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士庙中的-------冀进士

    中华冀氏网 2009年3月10日 牛保增


传说红山寺的北山沟里,有一个进士庙。庙里的神像是明代名宦冀体。冀体是武安市邑城镇东三里村人。当时他官拜监察御史,但因连奏权奸赵皋而得罪皇帝,最后被削职回家。回家后又同曾一度霸占红山寺的邯郸地方官张平仁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后,张平仁被铲除,红山也像以前一样恢复了原来的兴盛繁华。此后不久冀体便因病去世,但他的浩然正气却与世永存。尤其是他对红山的功绩,人们总是不能忘怀。人们为了纪念他并昭示后人,便在红山里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进士庙,以示崇祀。目前这座庙虽已不复存在,但这段传说却绵延至今。
   冀体是个才华横溢、秉性刚直、不畏权贵的一代名宦。民间有关他的神奇的传说很多。现将仅收集的几个小故事谨献给大家,经填空暇。
 
    一白羊卧地定 好“穴”
东三里村出了个一门二进士,使乡里街邻羡慕不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冀家找了个好穴地。按风水先生的说法,一个人能不能做官发财,跟这个家庭有没有一个好“穴”做坟地有着直接关系。所以,人们家庭的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就是在坟地上做文章。传说,冀家的坟不但穴地好,而且还是二进士冀体自己定的地方。
   冀氏始祖老坟,在东三里村东的500米处。大进士冀述,二进士冀体都是东坟上生人。在二进士冀体七、八岁时,他爷爷冀仲举,一天夜里做了个梦。说瓦房头下(地名)有处安坟的好穴地,叫白羊卧地。谁埋在那里,后代人就能做官,人财两旺。第二天他把这个梦说给了家里人听,大家说那咱们先找个人看看,如果确实好,咱就拨坟迁走。于是请来风水先生同一些家人来到了瓦房头下地。跟着去的还有当时只有七、八岁的二进士冀体。
   时至初春,风水先生去时还穿着一件羊皮袄。当时,人们在地上转了大半天,已是日近中午,坟穴仍未选定。风水先生又累又热,于是就把身上的羊皮袄脱下,扔到北堰根下。然后继续往前走,一边走还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白羊卧地倒是好‘穴’,可哪块地是白羊卧地呢?”当时冀体正好在放羊皮袄的地方玩耍。他听到风水先生的话时,看着那羊皮袄机灵一动,并指着它大声地说:“白羊不是在这里卧着吗?就往这里点吧!”
   大家和风水先生一听,都觉得很有道理,这不正是白羊卧地吗!但风水先生略加思考一会儿却说:“此地虽为好穴,可到第五辈儿人才能出官呢!......”(意思是不想给点正穴,因为传说如点正穴对风水先生不好)。这时冀体就抢着说:“把俺老爷爷搬到这里,再把俺老老爷爷也搬到这里,到我这一辈不
正好就是第五辈吗?”
   在场的人都笑得合不上嘴,口口称赞冀体真是个“钻”孩子,必定命大福大。
   点穴安坟就这么定了。首先在穴地的正上方空立起第五世始祖冀洪墓碑,然后把冀体老老爷爷的灵柩也移到这里。冀体、冀述兄弟二人长大成人,先后都中了进士,做了官。后来冀氏兄弟,在坟前立起了蛟龙碑、石狮、石羊、石虎、石牛、石马、石牌坊等。因此,人们把他的坟叫做牌坊坟。
  

      二 土地爷戴枷
   冀体是福大命大的贵人,连神鬼都惧怕。冀体少年时代,在邻村东万善跑堂上私塾。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总爱玩拿高粱杆当马骑的游戏。东万善村东有座土地庙。冀体每天上学,一到村边,就把高粱杆放到土地庙的门旮旯。等下学后回家时再拿出。并在每次放高粱杆时都要对着土地爷说上几句:“土地、土地、看好马匹,看不好马匹,罚你到云南扫地。”
   有一次下学后,冀体进庙去拿高粱杆。结果到处找不到,可能是别的孩子拿去玩了。冀体非常生气,就用几根谷草绕成圈当枷,戴在了土地爷的脖子上。一边戴着草圈,还一边念叨着。
   “土地、土地,谁让你不给我看好马匹,不给我看好马匹,这就罚你到云南扫地,要得你来还得我去。”说完就气愤地走了。第二天到学堂后,都是不给上课,却首先问是谁给土地爷带上了枷。并再三告诫同学们,这触犯神灵的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是我们其中谁干的,那就趁早赶快去赔罪摘枷,不然,土地爷迁下怒来可不得了。
   冀体是一个性格刚直、坦诚的孩子,这事他敢做敢当。当场就把事情的缘由一五一十地主给了先生和同学们。于是先生也把昨天夜里土地爷托梦的事讲给了同学们。这使听到人感到十分的惊奇。按下给土地爷摘枷的事不提。且说这件事不径而走,迅速传遍乡里,以后世人对冀体也就另眼看待了。
   其实那高粱杆也不是普通的高粱杆,那是受土地的安排,小鬼变成的,是专门伺侯冀体的。当冀体骑上它时,总有一种轻如驾云似的感觉,所以冀体特别珍爱他的高粱杆。对高粱杆的丢失他是很着急的。另外,传说在东万善念私塾时,下学搭黑时总有一盏明灯给他照路,护送他回家。这也都是土地爷的安排。冀体却不知道,反而竟把土地罚到云南。这也算是天大误会吧!
   再说,事也蹊跷,万历丙戌年冀体中进士,授云南知县。上任那天,他一进衙门,就看到一位老者,正在打扫厅院。他一见冀体便说:“你来了,那我就回去吧!”
   说完,老者便踪影不见。这使冀体当时感到很奇怪。后来仔细一想,难道小时候的事竟成真的了吗?
   真的也好,假的也好,这个事却真真切切地传了下来。
 
       三 一遭就成
   冀体少年时代,就聪敏过人。有一次,他随哥哥去童试。主考大人看他年龄小,就没把他放在眼里,说:“你来干什么?”
   “我来童试。”冀体不服气地回答说。
   主考大人递给他一张白纸,半真半戏地说:“你先给我写一个最大的字。然后再说考试。”
   冀体随即执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很小很小的“天”字,然后交给先生。先戴上老花眼镜,把纸拉向很远的地方,才看到。然后,便厉声地说:“让你写一个最大的字,为啥你偏写了一个小得看不着的字呢?”
  冀体却心平气和地解释道:“你不是说要我写个最大的字吗?难道除‘天’之外还有比‘天’更大的吗?”
   主考大人听了,又气,又好笑地说:“你给我绕着明柱转三遭去。”
   可冀体却幽默地回答说:“我是一遭就成。”
   主考大人便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和悦地说:“好!好!好!你不用考了,你已经考中了。”
   从此,当地便留下一句歇后语,即“冀体童试,一遭就成。”
  
     四 捉拿张平仁
   明朝万历年间,驻守邯郸的地方官张平仁,依仗其你张国彦在朝中的权势,在邯郸一带抢男霸女,无所不为。
   张平仁在表年求学时,与同窗李春结为朋友。李春为人善良,正直。但不得势,没有为官。其妻崔秀英,虽为良家妇女,却相貌出众。张平仁为官后,心生歹意。一心想把崔秀英霸为已有。只因朋友关系,不能明抢明夺。于是就假借宴请李春叙旧,暗地却在酒里下毒。害死李春。无奈崔秀英性情刚烈,宁死不肯就范。被逼上轿后,怀揣一把钢刀,在轿中含恨自杀。(武安平调古装戏,《上轿》就是唱的一段情节)。张平仁为一了一个美女,而伤害两条人命,人心难平,天地不容。事后有人奏于皇上,皇上也不知此人就是国家重臣张国彦之了。便立命大臣孙安,前往邯郸查办张平仁。可是孙安与张平仁甚是相识。孙安想,如果弄不好,让张国彦知道了,从中作梗,那就不好办了。但是,一不能违旨,二不能饶过张平仁的罪恶。为此孙安很是犯愁。想来想去,最后孙字决定先找到他的好朋友冀体,商量商量再说。经协商,最后,两人认为,由冀体假当孙安去代办比较合适。
   冀体立刻准备前往邯郸查办张平仁。但还有一件事不妥,那就是在当时社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为官出任办案,必须带上掌印夫人。可冀体夫人乃良家平民,既没有绅缙,也不懂官场礼节。对办此案大有不利。结果还是请嫂嫂宋氏(宋天官之女)代替自己的夫人前往行事。
   到邯郸后,便立即传审。审案期间,张平仁十分刁钻,拿出皇上御赐银牌企图顽抗。不料宋氏,对此早有防备。当即从头上拨下金簪一枚,在银牌上狠狠地一划,划出一条沟来。说银牌有假,是伪造的。于是罪加一等,当场就拿掉了这个十恶不赦的坏东西。从此为邯郸人民除了一大害,当时,人们无不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后来,人们把张平仁逼杀李春夫妇,孙安冀体拿办张平仁编成戏曲,在民间巡回演唱,戏名为《三上轿》或《孙安上任》。但是在东三里村绝不唱此戏。一来是只要一唱此戏,村里就出现火灾;二来是,冀体让嫂嫂代替自己夫人去办案,毕竟不是体面事。
   虽然,冀体替孙安办案,让其嫂嫂代替自己的夫人跟随前去这件事,仅靠传说是不好弄清楚事实真情的,但东三里村到现在还仍然不唱上述这两本戏却也是非常真实的。
 


     五 罢官回乡
   神宗万历在位,朝中辅臣赵老皋擅权横行,为非作歹。监察御史冀体生情刚介、不畏强权、直道行事。对赵老皋所作所为,义愤填膺。他挥毫执笔,登殿启奏,竟一日连奏七本。这使皇上大为震怒,硬是把冀体削职为民。众在臣保奏无效,冀体只好返回故里。为此冀体当时还写了一首《出都》诗来抒发当时的心境。
   “一疏入丞相,连宵出汉宫。
   马迟疑路远,罢官信身轻。
   露冷桑乾落,秋高赛雁横。
   黄花怜逐客,犹放假霸英。”
   在回乡的路上,第一天投宿到距京城四五十里的一个小店中,不幸夫人突然身染重病,无力抚养第五子。又怕灭门九族,断了冀氏后代,就把第五子委托给店掌柜收养。所以在冀我的家谱上只有冀体的四个儿子,原因就在于此。冀体回归故里后,交往了很多文人雅士,且过从甚密。或流连山水,或评古论今,或赋诗言志。悠然自得,但刚介之性未改,与朝中权贵不通问候。同邯郸地方官张平仁相争斗,大概就是这个时候的事。
   1620年,万历崩驾,泰昌登基。闲时翻阅宗卷本章,发现冀体是一个直谏之臣。因奏赵志皋已削职回归,泰昌十分可惜此人,就北笔诏书召冀体原朝。第一道圣旨下到,冀体不解其意,唯恐治罪,推说年迈体弱不能还朝。接着第二道圣旨下到,冀体更是害怕,推说已经染病身亡。皇上获悉十分悲切。天户三年(1623年)朝廷下了第三道圣旨,熹宗只好追赠其为光实禄寺少卿。崇祀乡贤。


(信息来源: 红山寺的传说 )


分享按钮>>冀朝铸著:《毛泽东的右臂》
>> 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四川分会筹备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