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羊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羊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羊姓起源详析 第 6 楼

【移民四川】
    清代初年,由于四川受战祸荼毒,人口锐减,清廷自湖广向四川大举移民。湖南邵阳羊氏中有多支迁居蜀中。据《羊氏族谱》记载:“余族五房嗣裔徙外者不少,而其迁蜀者尤众。兹惟羊塘、竹山、石桥等处兄弟叔侄,先后迁蜀。”如邵阳羊氏第十四世羊志相、志华、志亮、志喜等人于康熙丙戌(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徙居潼川府三台县南乡;十五世羊胜玉等,则徙居重庆府大足县龙水镇。羊氏迁蜀后,辟莱拓荒,开创了新的羊氏基业。族谱载:羊志相“闻潼川府三台县地沃壤,田肥美,乃遂卜居南乡,辟芜莱,垦田园,建堂构,克勤克俭,拮据绸缪,而业以定,家以饶,人物焕然一新,今其嗣裔世守勿替,家赀日愈丰盈,皆公创垂之善有以致之尔”;羊志华“闻蜀地间旷,遂偕诸兄往徙焉。辟草莱,斩荆棘,除榛芜,凿池沼,新筑垣墉,肯堂构,拮据卒,乃慰乃止,奠厥攸居,今之潼川府三台县南羊家构是也”。从此,邵阳羊氏后裔便世世代代聚居于四川,且人丁兴旺,子孙蕃昌,历经三百年的发展,四川羊氏已成为当今各地羊姓中人数最为庞大的一支(据袁义达先生之统计数据)。

    【南迁江苏】
    羊氏自随晋室南迁,今江苏一带便是其族的主要聚居地。后世代相沿,居住地主要分布于吴郡、常州、淮安等地。
    吴郡(今江苏苏州)羊氏自唐代已见于记载。唐末诗人羊昭业为避北方战乱,流寓吴郡,羊振文本系出泰山,但史书多称其为“吴郡人”,说明他已移家于吴。其后裔遂定居吴中,多出英贤。宋代有隆兴进士羊光宋,清代有画家羊毓金等。
    武进(今江苏武进)羊氏亦自云出自羊祜之后,故以“岘山”为堂号。族人世传其族于明清之际自荆溪蒋浒圃迁来武进,但始迁祖姓名、世系已难稽考。迁来武进后,分别卜居于武进城区及查妪、大羊村、小羊村,遂分支为荆溪及阳湖大村、后村三派。八传至羊济清(号岘思),博学工文,道光间官云南盐课司。济清入仕籍后,乃创议修建宗祠,并编纂《羊氏宗谱》。
    查妪羊氏今传十余世,著名人物有当代诗人江苏诗词学会会长羊牧之,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羊涤生,《历代诗人咏常州》作者羊淇,《江苏艺文志·常州卷》主编羊汉,排水工程专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总工程师羊寿生等。
    另外在武进龙虎塘栅门村也有一支羊姓,始迁祖羊万光,于太平天国之后自泰兴迁来。太平天国失败后,常州栅门一带多遭清军屠戮,田园荒芜,于是苏北一带农民不断南迁于此,定居栅门者有羊姓一族,始迁祖为羊万光。族中相传系来自泰兴之毗卢寺,并谓该地有羊氏宗祠。但1994年羊氏后人赴泰兴调查,毗地仅一户姓羊,未见宗祠,故羊万光原籍尚无确考。今羊万光一支已传至七世,有八户三十余人。栅门羊氏与查妪羊氏虽非同支,但同宗共祖,皆属岘山堂(羊祜)之后。近年重修宗谱,遂与查妪羊氏合谱。

    【淮安羊姓】
    淮安羊姓亦称系出羊祜,先世世居于河南洛阳东安乐乡。至明初有族人羊正岐,生有五子,名瀛、江、河、清、海。当时洪武、永乐相继有开荒之诏令,移民江北,分籍派田。于是羊瀛遵诏率子弟至江北淮安府邑十五里芍药池占田申报国赋,自此定居于淮安。由是“自勤自俭成家,半耕半读传世”,至清乾隆时传至十四世。迄今已传二十六世。羊瀛仕明为候补广东惠州同知,后世亦多闻人,当代农学家、扬州大学教授羊锦忠即 出淮安羊氏。


作者:218.18.122.* (2007/2/4 11:05:54)   回复此贴
  回复:羊姓起源详析 第 7 楼

【山东羊氏定居南国】
    唐五代之后,山东羊氏一支便南下江淮,远赴闽越、岭南,定居于南国。其中海南儋州羊氏一族在历史上较为有名。
    海南羊姓肇源于隋,始祖羊黄龙,系出太原,自云为春秋羊舌叔向、晋羊祜之后人(儋州羊氏宗祠所祀神主有“周受姓杨邑中宪大夫篆肿号叔向公”、“晋太傅兵部尚书右仆射都督荆州篆祜号叔子公”)。黄龙隋时徙家于福建莆田县甘蔗村,后因时局动荡,复携三子至海南定安县、澄迈县,以捕鱼为业。后再迁至临高县,卒葬临高县北白村长塘港上。羊黄龙三子中,长子宝儿迁至文昌县,次子珠儿留居临高,——这两支的后人后来均易姓为杨。而三子资儿则卜居于儋州三都镇颜塘村。羊资儿生有二子,大公道平、二公道嵩,兄弟分居于颜塘、漾月两村。道平兄弟后人蕃衍甚盛,今约有4231户25110余人。儋州羊氏自宋代便已显名史册。宋代有名宦羊瑾,历官庐州司户。明代有羊臣举,明洪武间中举人,任给事中。这一支羊姓中,世代擅长医术。据《儋县志》记载:清代有羊其峻,儋县(今儋州市)官田人,举雍正壬子(1732年)乡荐,任龙川训导,著有飞经验方。其族人羊金辉、羊焕文也都以医术为世所重。代有传人,可谓是南国悬壶世家。当代也不乏知名人物:羊志成,吴村人,曾任湖南益阳军分区副司令,获二级自由独立勋章。羊巨堂,长坡镇灵流村人,曾任海南军区司令部副主任、定安县副县长。羊志民,大堂镇积万村人,曾任海南军区团政治处主任。羊才良,三都镇那宣村人,解放军53510部队副参谋长,全国战斗英雄。羊城彦,书井村人,中山大学毕业,曾任《中国青年》杂志社副社长。羊丹平,三都镇人,现任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科学工程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软件等方面的研究,其成果先后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于1995年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6年当选为山东省第七届十大杰出青年,为当代著名的青年数学家。羊氏族人还活跃于当代旧体诗坛,在《华夏吟友》一书中,选录有羊永秀、羊庆才、羊如贤、羊炳才、羊焕腾、羊登仕等诸多儋州诗家的诗作。

    【远渡台湾】
    多支羊氏族人远渡海峡,定居台岛。靖江羊氏一支于1949年间徙居台北,著名台湾报人羊汝德便源出这一家族。武进羊氏也有族人迁居台湾,台北“武进同乡会”主任羊宗达,现定居于台湾南投;其长子羊公传,毕业于台湾中正理工学院,现任公司经理;次子羊公诚,台北国立清华大学研究所硕士,现任台湾电力公司工程师;三子羊公亮,美国南美以美大学比较宪法硕士,现为著名律师。教育家、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羊忆蓉。迁台的羊氏族人,在当今的台湾文教、经企各界多具有一定影响。“羊氏建筑表达顾问有限公司”即为旅台羊氏族人创办的著名企业。

    【移居海外】
    近世以来,还有许多羊姓移民海外,在广阔的域外世界拓展其宏业。青年女画家羊敏,移居日本后,致力于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与弘扬,作品多次人选日本美术作品展,并在日本各地成功举办过四次个人画展。他们所取得的众多突出成。

-------------------------------------------------


作者:218.18.122.* (2007/2/4 11:06:19)   回复此贴
  回复:羊姓起源详析 第 8 楼

三、羊姓家谱介绍

    谱牒作为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着家族的发展、生息、繁衍、荣衰的全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通史。

    【修谱】
    羊氏家族的谱牒编修甚早。由于魏晋以还,门阀制度确立,朝廷选官特重门第,官府为此专设谱局,主持修订百家谱。于是天下修谱之风大盛,以至“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通志·氏族略》)。羊氏作为“当朝第一流门第”(陈爽《世家大族与北朝政治》),自然对谱牒编修极为重视。当时世间流传有《羊氏谱》和《羊氏家传》。两书均已亡佚,但《谱》有多条文字保留在《世说新语注》中。
    清代学者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卷七考录云:“《羊氏谱》(卷亡):《世说·言语》篇注羊权仕至尚书左丞,羊孚历太学博士;《文学》篇注羊辅仕至卫军功曹,羊楷仕至尚书郎;《方正》篇注羊绥仕至中书侍郎;《伤逝》篇注羊孚即欣从祖;《赏誉》注羊繇历车骑掾,并引《羊氏谱》。”目前存世最早的羊氏谱牒,为宋代翰林学士汪藻所编《泰山南城羊氏谱》。汪藻著有《世说叙录》两卷,为《世说新语》中二十六个著名家族编修谱系,绍兴八年(1138年)刊行于世。《泰山南城羊氏谱》便是其书所编谱系之一。《羊谱》系汪藻根据《世说》和汉隋间十余部正史中泰山羊氏资料编辑而成。全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世系图,绘列自东汉羊续至东晋羊希共八世三十八名羊氏人物,按行辈、血缘制表列出;第二部分为家谱正文,系羊氏族人的小传;第三部分为附录,系难以考明世系的羊氏别族。此书原印本藏于日本,传世极罕,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王先谦校本《世说新语》,将此书作为附录,影印出版。
    除去宋人所编《羊氏谱》,后人编制的六朝羊谱还有清代周嘉猷、民国周明泰二种,分别收入所著《南北史表》与《三国志世系表》中。
    唐宋以后,民间修谱日趋普遍。浙江缙云羊氏宗谱便创修于南宋时期。至明清两代,羊氏谱牒编修更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谱书。《中国家谱联合目录》著录羊氏谱牒四种。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流散于民间。

-------------------------------------------------

四、羊姓家谱文献目录

    《皿川羊氏宗谱》:浙江缙云皿川羊族谱牒。创修于南宋德祜二年(1276年),由羊补之等人纂修,明清两代历经续修。今存版本有:
    1、嘉庆九年(1804年)木活字本(存卷二、八),浙江临海县博物馆藏。
    2、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木活字本,二册(存卷一上、卷四)。上海图书馆藏。
    3、同治八年(1869年)木活字本,二册(存卷十、十一)。上海图书馆藏。
    4、光绪二十一年(重895)木活字本,存一册。上海图书馆藏(参见《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页155)。
    《羊氏族谱》:河南汝南县羊族谱牒。创修自明万历间羊可立,至清咸丰九年(1859年)羊善育等重修付刊。民国六年(1917年)羊善同等复行补修。今河南汝南县志办公室存有此谱。


作者:218.18.122.* (2007/2/4 11:06:53)   回复此贴
  回复:羊姓起源详析 第 9 楼

《羊氏族谱》:湖南邵阳、四川三台羊氏谱牒。创修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由邵阳羊氏之第十六世羊明等纂。是谱述邵阳羊氏自魁公徙楚以来世系,兼括迁蜀宗人谱系。全谱分为八卷,卷首有羊国吉、羊国玉、羊国材、羊永儒、羊明诸家序言及《请谱序小引》《凡例》等;卷一为家训、家规;卷二为冠笄、昏丧诸礼;卷三为姓氏考辨、本姓源流说、簪缨传、班排字等;卷四至卷六为世系图;卷七为家传、艺文;卷八为茔图、坟堂等;卷末为余录、跋等。今原帙藏于四川三台羊族中(故本书征引时均标作三台《羊氏族谱》)。
    此谱后屡经续修,题为《羊氏魁公宗谱》,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凡六修。六修本共十四卷,其篇目为:卷首为任事人名、规训、凡例、本姓源流、簪缨录及旧序,卷一为家礼编,卷二为祠堂编,卷三为祭田编,卷四为茔墓编,卷五为列传编,卷六为行述、墓志编,卷七为寿序、赞女编,卷八为族居编,卷九为古迹编,卷十为班次编,卷十一至十四为世系编,卷末为余庆、余哀录及跋语等。该谱1992年又作续修。今湖南省图书馆藏有民国六年(1917年)羊人岳、羊克念等纂之五修活字印本。邵阳羊族藏六修本。
    《武进羊氏宗谱》:江苏武进羊族谱牒,共八卷。创修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羊济清,至宣统三年(1911年)羊永激等续修付刊。其篇目有:汪洵、刘邦泰、袁秉亮、羊开第等序;《得姓考》《谱系略》《家训》《宗法》《荆溪阳湖谱系说》,城区、前村(大羊家村)、后村(小羊家村)三处羊族祠墓、谱系、世系、序状传志及诗文稿等。此谱较为著名,《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书予以著录。原本今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后族人羊宗达自台北联合报社文献馆觅得此书影本,遂携归大陆,于1994年8月集资影印出版。宗达复与武进族人羊牧之续修此谱,题为《续修常州武进岘山堂羊氏宗谱》,1994年出版。今江苏武进县图书馆藏有两谱。
    《羊宗史志》:江苏淮安羊族谱牒,共十七卷。创修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羊九魁、羊九鹏等纂。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复作续修。1985年族人再度续修付梓。
    《蒋翊圃羊氏宗谱》:江苏荆溪羊氏谱牒,共十卷。有追远堂木活字本,排印于清乾隆之后。上海图书馆谱牒中心藏,仅存四、十两卷。

--------------------------------------------------

五、羊姓字辈

    所谓字辈,是指一代代人按顺序取其中一字作为名字的标记。它单独使用时仅是一个排列序号,合而观之便成为寓意深刻的诗句或箴言。这其中有对先祖功业的缅怀,有对儿孙进取的希冀。字辈谱的意义还在于严格区分本房、本堂或本支的血统传承,故各族皆对此极为重视,精心编订后载人族谱,用作后世子孙命名的依据。后嗣修谱时,有时还加以续写增订。

    浙江缙云羊姓之字辈:
    寿康宁泰,贤良方正,怡惠谦和,忠顺诚敬,明永斋肃,慈祥敦懿。

    江苏淮安羊氏的承续班字则为:
    岘山忠效,珍宝德仁;敬传开来,永尚文弘;世青云庆,乾坤泰昌;路喜同攀,常思中原。

    湖南邵阳羊氏的“五房合班班次歌”为:
    晋开以直重,衍裔肇山东。将相勋业建,贤儒学术鸿。
    清廉诒泽远,经济启后隆。继述善承烈,发祥奕叶崇。

    至1992年七修族谱时再续增班次歌:
    硕彦锺毓秀,俊杰步裘踪。燕谋螽斯蔚,厚德育人龙。

    江苏武进后村羊姓的行辈共十六字:
    大开文明,气象万千。辉煌绪业,寿考延年。

    河南临汝羊姓一支辈分字行为:
    云亭令士雨,少中启长文。


作者:218.18.122.* (2007/2/4 11:07:20)   回复此贴
  回复:羊姓起源详析 第 10 楼

强烈支持!羊氏族人当齐心共进!---------羊理(湖南邵阳)

作者:222.51.134.* (2007/3/2 15:39:2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21 每页5条 当前2/5页 [1] [2] [3] [4] [5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羊氏论坛  执行时间:738.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羊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