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师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师氏论坛 >> >> 浏览主题 版主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热列庆祝中华万家姓师氏网、师氏论坛顺利开通 已阅:10275 / 回复:40(楼主)

热列庆祝中华万家姓师氏网、师氏论坛顺利开通  

敬告
  中华师氏网:http://www.10000xing.cn/x368
   中华万家姓网之中华师氏论坛顺利开通( http://www.10000xing.cn/x368/bbs/index.asp )!

  招聘网站管理员一名:论坛版主多名!

   中华师氏论坛---师氏文化百科全书!师氏人才汇萃之地!师氏同宗交流平台!师氏商机促成之网!

   欢迎师氏宗亲登录、浏览、发贴、跟贴并相互传告!

   欢迎有能力、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师氏宗亲出任本论坛各版块版主或本论坛总管理员!

   欢迎师氏企业家或实力人士为本论坛的运作提供资金支持,担任站长!

  
   中华万家姓网: QQ:272437221  10000xing@gmail.com   0755-26444255  

     繁荣华夏姓氏文化   继承家族优良传统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团结共进振兴中华

  中华万家姓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姓氏为纽带的专业性门户网站。
  将为社会各界提供以下服务:

  1、为每个姓氏、每个有需要的个人提供一个完全免费的、覆盖面极其广泛的互联网交流平台。
  
  2、致力于提供一个各姓氏相对独立、又相互借鉴的姓氏文化研究与交流平台。 各姓氏的网站相对独立:有自己的主页,包含姓氏新闻、姓氏源流、姓氏人物、家谱分支等栏目,并设立了独立的姓氏论坛;只需一键转换即可同时查看其他姓氏网站和论坛的内容,促进相互学习、借鉴。各姓氏网站站长、论坛管理员从各姓氏热心人士中招募,网站和论坛在总网的指导下由其自主进行。

  3、开创一种以“姓氏为经、历史为纬、文化为根”,以互联网为工具的梳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艺术资料的全新模式,突破了地域、时间、年龄层次的限制。力求做到「一网通古今」。

  4、推动姓氏至内部及各姓氏之间的互动交流、商务合作乃至更深层次的合作。
  5、构建一座有关中国历史、文化、艺术、人物、商务信息的大型数据库。

  6、因本网提倡实名、真实身份的交流方式,能帮助失散的亲人、朋友、同学、老乡们重建联络。

  7、各姓氏内部推崇的优秀人物也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榜样,收集、整理、宣传这些人物的言行事迹,有助于反腐倡廉、弘扬正气、树立社会新的道德标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中华文明,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虽穷一生之力,亦未必能窥其全貌。中华万家姓致力中华民族优质传统文化,以推动姓氏文化研究为已任,通过构建网络平台,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家族、姓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从而了解中华文明。如能实现于万一,即是我们之幸。

   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的一生,都想给后代子孙留下些什么。地位?五千年的中华史,历经了多少朝代,所以地位是传不了。金钱吗?慈善大王余彭年说:儿子强如我,留钱作什么;儿子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所以他将艰苦创业得到的近20亿财产捐给了国家,我们为之动容,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留给后代子孙艰苦创业、自强自立、爱国爱家的精神,优良家风,才为永恒,才最为珍贵!而这精神、这家风的传承正是中华万家姓所要做的!


作者:中华万家姓 (2007/2/8 18:14:51)   回复此贴
  回复:热列庆祝中华万家姓师氏网、师氏论坛顺利开.. 第 1 楼

一、姓氏源流
    师(Shī 师)姓源出有三:
    1、以官名为姓。据《姓谱》载,夏商时代,管理乐技职官名师,如上古师延,商代师涓等。周朝也有师尹之官,掌管音乐歌咏。这些人的后代子孙遂以职官为姓,乃成师姓。
    2、以技艺为氏。据《元和姓纂》载,两周及春秋战国时代,擅长乐技的人被称为师。晋国有师旷,鲁国有师乙,郑国有师理、师触、师躅、师惠,皆为当时的著名乐师,精于音律。相传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善于辨音,又善于弹琴。晋平公时造了一套用来奏乐的铜钟(编钟),很多乐工听后都认为音律很准,惟独师况不以为然。他的判断,最后终于被一个叫师消的人证实。这些精于乐计的乐师们的后代,便以祖上的技艺职业为姓,遂成师姓,也称师氏。
    3、出自周代,以人名为姓,为师君的后代。周朝时,有个叫师君的名人,他的后代就用祖上名字中的“师”字为姓,也称师氏。

作者:124.114.178.* (2007/6/18 14:17:21)   回复此贴
  回复:热列庆祝中华万家姓师氏网、师氏论坛顺利开.. 第 2 楼

二、迁徙分布
    (缺)师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据《姓谱》和《元和姓纂》二书的考证,上古夏朝,商朝,周朝,都有管理音乐的官员称“师”,如商代的师涓,周朝的师尹等等。后来, 擅长音乐的文人也称师,如晋国的师旷,鲁国的师乙,郑国的师理,师触,师慧等,都见于史载,他们都精通音律,擅长演奏,而春秋战国时代音乐艺术兴盛一时。师姓就来源于乐官和乐师。另外,古书《周礼春官》中说,说,“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而甘肃汉墓中果真出土一石门,左边石门的虎头下站着师氏,他为王上的正宫守卫和管事。这说明师姓还有另一支起源。师姓望族出于太原、琅琊、平原一带。
三、历史名人
    数千年来,功在音乐的师氏先人,可谓层出不穷。《元和姓纂》介绍说:“晋有师旷,鲁有师乙,关郑有师悝、师融、师慧等。又师服,晋大夫。”此外,春秋时鲁有善鼓琴的师襄,据说孔子曾向他学琴,春秋郑有大夫师叔,晋国有大夫师服,西汉有大司空师丹,宋有翰林学士师顽,清有甘肃提督师懿德……等等。其名人,真是不胜枚举:
    师  延:于轩辕之世官司乐,史书说他具有拊弦琴,则地祢皆升;吹玉律,由天神俱降;听众国音乐,以审兴亡之兆的神通。
    师  涓:有两位,一位是商朝乐官,与纣为靡靡之音,武王伐纣,他往东逃亡,自投于濮水而死。另一位则出生于春秋时期的卫国,事卫灵公为乐官。
    师  范:宋朝灵石人,元佑督岢岚军进士,督岢岚军后升为江南知州。他发现苛捐杂税太多,手续麻烦,民苦赋役,于是上奏朝廷,建议稍增田赋,免征苛捐杂税,使人民不感到赋役麻烦,国家也不减少税收。他的建议得到采纳实行后,受到江南人民的拥护,给他绘像祭祠。师范也成为历史上的良吏。
    师  逵:明代东阿人,字九逵,年少丧父,事母甚孝,曾任吏部尚书。洪武中,他任监察御史,廉不置产,接受的俸禄和赏赐都分给了亲戚朋友,以至于他的八个儿子都没有得到什么财产。明成祖曾说:“北来大臣之中不贪者,唯师逵一人。”
    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人。汉灵帝好书法,征天下善书者于鸿都门。应征的数百人中,惟有师宜官的八分字最好。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他在酒馆时,可以写字于壁上以出售。

作者:124.114.178.* (2007/6/18 14:18:02)   回复此贴
  回复:热列庆祝中华万家姓师氏网、师氏论坛顺利开.. 第 3 楼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治所在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琅琊郡:秦始皇置,相当于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
    平原郡:西汉初置,相当于今山东省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2、堂号
    授琴堂:授琴是指教弹琴,春秋时,鲁国乐师师襄善弹琴,孔子曾拜他为师学琴。

作者:124.114.178.* (2007/6/18 14:18:53)   回复此贴
  回复:热列庆祝中华万家姓师氏网、师氏论坛顺利开.. 第 4 楼

【师姓宗祠通用对联】
〖师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聪知六律;
名列三良。
——佚名撰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字子野,目盲,善弹琴,精于辨音。晋平公铸大钟,众乐工都认为合乎音律,只有师旷不以为然,后来经卫国乐师师涓审定,果然不合音律。《孟子离娄上》说:“师旷的耳朵很灵敏,但不按六律,也不能正五音。”下联典指春秋时郑国大夫师叔。一次,齐国准备联合诸侯攻打郑国,管仲说:“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三位良人)执政,无隙可乘啊!”
撰孝子传;
封义阳侯。
——佚名撰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宋涅阳人师觉授,操守清高,以弹琴、读书自娱自乐。母亲去世后,他一哭而绝,很长时间才苏醒。后来,撰写有《孝子传》。下联典指西汉东武人师丹,字仲公,举孝廉为郎,官至大司空,平帝时封为义阳侯。
-----------------------------------------------------------------
〖师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廉政表明朝之风力;
治经称汉代之儒宗。
——佚名撰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东阿人师逵,字九达,洪武年间官监察御史,成祖时官至吏部尚书。为政清廉,不置家产,俸禄拿出来分给家族中人,以至于无力抚养八个儿子。成祖曾说:“北来的大臣不贪者,只有师逵一人。”“风力”,即气度魄力。下联典指西汉·师丹,研究《诗经》,较有名望。

作者:124.114.178.* (2007/6/18 14:19:27)   回复此贴
  回复:热列庆祝中华万家姓师氏网、师氏论坛顺利开.. 第 5 楼

我是河南省三门峡师家渠村人,家门前有金线渠。据载,早在公元618年,也就是唐朝武德元年,陕州刺史长孙操发动群众,利用简陋的工具,凑集一些普通的材料,筹建了工程浩大的金线渠。引青龙涧河之水由东向西蜿蜒,串起野鹿、斜桥、横渠、师家渠、刘家渠、梁家渠等村庄,可能师家渠由此得名。

作者:124.114.178.* (2007/6/18 14:22:0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0 每页5条 当前1/8页 [1] [2] [3] [4] [5] 下一翻页 尾页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师氏论坛  执行时间:1,464.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师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