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郦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世系字第
新闻热点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民情风俗
青史留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三门县横渡古镇文化积淀
已阅:3050 / 回复:0(楼主)
在浙江省台州地区三门县横渡镇大横渡村,有一条自西向东横穿古镇的老街。在这条古老的小街上,分布着一座座具有明清风格的江南民居,与该镇南侧的现代化新居形成了鲜明对比。
2008年8月22日下午,我慕名来到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一则亲眼看看这颗东海岸边的历史明珠,二则走访一下横渡镇上的郦氏宗亲,探讨一下该镇宗亲的来龙去脉,特别是这支宗亲最早的起源。
在当地宗亲的带领下,目睹了三门县城海游镇的现代化建设,瞻仰了浙东红军在亭旁镇发动武装起义的遗址,被甬台温高速公路特别是甬台温铁路穿山越岭所震撼,被东海之畔的山林田野特别是大海波涛所陶醉。曲曲折折,我们坐着车子进入了横渡古镇。
一部厚重的《横渡郦氏宗谱》展现在我的眼前。根据谱序记载,横渡郦氏始祖千三公郦德征,于明洪熙元年乙巳(1425年)自绍兴浪川迁入,择居璜渡圣地;后靠龙山,林木苍翠,前临璜溪,碧波荡漾,山明水秀,英才辈出。第七世祖郦骥,博学敦行,任太子教谕,钦赐进士,于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年)奉旨建牌坊一座,褒扬功德,百世流芳。沐祖宗贻谋之恩,郦氏繁衍昌盛,竟成一方大族。
《横渡郦氏宗谱》先后修过五次: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年)始修,道光五年乙酉(1825年)重辑,民国八年己未(1919年)再修,民国三十四年乙酉(1945年)重修,共和国四十八年丁丑(1997年)续修。我们所能看到的是1919年版本、以及1997年版本,由于文革期间旧谱被毁大部分,所以这两个版本都有相当长的历史断层,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永远难以弥补的遗憾。
在我们所看到的《横渡郦氏宗谱》里面,记录了乾隆年间之后的郦氏字辈:廷 —— 君 —— 昌 —— 成 —— 兆 —— 永 —— 高 —— 远 —— 惟 —— 鳯 —— 性 —— 家 —— 才 —— 达 —— 亦 —— 卿 —— 由 —— 仁 —— 倍 —— 厚 —— 德 —— 礼 —— 智 —— 规 —— 刚 —— 方 ——
同时,横渡宗亲还向我介绍了另外一支同时传承的郦氏字辈:乙(昌) —— 炳(成) —— 中(兆) —— 孝(永) —— 启(高)—— 志(远)—— 国(惟)—— 观(鳯)—— 光(圣)—— 大(加) —— 道(才) —— 其(达) —— 昌(亦) ——
关于这一支宗亲的源流,前辈们追忆:清代雍正年间,有一位女祖先带着身孕,从三门县浬浦镇程氏家族嫁入横渡镇郦氏家族,她所生之子由程氏改为郦氏。此后,横渡镇内两支郦姓宗亲相依共存,虽然字第不同,但是亲情深厚,在东海之滨代代相传,繁衍生息。
8月23日,我随着几位宗亲登上了古镇北侧的山坡,站在古庙门前俯瞰了横渡镇全貌。随后来到那条历尽沧桑的横渡古街,亲眼目睹了传说中的明代古牌坊,当地人告诉我,古时候在这座牌坊面前,文官下轿,武将下马,牌坊一有损坏必须及时修葺。
如今展现在眼前的这座古牌坊,高5.5米,宽4.6米,青瓦抬梁式木构架。两面额枋雕有人物花草图案和彩绘,两边对联云:“上国观光开甲第,石屏遗迹肇科名”,额书“上国观光”。在牌坊的西侧,我还注意到一口明代古井,传说也是千三公德征率领族人挖掘的,任他晴雨寒暑,其他水井干涸见底,而这口古井却永远不会干枯。
当我们谈论各地郦氏宗谱修编的问题时,横渡宗亲不约而同地向我介绍了一位代表人物:郦鳯根。说起鳯根,我清楚地记得,他在今年五一节曾经亲自来到诸暨,参加过首届中华郦氏宗亲联谊会,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凤根生于1937年,早年家境贫寒,中途辍学。解放后重新入学,成绩优异,毕业于三门中学,升入清华大学,成为横渡镇乃至三门县之杰出人才。清华毕业后,来到航天部从事科研工作,1978年3月调到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1983年12月取得成功,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鳯根获中央军委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领略了横渡各种风土人情之后,在品尝了横渡各类海鲜美味之后,我告别了横渡的各位宗亲,离开了这座谜一般的海边古镇,返回古越诸暨。有三位宗亲一直送我到宁波,当我坐上长途快客之后,他们再三叮咛,希望诸暨、绍兴、三门的郦氏宗亲永远保持亲情,永远要走动下去……
作者:郦林春 (2014/4/4 22:30:02)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7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
查看全部(7)位游客
+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郦氏论坛
执行时间:1,392.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