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字坦公,山东高密人。康熙三十年进士。自刑部郎中考选山西道御史, 转掌陕西道。赴军,驻忒斯河。大漠荒寒,盛夏冰雪,坪处之怡然。及归,闭户 读书,终老於家。
长发,字廷舒,浙江秀水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南城知县。行取礼部主 事,考选广西道御史,转掌浙江道。遣戍,予额外主事衔,随都统图腊赴征西将 军营。还,驻归化城。后命赴察汉新台。归,以原职休致。
对于其中四位涉案大员弟子的减死从流,还在朝堂上引起了一番非议。这些本来已经获得宽免的大员弟子,仍然不死心,他们在朝中上下活动,试图按照当时法律的规定,通过赎罪而免于流刑。而咸丰皇帝竟然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人们颇感意外。其实,咸丰皇帝做此决定亦属无可奈何之举。这个时候围剿太平天国战事正紧,朝廷银根动摇,赎罪免流,不失为一个广开财源的好办法。此决定一出,当即遭到了一位御史的反对,该御史认为这些大员子弟本应严惩以儆效尤,免除死罪已是莫大的恩典,绝不可以再用赎罪折抵流刑。可是咸丰皇帝将这个奏折留中,既不做同意,也不做不同意的批示,留在档案文献库里,不置可否。涉案一共七个人,皇帝宽免四人,其余三人觉得不公同样要求赎罪抵流。咸丰九年九月,后三人也获得宽免。
一个戊午科场案,先是牵连出平龄案,裹挟出了五十本错卷,进而引起了对柏葰的斩杀,接着又出现了五张关节纸条,副主考被处以重罚,历时一年,连办三起大案,这场风波才算平息下来。案件总算是结束了,但是盖棺并未定论。咸丰十一年,也就是柏葰被处死后的第二年,慈禧太后发动了宫廷政变,实行垂帘听政,掌握了朝政大权。八位咸丰朝大臣遭到处治,肃顺被判斩立决,亲王载垣和端华被赐死。慈禧如此的积怨乃至仇恨,注定了戊午科场舞弊案必定遭遇翻案,因为这起案件正是由慈禧的政敌载垣和端华经手审理的,出于铲除朋党余孽的政治需要,慈禧以小皇帝同治的名义发布谕旨,命令刑部修订科场处罚条例,她的理由就是若干年前载垣和端华在审理柏葰一案过程中,钻法律空子,私仇公报,有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