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任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任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现代名人   任氏先贤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回复:任姓历史名人 第 11 楼

九、朱呈祥在揭榜之前,已经同他的亲信商量过,这时他不在城上多耽误,就带着揭下的巡按手谕大步流星地走下城去。来到上方寺后,他向任濬、陈永福跪下说:“卑职愿意夺取心字楼下大洞,已将巡按大人钧谕揭下。”任濬还未说话,陈永福先问道:“你用什么办法夺洞?”朱呈祥把他的办法说出后,陈永福笑着点头说:“正合我意。你一定能够夺洞成功。所有你需要的东西,我立刻吩咐人帮你准备。你打算挑选多少人随你下洞?”朱呈祥说:“太多也用不着,请军门大人给我一百个精壮弟兄。有五十个下去就行了,另外五十个准备好,随时需要,随时下去。占据大洞之后,贼兵必来争夺,那时还要准备厮杀、伤亡,所以另外准备五十个弟兄是不能少的。”陈永福说:“好吧,我给你一百个弟兄。你可以随便挑选。除你手下人之外,你愿挑什么人就给你什么人,只等你马到成功。”任濬也鼓励他说:“你的为国忠心十分可嘉,只要夺洞成功,除银子赏赐之外,叙功时一定将你破格提升。你赶快准备去吧。”朱呈祥磕了头起来,匆匆退出。然后他一面将人员挑选好,一面作好夺洞的准备工作,大约花了不到一个时辰。在这段时间内,任濬和陈永福一直在上方寺等候,不时地派人到城头询问、察看…… (摘自《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五章》)
  十、青州市,于1986年设立,成为新中国锦绣版图上的一颗明珠。但是,“青州”这一名称源渊流长,由来已久。青州这一地名,数千年来一直沿用,但其类属和辖区不断变化。先秦时代的青州,是古九州岛之一,是地理学家使用的地理区域名称;两汉时期的青州,是监察区划,为全国十三个刺史部之一;自东汉末年起,青州成为行政区划,是第一级(省级)政区;北周至唐初的青州总管府、青州都督府,是第一级政区兼军区;唐宋元至明初的青州城,是平卢镇(唐)、京东路(宋)、益都行省(元)、山东行省(明)等省级政区和军区的治所(省会);明、清时期的青州府,为第二级政区,下辖十几个县,但仍为一级军区的治所;中华民国后,撤消青州府的建置,仅存益都县,直至撤县改市,恢复“青州”这一古老的名称。青州这一地区,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长河里,承受着八面来风,四面来雨,风云际会,叱咤天地,展现出超乎寻常的阔大文化空间。这一方热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炎黄子孙,演绎了一篇又一篇鲜活生动的历史华章……纵观青州的文化史,有三个最繁荣的时期,一是北魏到北齐,青州的佛教文化达到颠峰;二是北宋时期,文人知青州带动了诗文创作的兴盛;三是明朝到清初,是青州文化繁荣、人才辈出的时期。仅明代270年间,青州境内科举考中进士就有80人,其中做官做到二品以上的就有邢玠、钟羽正、赵秉忠等15人。清初的冯溥、房可壮、任濬都曾官居一品。这些人科举出身,大多工于诗文,许多都有文集存世……。 (摘自《青州市志》)
  十一、巡按任濬贴出告示:守城以火药为先,应该多备,今所存火药仅有十万斤,希各方有火药者皆能捐献,以助守城之力。当即有周王带头捐献火药三万斤,其它各方也有捐献者,数日之内,又筹得火药十多万斤。不久,李部又大举攻城,守城官兵因火药充足,仍日夜向攻城部队轰击,击退李部。李部攻城者损失惨重,城下遗尸竟达上万。这时,左良玉部又向开封迫近,李自成担心受到前后夹攻,决定暂且停止攻汴,遂于正月十五率领部队向南方撤退。丁督师领兵出城与左部会师追剿李部,至郾城,两军交战,互有死伤。此时,李部已无斗志,突围而去。丁和左也因粮草不继,停止追赶,暂时驻扎于汝南。李自成部撤离,开封之围遂解(摘自开封浩劫录•二攻开封);自从李自成二攻开封失败后,开封的守城官员有所变动。督师丁启睿镇守汝南,巡抚任濬因伤还乡休养,知县王燮调任京官……在开封城内就剩下巡抚高名衡,左布政梁炳,知府吴士讲,推官黄澍,守道苏壮,总兵陈永福等数人。(摘自《开封浩劫录•三攻开封》)

作者:218.56.104.* (2009/10/14 10:59:42)   回复此贴
  回复:任姓历史名人 第 12 楼

十二、崇祯17年2月22日(1644.2.22)辛巳,河南巡按苏京报:“贼陷泽州,催任濬速到任”(见《明季北略•堪任督抚诸臣》)。
  十三、崇祯十一年,“讲官项煜论至发把持考选,庇儿女姻任濬而抑成勇。至发上章辩,帝遂逐煜去”。(见《明史卷二百五十三 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作者:张廷玉等)
  十四、崇祯十一年,行取入都。时有考选翰林之命,行取者争奔竞,给事中陈启新论之。帝怒,命吏部上访册,罪廷臣滥徇者。尚书姜逢元、王业浩,给事中傅元初,御史禹好善等六人闲住;给事中孙晋、御史李右谠等三人降调;给事中刘含辉、御史刘兴秀等十一人贬二秩视事。吏部尚书田维嘉等乃请先推部曹,凡推二十二人,章与焉,授工部主事。章及任濬、涂必泓、李嗣京欲疏辨,惮为首获罪。李士淳者耄矣,四人不告而首其名,士淳知之,惧且怒,与章等大诟。而帝知维嘉有私,诏许与考。又以为首者必良士也,擢士淳编修,章等皆御史。(见《明史 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十五、明任濬谓:“若夫《石室十三经》,始自孟蜀。”(摘自舒大刚 试论“蜀石经”对《十三经》结集的决定作用,任濬《十三经注疏序》原文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三五之六引•雍正《山东通志》)
  十六、顺治八年八月戊午朔,免延安府荒赋。己未,官军剿瑞金馀寇,诛伪都督许胜可等。庚申,罢直省恤刑官,命巡抚虑囚。辛酉,免真宁县十年灾赋。壬戌,山东濮州、阳谷等县地震有声。甲戌,以张中元为江宁巡抚。丙子,以张秉贞为兵部尚书。庚辰,以傅以渐为秘书院大学士,任濬为刑部尚书。壬午,故明乐安王朱议朋谋反,伏诛。(《清史稿•本纪五•世祖本纪二》);顺治二年二月,任濬户部右侍郎。六月辛酉罢。顺治八年任濬二月己丑,户部右侍郎。三月迁。八月乙丑,赵继鼎代。顺治十一年甲午,张秉贞八月丙子迁。任濬刑部尚书。顺治十二年乙未任濬二月丁巳致仕。戊午,刘昌刑部尚书(见(《清史稿》卷一七八 表第一八第06324页、第06333页、第06341页、第06343页)。
  十七、“为诸生时,余邑任尚书文水巡抚河南,延与俱至长垣,猝遇流寇,先生独不屈服,毁服缒城走。”(赵执信•《饴山文集•张芹沚先生墓志铭》)


作者:218.56.104.* (2009/10/14 11:00:11)   回复此贴
  回复:任姓历史名人 第 13 楼

文水公任濬夏庄府邸、别墅、家庙、墓碑
  

  
  
  一、任濬夏庄府邸
  任濬故居在夏庄村中部,府邸寒武纪竹叶石刻制一对石狮把门,楼房林立,两楼之间木桥连接,几个大院和楼房套接,宅院阔绰,府邸气派豪华,任濬所居厅房,建筑考究,中间深井一口,直径1.5米、高0.5米的圆形荷花石池一个。楼房“朝阳阁”,专门用于接待公主与驸马。府邸由于时代变迁,面目全非。主楼清末坍塌,上世纪七十年代拆光楼座建造新房。现遗道光年间厅房数间。
  二、任濬池上别墅
  任濬别墅在池上村古池以东,原有林泉之胜,且有宋代所建颜文姜行宫,惜今只有古朴雕花护栏及一泓静默的清泉。
  三、夏庄任氏家庙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家祖父讳传梅(字雪庵)曾经管理、执掌过“夏庄任氏家庙”(下称家庙),家庙建于顺治十年(1653年),规模庞大,家庙院内古柏参天,庄严肃穆。庙内除供有已逝夏庄籍任氏宗亲牌札、塑有任濬塑像外,还存有顺治皇帝恩赐任濬的伴朝銮驾、金瓜、钺斧朝天镫以及黄旗、黄伞等类仪仗共计108件,顺治皇帝的御联“薛伯家风东安世泽”更显家庙气派与庄严。任氏迎亲可以銮驾接之,以示本族显赫。据传县官如遇任氏宗亲用銮驾迎亲,都要先给迎亲队伍让道。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上述銮驾、御联等重要文物在文革期间损毁殆尽,保存下来的很少一部分存于村西“西庵”烈士纪念祠(原任濬读书处,关帝庙)。
  四、任濬墓碑
  任濬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月初二去世,享年62岁。史料记载,任濬去世后顺治皇帝沉痛悼念,举行隆重国葬,亲自派特使到夏庄祭奠及主持葬礼。民间流传,出于任濬坟墓安全考虑,出殡时,装有任濬遗体或衣冠等物的72口棺材同时从夏庄运往博山夏庄、南博山,山西、青州(潍坊)、诸城、临沂、江苏、河南等地,凡是任濬生前生活、工作过及国内有姓任的地方都有他的墓。号称任濬有“七十二冢”。有据可查、位于辛泰(辛店-泰安)铁路南博山站南约200米处的任濬墓,规模与孙廷铨墓一致。墓前立有光绪年间(补立)石碑一通,碑文不详。墓碑文革期间被造反派掘毁,任濬尸骨完整,墓中器物石人、石马、陶器以及记录皇帝批准国葬的对联(横批帝锡佳城)等洗劫一空,目前所能见到的任濬墓中器物大概只有收藏于赵执信纪念馆、刻有孙廷铨撰写的《墓志铭》的墓志石(半块)以及收藏于上海博物馆的40千克左右的铜镜了。


作者:218.56.104.* (2009/10/14 11:01:50)   回复此贴
  任氏家族QQ群招人 第 14 楼

任氏家族QQ群招人74830858任氏家族招人,不是任氏勿进!!!切记,进群改名~

作者:374964596 (2010/1/18 13:16:1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4 每页5条 当前3/3页 [1] [2] [3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任氏论坛  执行时间:644.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任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