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繁叶茂篇吴江钮氏

    中华钮氏网 2012年11月1日 万家姓


枝繁叶茂篇

最初准备以朝代分篇,唐宋篇脱稿后写的是元明篇,写着写着觉得按朝代分篇的方法行不通了,钮氏家族的发展史是断不了代了。用断代法写的结果是把一支家族的发展史搞得支离破碎。从元代以后,尤其明代以后,虽然有的支系由于谱牒不修以致世系不明,但钮氏的主流是:奕叶相承,支分派合,枝繁叶茂,家乘琳琅,故此,改变方法,按地域分写,例如下面的《吴江钮氏》,可以分章写,或者可就它为《吴江钮氏篇》。但也有矛盾,有的地方成不了篇,分不了章,甚至一章字数都很少,也只好听之任之了。所以总其名曰:《枝繁叶茂》作为一篇吧。

 

吴江钮氏

第一章 伯颜取临安 梅山避梅堰

《吴兴谱》记载:“宋季(季,一个朝代的末了),太学生讳挺岩(原名缺失,按吴江资料补齐)字梅山,生于宋宁宗开禧间(1205——1207年),妻某氏,规行矩步,声振上庠,为一乡之望,初,居花林,后迁至江苏梅堰,是为梅堰始祖。”为了把迁至梅堰的原因搞清,先把忽必烈制订的灭宋方略及其历史过程展现出来.

忽必烈制订先取襄樊(今属湖北)、实施中间突破、沿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今杭州)的灭宋方略,从而开始了攻灭南宋的战争,南宋终于走向亡国之路。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居汉水上流,三面环水,一面傍山,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是控扼南北之要冲,是南宋军事重镇。

至元五年(1268)忽必烈命都元帅阿术、宋降将刘整攻襄樊,旋遣枢密副使史天泽、驸马忽剌出督师襄樊。经五年围困,至元十年(1273)突破襄樊。接着,命驻蜀元军进攻两川要地,以阻宋军东援;命合丹、刘整行淮西枢密院,博罗欢为淮东都元帅,分别进攻两淮,牵制宋军,配合主力攻宋;命荆湖行省左丞相伯颜、平章政事阿术率军20万,自襄阳顺汉水入长江直取临安。伯颜军十一月进驻蔡店(今武汉汉阳西),十二月,以声东击西之策,避实就虚,强渡长江,攻占鄂州(今武汉武昌)。十二年(1275)正月,伯颜命右丞阿里海牙领兵四万镇守鄂州,自率十余万大军沿江东进。二月至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三月至建康、镇江,沿途守将均以城降。偏师取饶州(今江西波阳)、宁国府(今安徽宣城)、广德军(今属安徽)、溧阳、常州(均属江苏)等地相继归降。忽必烈命伯颜行省署于建康,阿剌罕为参知政事;阿塔海、董文炳以行枢密院驻镇江(今属江苏),各驻守,暂勿进。

命阿术率军攻扬州,阻宋军南援。

宋廷为挽救危局,相继发兵,戍银树、东埧(今江苏高淳东)、泗安镇(今安徽广德东)、独松关(浙江安吉南)、吴江(今属江苏)等要地。并命张世杰自临安发兵三路北进抗元,先后收复广德、溧阳、常州等地。

阿里海牙军于荆江口败宋高世杰,占领岳州(今属湖南),旋破沙市镇(今江陵东南)屠其城,征降江陵(今属湖北),招降澧州(今湖南澧县)、常德(今属湖南)、峡、复(今湖北宜昌、天门)、郢等州。为伯颜进军临安解除后顾之忧。

七月,阿术以水陆协同进击,“焦山大战”后,长江防线彻底崩溃,临安危在旦夕。

下来,便是伯颜取临安之战了。

至元十二年(1275)十月,伯颜于镇江兵分三路南攻:

参知政事阿剌罕、四万户总管奥鲁赤等为右路军,率步骑自建康经溧阳、广德攻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南);

同行中书省事董文炳、万户张弘范、两浙大都督范文虎等为左路军,率舟师经江阴军(今江苏江阴)、许浦(今江苏常熟北)由海路趋澉浦(今浙江海盐南);

伯颜与右丞相阿塔海率中路水、步、骑军向常州、平江(今江苏苏州)进发,并节制诸军,会师临安。

中路军阿塔海率军先行攻常州,宋知州姚皆等协力固守。宋庭得知常州危急,遣淮将张全率兵二千救援,知平江府文天祥也派尹玉、麻士龙等率兵三千人随张全赴援。二十六日,麻士龙等于虞桥(今江苏常州东南)战死。尹玉部与元军力战,杀千余人,但张全隔河不援,率军先遁,遂败。尹玉收集残部五百人在五木(虞桥东)与元军鏖战一昼夜,仅数人脱险,其余全部战死。

右路军阿剌罕军自建康出发,先后克溧水、溧阳,宋将吴、杜、李三总管战死,破银树、东坝,俘宋将赵淮,进至护芽山(今安徽郎溪东北伍芽山)又败宋援军,乘胜攻下广德军、泗安镇等地。

左路军董文炳率军占领江阴军。

常州背靠运河,面临长江,扼运河襟要,是临安的重要屏障,破常州,则攻取临安犹如高屋建瓴。宋廷大惧,急征十五岁以上临安民为兵,同时从平江调天祥军入卫临安。

十一月十六日,伯颜率军至常州,与阿塔海会兵围城。遣人至城下射书城中招降,皆不应。于是命降人汪良臣胁迫城外居民运土筑垒,土运到后,把人杀死连土带人堆成壁垒,垒高与城齐。上置火炮,弓弩甚多,又杀人熬油做燃料,配合火炮焚烧城头。惨无人道,惨绝人寰,丧心病狂,灭绝人性,即使如此,元军连攻两昼夜也未能攻下。伯颜命令帐前军强先登城竖起赤旗,诸军见旗蜂涌而上,常州知州、通判均战死。常州失守,伯颜下令屠城,军民被杀几尽,偌大一个常州仅七人藏在桥下幸免。接着,无锡、平江俱失。

二十三日,右路阿剌罕军攻占独松关,邻近守军望风而遁。

十二月初五,左路军董文炳进占许浦。

二十七日,伯颜遣左路军两浙大都督范文虎会同右路军阿剌罕军攻安吉州(今浙江湖州),这是会师临安前最后之战,非常激烈,一连激战三日方攻破安吉。这时吴江战事已经过去,年已七旬的梅山公于此时向吴江方向避难。

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三路元军会师皋亭山(今杭州北),近迫临安城下,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文天祥、浙西制置副使张世杰请太皇太后、太后、皇帝出走海上,自率军背水一战,太皇太后谢道清不允许,遣使奉传国玺及降表向元军乞降。驸马都尉杨镇等拥益王、广王入闽中,张世杰、苏刘义、刘师勇等各率所部南走,继续抗元。

二月初五,宋恭宗赵显率百官于临安投降。伯颜受降后,又取谢道清手诏,招降未附州郡。

三月,伯颜命阿剌罕、董文炳继续南攻,自押恭宗、皇太后全氏及南宋宗室等北还上都。

下面结合家谱记载,把迁至梅堰派生鈕氏吴江一支的原貌搞清楚.

《吴兴谱》记载:“宋季(季,一个朝代的末了),太学生讳挺岩(原名缺失,按吴江资料补齐)字梅山,生于宋宁宗开禧间(1205——1207年),妻某氏,规行矩步,声振上庠,为一乡之望,初,居花林,后迁至江苏梅堰,是为梅堰始祖。”长子泰安字雪嵎,仍居花林,是为花林长支泰安钮公世次,另立谱。次子月磵自吴兴花林赘平江路吴江州、北麻漾南索字围龙泉址后西浜内,黄贡士号硕声家为婿,始占籍吴江。是为吴江一支,立《黄钮同宗谱》。以下称吴江谱。

据《吴江谱》记载,当初,吴江北麻黄硕声、震泽沈时斋、浙西花林钮梅山文酒倡和,相得有年。梅山诗,硕声文,时斋道学,三人皆宋宿儒,并名于世,称海内石交。硕声无子,有一女方笄(即方成年),梅山以次子月磵浼时斋为媒,赘于硕声家。已而月磵公生二子,长子名绎字俞右号伯龄,宗黄姓,次子名兀璘字伯时号百梅,奉钮宗祀,仍姓钮,长子姓黄,次子姓钮,实乃亲兄弟,故“黄钮同宗”实由此始。这样,梅山公的后代就分为三支:一支在花林;一支为吴江钮氏;一支为吴江黄氏。现在先说花林一支。《花林长支泰安钮公世次》(以下简称花林谱)以梅山公为一世,梅山二子,长子泰安,次子月磵。泰安四子。元龙、伯千、伯伍、将仕。元龙字汉儒,入归安县庠,拔贡,仕至韶州府别驾。娶沈氏。将仕字肇宣,官福建都督佥事总兵官。据《黄钮五世纲领》记载,后子孙有迁琏市,有迁双林,有庶人,在官者遂家於苕城焉。泰安名著吴兴郡,现存延佑四年(元仁宗年号1317年)碑文勒泰安父子名尚未磨灭,在花林地字三圩张真君庙可考。(笔者注,增修张真君庙为元至顺元年至三年间事,黄钮同宗谱有花林二真君庙资料,文字过多从略,总之,说明当时泰安一支名著吴兴郡)将仕次子秉锐字聚颖,入钱塘县庠,岁贡,仕永昌教谕。元龙子秉钧字乐天,入归安县庠,著《易经至言》行世。秉钧子德渊字海若,归安县庠入太学,子存梁字柱公荐举仕至延安参政,存梁子心焕字允升,诗有《山招集》行世。元龙一房延传至七世代有人才。现今花林还有钮氏后人且人数还多惜未联系起来,还应继续访问。这一支有十四世钮国桢迁杭城,十五世钮来绂字琇臣曾参加修《黄钮同宗谱》,时在康熙十八年,琇臣以谱示张道岸曰:此予家世谱,而合修于黄氏者也(见张道岸《黄钮同宗谱序》),证明梅山公自宋季迁吴江直至清康熙琇臣仍共同修谱。至民国永建公尚交流谱籍,失去联系仅是近期间的事。


 


分享按钮>>钮氏家谱收进档案馆
>>无锡马山钮氏家谱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