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强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强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强姓-姓氏渊源 第 6 楼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彊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春秋晚期,卫国的大夫文子曾与孔子的弟子子贡有一段深刻的谈话,内容就是卫将军文子追问子贡:你们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孰为贤也?”

这在史籍《大戴礼记》中有记载:

卫将军文子问于子贡曰:“吾闻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诗世;道者孝悌,说之以义,而观诸体,成之以文德;盖受教者七十有余人。闻之;孰为贤也?”子贡对,辞以不知。

文子曰:“吾子学焉,何谓不知也。”

子贡对曰:“贤人无妄,知贤则难,故君子曰:‘知莫难于知人’,此以难也。”

文子曰:“若夫知贤,人莫不难;吾子亲游焉,是敢问也。”

子贡对曰:“夫子之门人,盖三就焉;赐有逮及焉,有未及焉,不得辩知也。”

文子曰:“吾子之所及,请问其行也。”

子贡对曰:“夙兴夜寐,讽诵崇礼;行不贰过,称言不苟,是颜渊之行也。孔子说之以诗,诗云:‘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孝思惟则。’故国一逢有德之君,世受显命,不失厥名,以御于天子以申之。在贫如客,使其臣如借;不迁怒,不探怨,不录旧罪,是冉雍之行也。孔子曰:‘有土君子,有众使也,有刑用也,然后怒;匹夫之怒,惟以亡其身。’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告之。不畏强御,不侮矜寡;其言曰性,都其富哉,任其戎,是仲由之行也。夫子未知以文也,诗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恂蒙。何天之宠,傅奏其勇。’夫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恭老恤孤,不忘宾旅,好学省物而不懃,是冉求之行也。孔子因而语之曰:‘好学则智,恤孤则惠,恭老则近礼,克笃恭以天下,其称之也,宜为国老。’志通而好礼,摈相两君之事,笃雅其有礼节也,是公西赤之行也。孔子曰:‘礼仪三百,可勉能也;威仪三千,则难也。’公西赤问曰:‘何谓也?’孔子曰:‘貌以摈礼,礼以摈辞,是之谓也。’主人闻之以成。孔子之语人也,曰:‘当宾客之事则通矣。’谓门人曰:‘二三子欲学宾客之事者,于赤也。’满而不满,实如虚,通之如不及,先生难之;不学其貌,竟其德,敦其言;于人也,无所不信,其桥大人也?常以皓皓,是以眉寿,是曾参之行也。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也,中夫四德者矣哉。’以此称之也。业功不伐,贵位不善,不侮可侮,不佚可佚,不敖无告,是颛孙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则犹可能也,其不弊百姓者则仁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为大也。学以深,厉以断,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孔子曰:‘诗云:式夷式已,无小人殆。而商也其可谓不险也。’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于民利矣,廉于其事上也,以佐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孔子曰:‘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夫也中之矣。’先成其虑,及事而用之,是故不忘,是言偃之行也。孔子曰:‘欲能则学,欲知则问,欲善则讯,欲给则豫,当是如偃也得之矣。’独居思仁,公言言义;其闻之诗也,一日三复白圭之玷,是南宫绦之行也。夫子信其仁,以为异姓。自见孔子,入户未尝越屦,往来过人不履影;开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未尝见齿,是高柴之行也。孔子曰:‘高柴执亲之丧则难能也,开蛰不杀则天道也,方长不折则恕也,恕则仁也;汤恭以恕,是以日跻也。’此赐之所亲睹也,吾子有命而讯,赐则不足以知贤。”文子曰:“吾闻之也,国有道则贤人兴焉,中人用焉,百姓归焉。若吾子之语审茂,则一诸侯之相也,亦未逢明君也。”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问二三子之行于赐也,不一而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未知中否,请尝以告。”

孔子曰:“言之。”

子贡以其质告。

孔子既闻之,笑曰:“赐,汝伟为知人,赐!”

子贡对曰:“赐也焉能知人,此赐之所亲睹也。”

孔子曰:“是女所亲也:吾语女耳之所未闻,目之所未见,思之所未至,智之所未及者乎?”

子贡曰:“赐得则愿闻之也。”

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旧恶,盖伯夷、叔齐之行也。

……

彊梁,就是这位文子的裔孙,其后裔子孙称彊梁氏,后省改卫单姓强氏、梁氏,强氏读音作jiāng(ㄐㄧㄤ)。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引用《世本》记载:“瑕生卫将军文子,文子生慎子会,会生彊梁,因氏焉。”郑铎按:“〈氏族略·四〉‘彊’作‘强’,同。”


作者:122.195.231.* (2009/1/30 10:05:29)   回复此贴
  回复:强姓-姓氏渊源 第 7 楼

第六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晋国大夫魏武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五》中记载:“春秋晋有魏强氏”。

魏强氏,是晋国著名上卿魏武子的后裔子孙,为支庶后裔。在史籍《元和姓纂》中有记载:“魏武子支孙庄子快生缰,为魏缰氏。”

子孙后裔将魏缰氏记作魏強氏,后统一为魏强氏,再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强氏、魏氏。也就是魏武子魏犨→大将军魏颗→魏庄子魏绛→魏快→魏缰→魏缰氏→强氏,读音作qiáng(ㄑㄧㄤˊ)。


作者:122.195.231.* (2009/1/30 10:05:54)   回复此贴
  回复:强姓-姓氏渊源 第 8 楼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爵,出自汉朝时期武强侯王梁,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广韵·九麌》、《姓解·二》、《姓氏急就篇·下》、《广韵》等中记载:“武强氏,汉武强侯王梁,其后因封為氏。”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王梁守狐奴令,他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东汉世祖刘秀于广阿,拜偏将军。随即攻克邯郸,赐爵关内侯。后平定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迫使朱鲔等不敢出兵,东汉世祖均以王梁之功。

及刘秀即位为汉光武帝,议选王梁为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王梁与大司马吴汉等俱击檀乡,有诏军事一属大司马,而王梁辄发野王兵,汉光武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县,而王梁复以便宜进军。汉光武帝以王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节军中欲斩王梁。宗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后被汉光武帝赦之。一个月还有,又命王梁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降之。

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王梁率军转击五校,追至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冬,汉光武帝遣使者持节拜王梁为前将军。

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春,王梁率军击肥城、文阳,拔之。进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击佼缰、苏茂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亦分道并进,岁余悉平之。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王梁率军从救桃城,破庞萌等,王梁战尤力,拜山阳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数月征人,代欧阳歙为河南尹。王梁穿渠引谷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

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有司劾奏之,王梁惭惧,上书乞骸骨。乃下诏曰:“梁前将兵征伐,众人称贤,故擢典京师。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讟,谈者讙哗。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

东汉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王梁增邑,定封阜成侯。

东汉建武十四年(公元38年),王梁病逝于官任。其子王禹嗣。王禹逝世后,其子王坚石嗣。王坚石后来追坐其父王禹及弟王平参与的楚王英布谋反案,全家被弃市,废阜成侯,国除。

此后,王梁的后裔族人纷纷改以先祖封邑明称“武强”为姓氏以避难,称武强氏,后又省文简化为单姓强氏、武氏等,世代相传至今,强氏读音作qiáng(ㄑㄧㄤˊ)。


作者:122.195.231.* (2009/1/30 10:06:21)   回复此贴
  回复:强姓-姓氏渊源 第 9 楼

第八个渊源:源于氐族,出自十六国时期前秦苻坚之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十六国时期,前秦国世祖宣昭帝符坚的后代改姓为强氏。该支氐族强氏,出自前秦国王室外戚家族,为符坚母亲太后强氏娘家姓氏,源出氐族中硕族部落的一个贵族家族。

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西北地区氐族部落首领苻建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元皇始,置百官。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苻健称帝,娶妻强氏。此后,他又大败晋将张琚,令晋镇西将军谢尚仓惶逃命。

东晋永和十年(公元354年),苻建又在鹿原大破桓温军,奠定了前秦国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地位。此后,苻健与百姓约法三章,轻徭薄赋,修尚儒学,优礼士人,留心政事,治下呈现小康之象。

不久,苻健病重,由于太子苻苌在桓温入关时中流矢而死,因此第三子苻生被立为太子。

当时,皇族苻菁是苻健的侄子,听说苻健病重将死,急忙带领一帮人马杀入东宫,准备把堂弟苻生杀了自立为王。苻健从病榻上艰难起身,升端门陈列甲士,跟随苻菁造反的兵士看到皇帝还活着,便一哄而散,苻菁被抓住杀掉。过了数日,苻健病逝,终年三十九岁,在位四年。

苻生初即位,是为前秦废帝(越厉王),登位后即大开杀戒。先是母舅、前秦国大将军强怀在先前阵亡,其子强延应该袭封将军,正值苻健死丧,未得袭封。苻生在服丧期间出游玩乐,强怀的的妻子樊氏于半道上书,请苻生议封忠烈之后。由于阻滞了苻生的游兴,这位新前秦国皇帝大怒,抄起弓箭就射杀了樊氏。

中书监上书给苻生,说天象示警,不出三年,国有大丧,大臣戮死,希望皇帝修德养国,安民乐道。苻生闻言,嘻笑着说:“朕和皇后对临天下,可应大丧之变。至于大臣吗,毛太傅,梁车骑,梁仆射受遗诏辅助我治天下,把他们杀了就可以应天警了。”于是,皇后梁氏和几个辅政大臣一同被推上断头后杀掉。不久,又杀了刚正直言的丞相雷弱儿,并其九子二十七孙。

苻生在为父亲苻健服丧期间,整天游戏饮酒自若,荒耽淫虐,常常手携弓箭利刀会见朝臣,左右案几上锤钳锯凿一应俱全,随时随地以杀人为乐。有一次招待大臣饮酒,他自己放声高歌,钟乐齐鸣,见有臣下不喝酒,他当即引弓射杀典劝官,吓得众大臣个个举杯猛往嘴口灌酒,错醉一地,蓬头污服,苻生便以此为乐。都城长安刮大风,发屋拨树,宫人奔扰,符生抓住那些奔跑的宫人,生刳其心。为此,他的另一位亲舅舅强平上谏,劝他爱礼公卿,勤于政事,苻生大怒,当堂用凿子凿穿强平的头顶。见自己的弟弟被儿子凿死,皇太后强氏忧恨而死。

有一天苻生饮酒至夜,对旁边的侍女说:“阿法兄弟也不能让人信任,明天我要杀了他们。”偏偏这个侍女平日受过苻法、苻坚兄弟不少好处,便深夜溜出宫门报信。兄弟两个大惊,情急智生,苻法立即带领数百将士潜入云龙门,苻坚率三百壮士鼓噪进攻,值勤的御林军却都放下武器加入了苻坚的队伍。大伙攻入内宫,苻生仍旧昏醉未醒,糊里糊涂地被拖到小屋子里杀掉,时年二十三岁,在位仅两年。

第二天,苻坚即位,是为前秦国宣昭帝。他在王猛等汉族大臣辅助下,灭张平,收张蚝,击乌延,威振西凉地区,并使东晋权臣桓温(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应骂名千载的东晋英豪)大败而归。最后,苻坚还在潞川大破燕国慕容暐四十万大军,灭了前燕国,继而又灭前凉国、代国,一统整个北方地区。当此之时,如果苻坚能够休养生息,善抚士民,静待天时,趁东晋内乱一举起兵,统一中国当属反掌之势。

但苻坚偏偏逆时而行,不顾群臣反对,在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短短时间穷兵八十七万,号称百万,并骄狂地说:“以此强兵百万,投鞭可以阻流”,然后前后千里,旌鼓相望,欲一击而灭东晋王朝。

实际上,历史上的苻坚绝非残暴鲁莽的君王,而是个开明大度、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谨恭有礼、慕义怀德、善于纳谏、雄才大略而又完全汉化的一代氐族英杰,可惜他最后关头一意孤行,自大狂傲,对于前燕、东晋等降臣又太过宽容,因此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导致一败涂地,最后为后秦武昭帝姚苌勒死在佛寺,前秦国就此灭亡。

前秦国灭亡后,后秦武昭帝大肆屠戮前秦国王族,苻氏家族纷纷改姓避难,其中有以外戚家族为姓氏者,称强氏,读音作qiáng(ㄑㄧㄤˊ),世代相传至今,成为氐族强氏一大族,后融合于汉族之中。



作者:122.195.231.* (2009/1/30 10:07:54)   回复此贴
  回复:强姓-姓氏渊源 第 10 楼

第九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都哩氏,满语为DuriHala,汉义“摇车”,世居马察(今吉林浑江)、德都理(今俄罗斯海兰泡)、黑龙江流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强氏。

⑵.满族鄂通氏,亦称鄂屯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奥屯部(奥敦部),满语为EtungHala,汉义“强盛”,世居鄂通(今黑龙江鹤岗梧桐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强氏、曹氏、鄂氏。

⑶.满族强尔雅氏,满语为CiyaryaHala,世居瑷珲(今黑龙江黑河爱珲镇),所冠汉姓待考。

⑷.满族强恰哩氏,满语为CiyahiriHala,亦称强奇里氏,世居耀州(今辽宁营口,一说为今海城耀州城)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强氏。

⑸.满族锡强氏,满语为SisiyaHala,世居鄂勒欢(今黑龙江齐齐哈尔城南十五公里),所冠汉姓为强氏。

满族强氏读音皆作qiáng(ㄑㄧㄤˊ)。


作者:122.195.231.* (2009/1/30 10:08:4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3 每页5条 当前2/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强氏论坛  执行时间:617.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强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