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包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包氏论坛 >> 统谱进展 >> 浏览主题 版主
 
 文化古迹   统谱进展   著述辑录   随便聊聊   新闻公告   源流支派   宗谱撰修   包氏名人   包氏企业   捐赠功德   字辈探讨  全部分类
  回复:力挺有识宗亲开展史料论证,奉劝极个别人别.. 第 34 楼

此评转载自凤凰网)长江日报:批评是不可或缺的言说状态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昨日举行闭幕会,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大会上讲话说:“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鼓励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批评和建议,支持反映人民群众愿望和诉求的呼声,鼓励不同意见的交流和讨论,支持讲真话、道实情。”
鼓励批评和建议,这体现人民政协应尽的职责,也体现政治民主应有的氛围。说起批评,可能很多人认为是“放炮”、发牢骚、挑刺,好似批评起来需要鼓张情绪。其实批评就是直面问题,就是讲真话、道实情。只有把问题真正地端出来,才能有真实的意见。全国两会上,批评之声不少,也不见伤了谁的面子,声音充分流动,理性、建设性寓于其中。

社会上从来不缺少批评。所谓鼓励批评,我们认为,是要在制度框架中让批评的活力显现出来,让真实的政治意见能够更顺畅地传递、呈现。批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要解决问题,推动进步。制度框架内能够充分容纳批评之声,问题就能及时进入反馈的渠道,形成决策或者推动决策。私底下牢骚不断,台面上却顾忌颜面,说话总是留有余地,这就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可以说,鼓励批评,主要是鼓励真实、理性、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声音。

鼓励批评,也说明一些委员或者代表不敢批评、不愿批评。往浅了说,这是勇气不足,深处去想,其实这是表达意愿不够强烈,或者心里害怕。维护人民的利益,这是政治原动力,其后才有表达的动力,以及追求说服力、影响力的努力。总之,真正的批评是奔着一个实际的目标而去,要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不是仅仅说说而已。没有身份动力,表达不求效力,或者空放炮,或者拣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事情故作批评之态,作为意见表达,就缺少严肃性。

从另一个意义讲,鼓励批评,意见会有增量。如果只是附和,再多的声音也是冗余,大家都围绕着同一种意见打转,没有质疑、交流、辩论,说话也只是集体性的重复,搞大合唱,讨论就没什么意义。附和是把一种意见过度放大,批评是意见的交锋,去伪存真,寻求真问题,甄别真意见。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国家事务而发言,在既有的制度框架内,代表、委员以及各种政治场合中的精英,都要看到政治生活中的批评和在家里关起门来的批评有本质区别。

鼓励批评,也说明执政主体要敢于接受批评,并视其为基本政治态度;鼓励批评,也说明人大、政协以及所有直接的政治参与者应该都要敢于批评,不要动辄把批评当作冒犯。批评是就问题谈问题,如若不去鼓励这样的批评,那么负面声音就会多,甚至负面声音就被等同为了批评,一提起批评似乎就要提高嗓门。久而久之,声音难免产生两极,各说各话,各找各茬,交流、交锋变成了争吵、对骂。

应鼓励任何讲真话、道实情的批评之声上传下达,顺畅地流动,不回避、不害怕,让人们感受到,真正的批评也本应该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言说状态


作者:包正能 (2013/3/13 9:22:35)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1 每页5条 当前3/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5)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包氏论坛  执行时间:1,644.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包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