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文化古迹】艾氏源流和现状研究

    中华艾氏网 2013年4月8日 万家姓


追根溯源—序

我们的伟大祖国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博大精深的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的中国姓氏是家族的标志、种族的徽章和民族大家庭的维系力量。研究和记录中国姓氏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姓氏学涉及家族血缘史、亲属繁衍史、民族交融史、姓氏源流史、人口发展和迁徙史,以及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 谱牒学、地名学、文化人类学等诸多学科,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中国的姓与氏,在远古和上古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姓】是由“女”和“生”两个字组成。这是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部落的首领是女性,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母亲姓什么,子女就姓什么。姓的另一个起源是氏族的图腾。图腾是一个氏族部落的象征和保护神。在这个历史阶段,同姓者不可通婚,如姬、姜、妫、姒、嬴、姞、妘、姚等8大母系氏族姓,同姓男女不准通婚。【氏】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如伏羲、神农、轩辕氏等都是当时的英雄人物,子孙开始从父姓,从此【姓】与【氏】同时并存,一个人既有姓,又有氏。在这个历史阶段,氏同姓不同者可以通婚;姓同氏同者不可通婚。这就能“明血缘,别婚姻”,起到优生优育的巨大作用,推进了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直到公元前206年的汉朝,姓与氏才逐渐合二为一,统一起来,合称姓氏。不过,至今仍有许多地方、许多姓氏依然存在着同姓不可通婚的习俗;《婚姻法》明确规定,没有出五服的同姓和表亲男女,不准结婚。这就是历史的延续。
中国姓氏源头众多,宋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序》中将“得姓受氏者”列为32类,有的以诸候国、封邑/食邑、居住地等地名为姓氏,有的以王父名、谥号、官职、爵位、技艺等为姓氏,还有帝王赐姓、避仇避讳改姓,等等。姓氏在演变过程中,有异姓同源者,有同姓异源或同姓多源者。从姓、氏产生到目前为止,古今姓氏到底有多少个?各种姓氏书籍说法不一。王万邦著《姓氏辞典》称,历史记载中前前后后出现过的姓氏总数有5652个,现已知姓氏总数达8155个。袁义达著《中国姓氏》称,中国古今姓氏超过22000个,据公元2000年统计数据,汉族目前正在使用的姓氏为 3490个。1996年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称,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一共有11969个。有的资料则说,现有6000多个姓氏。目前,姓氏数量呈现出有增无减的趋势。最早出现的姓为何姓?袁义达说:“文献中第一个姓为风姓,而不是带女字旁的姓,姬、姜等姓均晚于风姓。”  神话传说中造人、补天的中华民族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女娲是风姓的始祖。
追根溯源,谁为父系始祖?普遍公认的观点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这就是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的根本原因。炎黄子孙在坎坷悲壮的征程上前赴后继,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壮大,在风雨中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这本《艾氏源流和现状研究》的面世,将会使炎黄子孙尤其是艾姓族人领悟到中华民族灿烂的姓氏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将会为各艾氏宗族提供寻根问祖的线索,从而,必将促进各艾氏宗族的团结和友谊,进而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祖国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艾东尧先生虽说理工大学毕业,多年从事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研究,还做过多年企业管理、科研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缺乏历史专业知识和历史研究经验,但他退休后在主持编修《竹溪艾氏族谱(二修)》实践过程中,对谱牒学和姓氏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对艾姓的起源、发展、现状、分布、迁徙、传统文化、历代先贤和当代名人等等,有了初步了解,并从中悟出了对艾姓源流进行更深入研究的途径和方法,激发了他对艾姓源流和现状进行更深入研究的欲望和热情。由于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学以致用,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因而时至今日,他对谱牒学和姓氏学有了相当高的造诣。从2008年3月至今,东尧先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经常到辽宁省图书馆和沈阳市图书馆,还专程到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了多部姓氏书籍、名人辞典、史书人名索引及相关史书和典籍的有关部分,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还先后6次赴江西、江苏、上海、河南、湖北、四川、重庆、湖南、山东、河北、陕西、甘肃、山西、辽宁凤城县等十余个省(市)、43个市、县、区,对30多个艾氏宗族进行了实地调研,共查阅地方志22部,查阅各艾氏宗族族谱30多部,访问知情者上百人,获得了大量的艾氏源流实证材料和现状情况;与此同时,还通过寄信、发电子邮件开展函调,辅以电话征询,又获得了有关艾姓源流和现状的丰富信息。在掌握大量历史资料和丰富的源流和现状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综合、整理和分析,撰写出《艾姓源流和现状综述》;又经过认真考证和辨析、反复修改和充实,九易其稿,终于写成了26万多字的《艾姓源流和现状研究》文稿,即将付梓出版了。对东尧先生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对艾姓源流和现状开展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和丰硕研究成果表示祝贺。
《艾姓源流和现状研究》内容丰富,正文全面地介绍了艾姓的图腾和起源,人口增长、分布和迁徙情况,家族传统文化,历代先贤和当代名人;《注释》中有数十篇考证和论述文章,是正文所述结论的重要依据;《附录》中还罗列了数量可观的与艾姓源流和现状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文章等。正文与《注释》和《附录》相辅相成,相互呼应。特别值得一提是,东尧先生在掌握大量历史资料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考证和辨析,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只尊重历史和客观事实,大胆地删除了某些姓氏书籍或艾氏族谱认定、但确实是错误的6支艾姓起源,与此同时,新增了所有姓氏书籍无一提及、但确实存在的10支艾姓起源,其中9支是少数民族或外来民族艾姓,体现了民族大团结的精神。东尧先生通过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地搜集艾姓历代先贤和当代名人及其生平事迹,其目的是为了激励艾姓后辈们继承历代先贤和当代名人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忠于职守、爱国爱民的情怀,以便涌现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材,发扬光大先辈们的光辉业绩。东尧先生本着“信者传信,疑者传疑”的原则,将一些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也在文章中提了出来,作为艾姓源流和现状研究的接续课题,寄希望于后来研究者一一予以攻克,使艾姓的源流和现状更加清晰而准确地呈现在艾姓族人的面前。
东尧先生能写出《艾姓源流和现状研究》,与各市、县地方志办公室和辽宁省等图书馆的朋友们以及艾氏宗亲们的关心、鼓励、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是分不开的,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艾姓源流和现状研究》的面世,对艾姓家族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艾姓源流和现状,对各外迁艾氏宗族开展追根溯源、认祖归宗活动以及对散处全国各地的同宗宗亲联宗联谊活动,必将起到启迪和促进作用。《艾姓源流和现状研究》虽侧重于历史研究,但由于东尧先生行文流畅,朴实无华,因而文字并不枯涩,而是通俗易懂,可读性强。读者不妨通读一遍,看看本人所言是否符合实际?
                                       
                                         艾廷隽
                                         2010年10月



分享按钮>>【艾氏文化古迹】艾氏的字辈排行汇编
>>【艾氏文化古迹】艾氏源流和现状研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