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源流支派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主 题: 从南城《包氏宗谱》看包姓的源流关系(二) 已阅:1308 / 回复:0(楼主)

二、南城包氏与包拯后代的继承关系

    包播(988—1060),是包树德的长子。包拯(999一1062年),是包树德的幼子。包拯一生清廉,刚正不阿,为一代名臣。可惜包拯之子包缢过早去世,没有留下后代。据《合肥包氏宗谱》载:“包拯七十寿辰,同朝官僚来祝,公喟然叹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何以寿为?”《宋史·包拯传》也有“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的记载。(按:这两处记包拯七十岁均失实,包拯实际上只活了六十四岁。)然而,这两书的编修者却又替他找了个“孙子”,接上了茬。他们的说法是,包缢同崔氏陪嫁女张氏私通,孕有一子。合肥谱并说是十三岁才归府见拯。这些记述是有疑点的。

    第一,为什么张氏之子要十三岁才见包拯?我们通过合肥包公祠墓铭展品得知,“崔氏二年而寡,”包镱所生的儿子“五岁卒”。按上述十三岁见拯的说法,就算包缢一结婚就同张氏私通,即在包拯四十六岁之时,按拯六十寿辰才见到十三岁的孙子,包拯至迟在四十七岁已丧子,五十岁后失孙。这种人伦悲事,他“包大人”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按常理,为了对他表示安慰,这个“私生儿”早就应捧出来,而为什么一直到包拯六十寿辰才提此事,似有难圆其说之嫌。既然包缢有子,为什么要同他老人家开这种玩笑,让他在精神上受了近十年的折磨呢?

    第二,按合肥《包氏宗谱》载:“崔妣治平丙午年(1066年)六月十四目丑时卒,张妣天圣戊辰年(1028年)正月二十三日丑时卒,公与二妣合葬夏家冈。”如果按这种记载,包拯所谓“七十寿”惊闻有后,并“遂吩咐家丁迎接张氏并少相公回府”⑥,就纯属鸟有。张氏卒于天圣戊辰时,包缢还不知道出世了没有呢!而南城的《始修宗谱序》载:“缢为潭州通判,早卒,遗妻崔氏及一稚儿……其后,稚儿亦卒,播子经,命仲子滨归合肥为崔氏嗣,及崔氏卒,而经尚无恙,滨乃挈家来省父母,亦家盱焉。”包滨回南城,与合肥包拯的继承关系是否中断?没有。“滨长子柏留居合肥为崔氏后故也”⑦从上文可以看出,包播不但把次孙包滨过继到包缢名下,而且当崔氏死后,包滨还把长子包柏也留在合肥,继承包缢那一脉的香火。因此,包逊称“建昌之包皆祖播及拯”是言之有据的。简略地说,自包播迁居南城后,由于包拯那一房人丁欠佳,再加上宗族上的过继关系,而南城这一脉却长期人口兴旺,因此,南城包氏便自然成了包氏家族的中心地了。


作者:lx97821 (2010/3/26 17:36:20)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871.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