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渊源* 台湾 世美葉氏宗祠

    中华叶氏网 2009年1月16日 中国台湾网


葉氏在國內按“新百家姓”人口排行第42位。在晉江算不上大姓,主要分佈東石西尾、潘山、溝頭、深滬、安海,現有人口 3700余人。

  據文獻,葉氏源出於羋姓。周武王得天下,封同母弟聃季為司空,成王繼位,又封聃季食邑于沈亭,其後裔以沈為氏。沈氏十八世尹戌為楚國左司馬,其子沈諸梁,字子高,任令尹司馬。楚惠王二年討平白公勝之亂,因功封南陽葉邑(今河南葉縣)為食採之地。其後代遂以葉為姓,以“南陽”為葉氏郡望。

  歷史上葉氏頗見名士顯宦,如葉法善(616—720),字道元,唐代括州人,自曾祖三代為道士,傳習攝養、陰陽、卜筮、符咒之術。得高宗、則天、中宗尊寵。拜鴻臚卿,封越國公。

  宋代葉廷珪,字嗣志,甌寧人。政和間進士,紹興十八年以兵部郎中出任泉州知州。為政清靜簡易,禮賢下士,著有《海錄雜事碎事》傳世。

  葉適,字正剛,永嘉人。宋淳熙五年進士,慶元三年知泉州。累官至寶文閣學士,通議大夫。平生喜讀書,善考論古今,品評人物,名垂當世。學者稱“水心先生”。

  葉顒,字子昂,宋代仙遊人。紹興年間進士,為人清介,處大事毅然不可奪,自初仕至任宰相,服食僮妾,不改其舊,人稱其節。

  葉祖洽,字敦禮,宋代邵武人,熙寧三年進士第一,時邵武府學有石榴樹未到時令先結二實,人謂吉祥,榜發,果然葉祖洽居第一,同郡上官均位第二,遂應石榴結實之兆。

  葉濤,字致遠,宋代趙州龍泉人。熙寧年間進士。後以龍圖閣待制提舉崇禧觀。王安石曾贈以詩,有“冠蓋累葉”之句。

  明代福清人葉向高,字進卿,萬曆十一年癸未進士。選庶吉士、翰林院編修,以禮部尚書調入東閣,與山陰朱賡、晉江李廷機同朝為相。其後獨相八年之久。時朝中朋黨交訐,各立門戶。獨向高坦直夷易,以調停國是、挽持朝綱為己任。任仕三朝,官至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傅、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崇禎初,贈太師,謚文忠。

  古人有聯以表葉氏名人:“介節如山(葉顒),顯冠裳于累葉 (葉濤);清平似水(葉適),兆科甲于榴花(葉祖洽)。”至如葉向高這樣的名相,則各地葉氏人皆引以為榮。

  晉江葉氏遷自同安佛嶺。其始祖名洙,一名關,河南光州固始縣人。曾任唐朝散郎,後升學士。唐末中原戰亂,乃奉父母挈家南遷,先徙居江西泰安縣射坪鄉,復於唐龍紀元年(889)隨王審知人閩,擇居同安佛子崗嶺下,子孫蕃衍,分居各地,共奉葉洙為人閩始祖,以“佛嶺傳芳”作為堂號。

  佛嶺八世葉益(1230—1313),字深叟,結縭宋魏王趙從政之妹,是為宋朝郡馬。葉益生五子:子發、子茂、子成、子秀、子榮。後代悉以“郡馬堂”作為榮稱。

  葉益次子子茂,字育天,號夏卿。夏卿生二子:以寅、以卯。
 
  葉以寅(1314—1398),字恭甫,號敬臺,謚懿德,因元末世亂,徙居晉江,先居仁和後湖(今東石後湖村),後徙西尾(雅稱日 “世美”)。娶公卿堡(今青陽蔡厝一帶)黃氏為妻。生子景良、景賢、景鳳、景壽(無傳),傳長、二、三房,又稱福、祿、壽三房,尊葉以寅為東石世美葉氏一世祖。

  相傳葉氏一世祖以寅善堪輿,自擇葬地于十二都周坑山長嶺山頂,坐乙向辛,穴深一丈三尺,號為“燈檠穴”,又稱“獅形”。地師謂之“百子千孫之地”。以寅又構居室于西尾海濱,坐南向北(艮坤寅申),門臨池塘,堂拱大石,圓凈如珠。人謂之“寶珠人室”。

  明萬曆年間,東石葉氏一族已甚蕃衍,福、祿、壽三房子孫共議,就一世祖居室構建祠堂,以奉祀始祖及列祖列宗。其時並修有族譜,訂世美葉氏昭穆自一世起為:“懿、景、廣、興、登、宜、本、日、鬱、舒、長、及、喬、允、仕、學、晉、禮、樂、恢、宏、光、祖、德、詩、書、濟、美、振、家、聲”。現已傳至二十四世“德”字輩。

  東石是濱海之區,而西尾在東石又最靠近海港,世美葉氏歷來多以航船、討海作為生計。清代閩臺兩岸商貿交通密切。葉氏一族曾置船至數十艘,川走山東、大連、福州、台灣。嗣後台灣被日本霸佔,航船則轉而遠行南洋經商,並多有僑居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者。據近年統計,東石世美葉氏現住人口 1800名,而住居海外的族裔比在鄉族人多達3倍。

  東石世美葉氏自明代創建宗祠,“左昭右穆有序,俎豆馨香不問”。又經過清道光甲辰(1844)、光緒庚辰(1880)重修,油漆、添置祭器,愈臻完備。至上世紀50年代初祠堂被徵用作糧倉,到80年代改革開放時始歸還。1999年,由海內外葉氏宗親協力按原址原貌重修。

  東石世美葉氏宗祠 葉氏宗祠坐南朝北,大門偏西,門路獨立建為一間,石構門墻,硬山式頂,上鋪琉璃瓦,屋脊間裝飾剪瓷雙龍戲珠。門首青石匾鐫刻“葉氏之蹤”四個鎏金大字,是前廣東省委書記葉選平題寫的。大門鐫聯:“龍江來潮開祖地;佛嶺發脈奠獅尾。”門傍詩匾鐫律詩二首:“諸梁宰葉奠宗基,問政孔邦仁政施。大治農田興水利,舉兵定楚撫西期。居功不傲家邦振,遺德長存世代持。蘋藻應饈奉二祭,羹墻若晤永追維。”“奕奕雄獅立海疆,庭前龍鳳舞朝陽。懸帆高挂鰲江清,躍馬淩波鰭浪揚。天水靈壺藏秀氣,山莊古檗蘊書香。先賢擇此鐘英地,萬代韆鞦永發祥。” 以敘其祖德宗功,表其祠堂地靈人傑。進人大門是一處築有圍墻的石埕,朝東開一個圓門,走過圓門方是祠堂前埕和祠堂主體。祠堂三開間兩落,大門不做塌壽,頂上特建一個裝飾飛檐卷草的門亭作為遮護。門匾鐫“葉氏宗祠”,是台灣原國民黨海軍中將葉公超題寫。大門內匾鐫“源遠流長”,則為台灣知名人士林洋港題寫。宗祠大廳朱漆彩繪鎏金,一派堂皇氣象,裏面有專人管理,環境甚是凈潔。神龕前梁枋正中懸挂著鎏金盤龍立匾,上題“郡馬之裔”,旁挂題為“東閣大學士(葉向高)”、“進士(葉伯珩)”、“進士(葉雁題)”等匾額,以及新加坡仁和聯誼社和林氏、蕭氏慶賀葉氏宗祠落成贈送的賀匾。因為閩南一地素有“蕭、章、葉、林”同祖的說法,以故林氏、蕭氏與葉氏之間多有往來。大廳兩壁間大書“忠、孝、廉、節”,廊柱分別鐫“有宋郡馬府,大明學士家。”“南陽世澤長,承先啟後,無忘孝悌初心;佛嶺家聲遠,尊祖敬宗,不外綱常大禮。”等楹聯。祠堂下廳東西兩廡各有碑記,一為《葉氏宗祠史志》,記其建祠經過,且敘:“……翌年庚辰桂月越朔六日,舉行落成洎襯祧慶典。喜金案香煙嫋嫋篆平安二字,欣合族裔孫濟濟,繁榮一堂,盛況空前。從此春秋祀嘗,歌于斯,祭于斯,不復斷焉。”另一為族人捐建宗祠芳名碑,其中多為旅菲、馬、新僑胞及臺胞。 葉氏宗老在祠堂中展示其《世美葉氏公譜》以及《世美葉氏福房平資公派下家譜》、《葉氏壽房支派族譜》,其中多有族人往臺貿易及遷臺的紀錄。如:

  十二世“世成,生康熙四二年……卒雍正五年……子一;喬吟,住臺。”

  十三世“喬琨,生雍正元年……卒乾隆參七年,公歿葬在臺” 喬樞,生雍正六年……卒嘉慶二年……公歿在臺樹仔腳。”

  喬軫,生乾隆八年……卒乾隆五九年甲寅五月初八日,公往臺到澎湖後溺海歿。” 喬娥,名鰲,號喬煌。生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卒乾隆廿八年癸未。妣顏氏。考渡臺船遭風溺洋歿。”

  十四世“秋佳,生乾隆二十年……卒道光元年辛巳八月念一日。子三,三子仕瞻住臺。”

  “允語,住臺”。

  “允強,住臺”。

  “允裁,生乾隆廿五年……卒葬在臺。”

  “允意,公歿葬臺。”

  “允柳,住臺。”

  十五世“仕爻,秋桂子……公歿葬臺。”

  十六世“仕選公長子學舵、次子學定、三子學懼皆往臺。”

  “仕初公長子學遂,生嘉慶十六年……歿葬在臺。”

  “仕初次子學彭,生嘉慶念四年……考葬臺鹿港管甫山地。”

  “學梗公,謚學圃,生道光癸巳十三年……卒同治壬戌元年二月十二日……考同金益發船歿在澎湖後溺水身亡。”

  “學楠公,謚學囿,生道光己亥十九年三月,卒同治壬戌元年二月十二日吉時,享年二十四歲,考是年同兄學梗與金益發船歿在澎湖後,遭風溺水身亡。”

  “仕潘公長子學靴公,生道光卒醜二十乙年,妣蔡氏……,考歿在台灣布袋嘴而亡。妣係台灣女,布袋嘴井頭房。是年同夫學靴回家送終老姑潘嬸,遭天運而歿,葬在本山地。”

  “仁潘公三子學頑。先室蔡氏,台灣女,名兜娘,其年歸寧往臺,卒在台灣。神主招魂在台灣。”

  十七世“學靴之子晉石,住居台灣布袋嘴。”

  據族譜資料可知,東石葉氏族人自清乾隆年間即有人渡臺謀生,持續至數代,有兄弟、父子共往台灣者,有娶台灣女歸家者。當時雖日兩岸交通便捷,順風一晝夜可達彼岸,但海上風波莫測,時有渡臺之人或往臺貿易之船隻沉溺于海的災難發生。先民開發台灣之艱辛,於此可見一斑。


分享按钮>>* 叶氏新闻公告*世界叶氏联谊总会章程
>> 当代燕姓名医——燕玉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