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司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司氏论坛 >> 司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司衍忠
 
 司氏企业   家教沙龙   人生感悟   地理信息   司氏字辈   新闻公告   司氏源流   司氏家谱   司氏名人   司氏寻亲   艺文赏析  全部分类
  主 题: 司氏姓氏探源二 已阅:3469 / 回复:0(楼主)

6. 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空,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空,亦称司工,原为两周时期中央政府中掌管建筑工程的行政长官,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部长,隶属于冬官府司管辖。
    在史籍《后汉书·百官志·司空》中注释:“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汉承秦制,秦沿周礼,当可窥一斑。
    在司空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空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另外,在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武公名叫子司空(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其后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司空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者。

7. 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德,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德氏,是西周时期设置的一种官位,是中央王朝中专职负责掌管各诸侯国各级官吏的督察、考评、教化者,有向君王提请用人的建议、策略等权力,但没有任免实权,权大无柄,大致相当于如今人事局、检察院、督察局、反贪局、纪检委一类官署的行政长官。
    由于司德职能特殊,史籍甚少记载,但在秦朝时期秦始皇将司德归入御史类,改称为监察御史,世人方真正了解司德一职的厉害所在。
    在司德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德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德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8. 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官吏司功,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功,就是司空,为春秋时期宋国掌管建筑工程之行政长官。
    春秋时期,宋国因为宋武公名叫子辨空,即位之前任司空,因此又叫子司空(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为避先君名讳,继位的宋宣公子力改司空之官为司功,由此产生了以该官称位姓氏的司功氏,其后裔子孙中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功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9. 出自两周王朝官吏司徒,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徒,亦称司土、土司,为远古唐尧时期时期即出现的官职,还在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为尧帝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又名司土、土司,即土司官署的最高长官。从此,舜帝的后裔子孙中就有的以其职官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徒氏。
    司徒在西周前期的金文中,都作“司土”,后期“司土”与“司徒”并用,与司马、司空合称“三有司”。
    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在文物《阖鼎》中记载:“令汝作司土,官司籍田”。在文物《曶壶》中记载:“作冢司土于成周八堆”。在文物《免簋》中记载:“作司土,司奠还(苑)、林□吴(虞)、牧。”
    三有司在西周时期为王朝重臣,诸侯国与卿大夫以下也都有仿设。司徒之官执掌国土,并负责划分和监管各州、郡、县、邑、田、甚至诸侯国的边界,如同现今的国土资源部部长。
    在司徒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徒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10. 出自西周王朝晋国官吏司城,属于以官职称谓省文简化为氏。
    司城,就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司徒、春秋时期宋国的司空。
    西周时期的晋倍侯,又称晋釐倍侯,就是晋釐侯姬司徒(公元前840~前822年在位),为避先君名讳,因此继位的晋献侯姬籍改司徒之官为司城。
    东周春秋时期,宋国因为宋武公名叫子辨空,即位之前任司空,因此又名子司空(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为避先君名讳,继位的宋宣公子力改司空之官为司功。到了宋文公执政时期(公元前610~前589年在位),又改司功之官为司城。之后与宋国为邻的曹国也随改为司城。其后宋平公执政时期(公元前575~前532年)的主政上卿就是司城子罕(乐喜),其孙乐祁以司城为姓氏,称司城子梁。
    在司城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城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司氏、城氏者,亦有维系复姓者,世代相传至今。


作者:司衍忠 (2012/3/18 16:33:17)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6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6)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司氏论坛  执行时间:4,679.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司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