氏网上。随后发贴欢腾的龙山,,目的是让龙山包氏宗亲了解宗谱续修的情况,以便聚全族之力,做好这项工作。现遵嘱将欢腾的龙山后半部分发给您,请指教。
祝您并全家健康幸福,并祝包氏网站在您的精心呵护下办成包氏宗亲的乐园和学园!
安徽池州包熙葆

作者:包熙葆 (2009/11/8 20:44:32)   回复此贴
  回复:欢 腾 的 龙 山 第 4 楼

村主任虽然不姓包,他认为龙山包氏续修宗谱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亲临会场指导并安排有关后勤工作。祖辈出庄到新龙的包熙木兄弟们,虽然知道有一场会议安排在新龙召开,仍然委派五弟包熙福一早就从新龙驱车赶到老家里“祠堂包”参加会议。祠堂片的分会场在茅坦,虽然那里宗亲人数不多,包氏丈夫汪德龙副书记和包明义校长分别通知宗亲代表到香山开会,研究续修宗谱的有关事宜。8月14日,第三场会议在观前片召开,会场设在村委会会议室。一大早,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来到观前,象昔日观戏看电影一样,一路上又说又笑。天子冲的宗亲们来了,他们中有家子辈和熙字辈的;郑村畈的宗亲们来了,他们中最高的是光字辈,最小的是继字辈;观前集镇上的宗亲们来了,他们放弃做生意的机会,一心了解宗族大事;早先迁居到马衙的一些宗亲,也早早地赶到观前与会。观前片的分会场有两个,一个在新龙,包括小岭;一个在双岭,包括原双丰和双湖包仓组。说是分会场,其实参加会议人数都在百人左右。8月15日,第四场会议在马衙片召开,会场设在茶山村委会会议室。原以为茶山这支龙山包氏后裔人数不多,没想到不仅会议室坐满了人,连门口也站了不少人。原来居住在马衙保丰还有一支龙山包氏后裔,他们包车来到茶山参加会议。马衙片的分会场也有两个,一个在灵芝,一个在墩上。虽然人数不多,但组织者都把它当作主会场一样安排。第五场会议是此前在铜陵召开的,与会人员为在铜陵地区工作和安家的龙山包氏后裔。会场设在市委党校会议室。会场内悬挂着“龙山包氏续修宗谱宗亲联谊会”。在铜陵的部分震山包氏宗亲闻讯也赶来参加会议。
俯视行走在龙山大地上的一支支与会的宗亲队伍,犹如一支支蛟龙在舞动。他们或步行于山间小道,或驱车于柏油马路,或几十人一群,或八九个一族,或由东往西,或经南径北,其情其景其节奏胜似经过编导的舞台上的舞蹈。他们不请假,不迟到,你喊我,我等你,同时来到会场。宗亲们无不感叹,此次发动之广,出动之全,是“文革”后未曾见过的。须知,这里没有行政命令,也没有利益驱动,完全是自觉自愿,是情系一个字——孝。
领略了龙山包氏宗族盛会的外表后,让我们走进会议中,进一步欣赏其情其景。
会议分别由各片组长主持。池州包氏文化研究顾问委员会主任包熙枝先生作主题报告。他的报告共分五个部分,包氏的起源与历史冶革;续修宗谱的动因与意义;续修宗谱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及其对策;续修宗谱工作进展情况;今后工作安排(报告全文下期另发)。熙枝主任首先代表“三个委员会”向到会的各位长辈和全体宗亲同胞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他说,过去忙于行政事务,没有机会与大家见面,更谈不上与大家交流了,已经到了“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的地步。现在,本想退休后好好安度晚年,但是续
修宗谱这件大事需要有人来干。退休人员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来做这件事,是条件最好的人选。因为,他们有时间,也有一定的经验,同时没有衣食之忧。我们干这件事的人,都是应发起人之邀约出来的,都是自觉自愿干的,而且是不要报酬的。有人认为我做这件事,比当副县长好。当县长下台了,没人理你了,可续修宗谱会让包氏后裔世世代代铭记你的功绩。现在看来,干对了,不然怎么有机会与这么多宗亲见面。在讲到包氏由来时,熙枝主任诙谐地说,过去到外地开会或出差,有人问我是不是包拯后裔,我心里没有把握地说,大概是吧,不然我怎么与包拯一样地黑呢。通过学习《龙山包氏宗谱》,他肯定地告诉大家,我们都是包拯后裔,这是有事实依据的。他停了一会儿接着说,但是,身为包拯后
裔,要以包拯为榜样,努力做到“忠孝介廉”。“做包拯后裔光荣,做包拯后裔不容易呀!”他的讲话,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包熙枝先生在祠堂演讲时,因为会场设在室外,天气严热,脸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淌,村干部拿来了矿泉水,他坚持不喝。他接着说,续修宗谱是宗族自己的事,经费完全靠宗亲捐赠。这些钱丝毫不能乱花。我们建立了严格的财务制度,绝不在宗亲捐赠的经费中开支招待费。人们纷纷议论,过去,只知道我们包家出了个县官,但从未见过面,更没有聆听过他的演讲。今天,我们不仅一睹了这位本家县官的风采,更了解到他平易近人,认真负责,果敢泼辣的品德和风格。
该帖子被包熙葆在2009-11-8 20:53:35编辑过

作者:包熙葆 (2009/11/8 20:51:27)   回复此贴
  回复:欢 腾 的 龙 山 第 5 楼

会前,他不停地向与会的宗亲问好,为大家敬烟,使大家感到有这样的领导人,续修宗谱工作一定能取得成功。会上,池州包氏文化研究会主任包玉彩先生着重讲了续修宗谱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龙山包氏续修宗谱委员会主任包熙葆先生重点阐述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续修宗谱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包广林先生进一步论述了包氏的起源和龙山包氏的世系脉络,顾问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包胜先生强调了做好续修宗谱工作的几点意见。各地宗亲听了几位主任的讲话后,对续修宗谱工作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一致认为不仅必要,而且紧迫。年过六旬、在上海就听说家里要开包氏宗亲大会的包无田女士,不仅从马衙步行到茶山参加会议,还慷慨解囊,为续修宗谱贡献力量。祠堂村老支书包木生先生今年81岁,他听了包熙枝主任的讲话后说,续修宗谱是一件善事,也是一件难事。我虽然不能做什么事了,但是,我要从思想上全力支持大家做好这件事。他当场从口袋里掏出三百元捐赠给修谱委员会,以表寸心。会上,大家还争购清朝续修的《龙山包氏宗谱》卷首,认为它是一部包氏文化的教科书。
十几场会议一场接着一场,包熙枝主任的演讲一遍接着一遍,宗亲们的掌声一阵接着一阵。龙山在欢唱,包氏在警醒。修谱善,修谱难。再难也要修,“孝”字不能丢!
动员大会结束了,会场外,又刮起一阵阵热浪。人们在查找祖宗,或翻谱,或上山找坟,或询问本族的长者和远方的亲戚。龙山沸腾了,龙山包氏真的行动起来了。先从找祖宗开始,到续修好宗谱,进而继承和光大孝道,让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惠及子孙后代,为建立和谐社会助一把力。
200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日全食,这是世纪奇观;这一年,龙山包氏启动了续修宗谱工程,这是世纪盛事。龙山,你见证了这一切!人们为你祝福,祝你青春永驻!你为包氏歌唱,愿他的子孙兴旺发达,绵延流长!
龙山万岁!



作者:包熙葆 (2009/11/8 20:54:3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5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1,812.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