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陆氏族谱》看布依族水族的 “江西迁来说”

    中华陆氏网 2012年11月9日 万家姓


陆氏家族是如何迁徙贵州黔南的

从《陆氏族谱》看布依族水族的 “江西迁来说”

刘世彬 著

 

近十年来,曾多次去三都水族自治县进行社会调查,不经意间寻见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刊刻的的《陆氏族谱》一部,经复印携归。粗略点读之后,虽管中窥豹,但颇感有探微之必要。现将一孔之见求教于大家,以获指正。

 

一、《陆氏族谱》略述

 

《陆氏族谱》为“梓匠刊刻”本,长21厘米,宽13.5厘米,共62页,124面。内容有:(按原顺序)清光绪十二年的《陆氏族谱系》;唐天佑二年(905)年的《江南陆氏家乘序》;宋绍兴庚辰(即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的《江南陆氏家乘序》;元至正十年(1350年)的《江南陆氏家乘序》;明嘉靖七年(1528年)的《大修陆氏族谱序》;明嘉靖九年(1530年)的《编修陆氏族谱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的《续修陆氏家谱序》。凡例(六条)、源流图、姓氏考。江南始祖(自汉初1至唐末的40世、谱系完整)、贵州始祖(清康熙三十八年续修的)、宋淳祐二年(1242年)敕赐匾坊对联、江西始祖(自唐末的1世至10世)、大宋淳祐二年壬寅九月族表金谿县陆氏义居敕(附录家长陆冲谢恩表)、大宋嘉定八年(1215年)二月初一谥文安公陆九渊大夫、大宋嘉定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复谥、宋朝靖大夫行尚书老功员外郞丁端祖复谥。新安程敏政的《朱陆异同注》、元山席《鸣冤录——朱陆异同辨》、《朱陆二先生鹅唱和志——朱陆异同记》、《答陆子静书朱——陆异同解》、《与陆子静书》。科第。江西抚州府金谿县三陆先生第宅。各世字辈。

从上述内容看,保存了近千年的资料,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序比较齐全。谱内所录陆氏世代自汉初的1世至唐末的40世,接江西始祖的1世至10世,接贵州始祖各世,世代相连,辈分清楚。从谱内保存的有关史料看,有根有据,颇有研究价值。因此,我初步确认《陆氏族谱》不伪。

 

二、陆氏家庭是如何迁徙贵州黔南的

 

唐天祐二年序去:“吾家自汉初受封,徙居吴郡……一千余年。”宋绍兴庚辰序说的较具体:“齐宣王少子通封食平原盘县陆乡,即陆终故地,遂别其氏为陆。四世孙曰烈,为吴令,子孙遂为郡陆氏,……三十九世孙曰希声,唐末论著甚多,晚岁相昭宗,卒谥文公。文公次子崇,生三子,长曰德迁,次曰德晟,三曰德达,盖五季乱,德迁避地于江西抚州金谿,德达亦同避于富州剑西,遂为江西始迁之祖,惟其次子之德晟独避于滇黔南宁,即今贵州永宁州是也,是为黔南始迁之祖。”元至正十年的序亦如是说:陆氏“於吴郡传至三十九世孙文公文公,讳希声者,相唐昭宗,五季乱,其次孙曰德晟陆蓋,唐末五季乱,德迁、德达、德晟避地来也,江西金谿青田、富州、剑西、黔南安顺永宁,三宗者日蕃茂世,有谱系。”时嘉靖九年的序上曰:“德晟亦因五季乱,避居于黔南安顺府永宁,为贵州始迁之祖,其后世散居都匀府县,居独山、后荔波、广西、散处不一地者又历历可见矣。”清康熙三十八年的序中讲的更具体:“黔南永宁德晟起世,其后之子孙或散处于都匀八寨,或一分居于独山九村,以至荔波、徙平舟、鹿硐、西凉,迁丰硐,迁松磉,散处广西,此黔南德晟公世系之分支也。

在文安公19世纪鸿镜续修的《贵州安顺府永宁州始迁祖·贵州始祖》中记载有:“德晟公,唐宰相江南苏州吴县希声公之次孙,崇公之次子也。因唐末五季乱,避乱徙居于滇黔南宁(即今贵州永宁州是也),遂为黔南始迁之祖,娶吴,子五,仁发、仁胜、仁永、仁安、仁宗,因宋初其子散处于都匀府地,如丹江厅、八寨厅。上江厅、西凉、马场等处。”仁永公“亦自永宁州徙居都匀县地,如大路、缧马、甲渡、甲若、并马阿四寨及平州司、平浪司、鹿洞司,散处广西南丹州纳坑桥村八虚,下至河池州庆远府及桂林省,皆等其出那霸、苗远、丰硐、海寨、播来、三廊、巴坪、松磉以及静司、烂土司、王家司、是其后也。”仁宗公“因宋初兵征黔南永宁州,逃入荔波县地,如鸿奶、扬拱、三洞及口水四寨,下至通州、螺忽、天峨、东兰、三望、凯羊、凯有、芽州、大堂、管定、播州、螺地州、泗水府、凌云县等,皆其裔也。”

此外,《贵州始祖》中还有一段记载:都匀始迁祖之一为“江西抚州府金谿县德迁公之十二世孙也,自金谿徙江南苏州常熟县,又由常熟县徙贵州都匀府都匀县之仁堡,后世子孙遂为都匀县人。”另,大成公“江西抚州府金谿县德迁公之十九世孙也,因避胡元乱,自金谿逃入贵州都匀府清平县地,子三……后世子孙遂为清平县人。”

综上所述,陆氏家族迁徙贵州黔南的基本过程是:唐末五季乱,陆氏40世孙德晟避于黔南南宁(即永宁,今之惠水、广顺间①)成为黔南始迁之祖。德晟有五子。次子仁胜徙居都匀府、三子仁永徙居都匀县、四子仁安迁于独山、五子仁宗逃入荔波,其后裔分布于今都匀、独山、荔波、三都及广西南丹、河池等地。此外,江西金谿县德迁公之12世孙经徙江南苏州常熟县后,又迁至黔南都匀县。德迁之19世孙大成公因避乱自金谿逃入都匀府的清平县。由此可见,从唐末起至宋、明各代都有陆氏家族的后裔迁入黔南,然后成为本地人的一部分。

三、从《陆氏族谱》看宋明时期黔南民族的融合

 

陆氏家族由平原盘县陆乡迁至江苏吴郡,后来有支迁来贵州黔南,原迁往江西的一支又有一部分迁来黔南定居。应该说《陆氏族谱》所述的陆氏为汉族无疑。但如今黔南各地的陆姓人家不少为布依族、水族等,这引起了我的思索。

应该承认,在布依族、水族源流问题上至今意见尚有分歧。我也曾多次撰文认为,布依族布、水族为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北迁后形成的单一民族。这上观点也是目前多数者的共识,《布依族简史》、《水族简史》等均持此说。

但在论及布依族、水族起源问题时,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学者的意见中,都经常提出“江西迁来”说或“江南迁来”说。例如,潘一志先生在《水族源流考》一文中说:“水族中各个姓氏都说他们的祖先是由江西、湖南、湖北等省而来的,而以由江西来的姓氏为最多。其迁徙的原因,有的说是他们的祖先因中原战乱,避难来;有的说是他们的祖先随军南征,落籍而居住此地的。迁徙的时代,只能按辈数推算,最多的数到32代,约在宋朝南迁以后。”②王品魁、莫俊卿在《水族来源初探》一文中提出“江南迁来”说后指出:“陆姓水族,主要居住在自治县水龙区中和公社两个大队、普安区三个大队和城关三朗大队、牛场公社的行赏大队等。”③邝福光在《水族族源初探》一文中说:“现有几种关于水族族源的说法,大都来于民间口头传说。其中比较容易听到的一种,说是由于战乱从江西经湖南迁来的。”④关于布依族起源的问题也有类似的说法。例如《布依族简史》上说:布依族有“ 自江西迁来的传说”。⑤《黔南布依族简介》(初稿)上说:“部分布依人却自称是江西或江南迁来”说的时候都认为“很不可信”、“矛盾甚多,很难自圆其说”,“可疑的地方很多”。甚至认为是“部分布依族人为了少受或不受歧视,忍痛假报祖籍,讹传至今。我个人认为,从《陆氏族谱》看,以及在从布依族、水族的民间传说和一些家谱看,所谓“江西迁来”说和“江南迁来”说是有一定依据的。

从迁徙的时间看,不论是民间传说还是《陆氏族谱》都认为他们是在唐末宋明之间由江南或江西迁来的。

从陆氏在黔南的颁上看,陆氏落籍黔南之后,虽然也有变迁,但陆氏在黔南的分布与《陆氏族谱》上记载的落籍地方基本上也是一致的。如独山的丰硐、三都的水龙、普安、都匀的坝固一带,都是《陆氏族谱》中陆氏迁来贵州黔南时落籍的地方,如今这些地方的水族、布依族也大部分是姓陆的。据我初步调查,在独山丰硐的一些村子,几乎全是姓陆的。

从辈分看,《陆氏族谱》中的《各世字辈》是:“景远庆龙光祯祥德永昌朝廷钦道义荣耀绣麟章。”据我初步调查,在独山丰硐至今庆字辈、龙字辈、光字辈等辈陆氏同样是存在的。

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陆氏从江西、江南迁来黔南,成为黔南布依族、水族的族源。我仍坚持我的观点,布依族、水族是从百越族群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成为一个单一民族之后,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会逐步融合一些从外地等来的其他民族。正如潘一志先生所说的:“也必须承认,在水族中各个姓氏的祖先,也可以肯定地说,有的在宋代或宋代以后始来自江西、湖南、湖北等省,或其它各省,到水族地区居住,年代既久,自然融合,这很可能的。”也正如黄义仁、韦廉舟先生说的:“我们认为历史上确有这样的事实,这批到贵州来的人大多是随军将领和士兵,当然也有少数的移民,由于他们长期驻扎在布依族地区,其后代与布依族融合,这是可能的。”因而,从江西、江南迁徙来黔南的陆氏的后裔应该说是布依族或水族了。

从陆氏家族的一支在唐末宋初或宋明时期迁来贵州黔南,和当地的布依族、水族逐步融合历经几百年而成为布依族、水族的情况看,在当时交通不发达、当地又以布依、水族为主体的情况下,是当地民族逐步整合了外地迁来的汉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商品交换的发展,交通的发达,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增多,也会出现少数民族融合进人数较多的民族或汉族中去的现象。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可能的,这为我们研究民族发展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思路。

 


分享按钮>>陆氏字辈排行
>>陆氏迁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